不同定植期定植密度摘心次数 对滁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采用3种定植期、3种定植密度、3种摘心方案进行三因素共27个实验处理。定植期分别为5月22日(A1)、6月9日(A2)、7月15日(A3);定植密度分别为35×35cm(B1)、40×0cm(B2)、45×45cm(B3);摘心方案分别为摘心1次(C1)、摘心2次(C2)、摘心3次(C3)。分别于生长中期、现蕾期、盛花期测量株高、冠幅、分枝数、茎粗、地上部茎叶重,并记录花期。于盛花期分批采收,统计单株产量、单株花数、枯叶数、倒伏率,并测量单花鲜干重、花直径。结果表明随着定植期的推移,花期并没受到显著影响;定植期A3株型显著小于定植期A1和A2,定植期A1和A2之间株型大小差异不显著;随着定植期的推移、摘心次数的增加,枯叶数和倒伏率显著减少; 6月9日定植,定植密度为45×45cm,摘心2次的单株产量最高;6月9日定植,定植密度35×35cm,摘心2次的亩产量最高。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1
1.1试供材料1
1.2实验设计2
1.3数据采集2
1.3.1测定内容与方法2
1.4数据处理2
2结果分析2
2.1不同定植模式对花期的影响2
2.2不同定植模式对滁菊性状的影响 3
2.3不同定植模式对滁菊分支数和单株花数的影响5
2.4不同定植模式对滁菊抗逆性的影响6
2.5不同定植模式对滁菊产量的影响7
2.6不同定植模式对滁菊外在品质的影响7
3讨论8
致谢9
参考文献9
表12
表25
表36
表46
表57
表67
图14
图24
不同定植期、定植密度、摘心次数对滁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园艺10 刘畅
引言
滁菊虽然已有两百多年种植历史,但是许多菊农都是种植大田作物的农户,在闲置田块及房前屋后零星种植,规模小,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多还停留在依靠传统经验的阶段,不能按滁菊生长的需要来规范化种植和管理,致使滁菊的产量和品质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在观赏菊上对于菊花定植模式的探讨一直都有研究,但在药用菊方面鲜有报道。利用定植期、定植密度、摘心次数等调控药用菊的产量与品质也缺乏研究。
本实验以滁菊为实验材料,以定植期、定植密度和摘心次数为因素制定定植模式,探究这三种因素对滁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滁菊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滁菊,由安徽菊泰滁菊草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地点位于大学湖熟花卉基地。本实验采取扦插育苗,定植前20天选取生长一致、健壮、无病虫害的插穗扦插。插穗长8~10 cm,用多菌灵和萘乙酸混合液浸泡20~30 min后扦插。扦插基质为V(蛭石)∶V(珍珠岩)=1∶1,扦插温度为22~30 ℃,空气湿度为80%。
1.2 实验设计
以滁菊为试材,设A1、A2、A3三个定植期,分别为5月22日、6月9日、7月15日;每个定植期下设B1、B2、B3三个定植密度,分别为35×35cm、40×40cm、45×45cm;每个定植密度下设C1、C2、C3三个摘心方案,分别为摘心1次、摘心2次、摘心3次。第1次摘心在植株定植缓苗成活后进行,待新梢20cm长依次进行摘心2次、摘心3次。定植期A3在进行摘心2次前已进入现蕾期,只摘心1次。总共21个处理(7月15日定植后期孕蕾而无法摘心,少6个处理),每个处理9棵,三次重复,每畦间设有保护行。
1.3数据采集
1.3.1测定内容与方法
每个处理选6棵,记录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衰败期的时间。每个处理选6棵,分别于生中长期、现蕾期、盛花期测量株高、冠幅、分枝数、茎粗;于盛花期测量地上部鲜重、枯叶数、单株花数、花直径、单花鲜重、单株产量及单花干重。
花期记录:方法参照翟丽丽 [1]以及莫丹 [2]观测方法,50%以上顶梢现蕾为现蕾期;50%以上花达到初绽为初花期;50%以上花全部盛开,其他花蕾已经显色为盛花期;50%以上花枯萎为衰败期。
株高:茎基部至顶端的垂直高度;冠幅:整个植株的冠幅;茎粗:茎基部8 cm处茎的直径;花直径:花序最大直径。测量工具:卷尺、游标卡尺、天平。
干花制备:将滁菊鲜样于恒温干燥箱中,105 ℃杀青10 min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用70 ℃烘12 h。
1.4数据处理
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Duncan的新复极差法测定差异显著性,用Excel进行绘图制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定植模式对花期的影响
如表1所示,处理A2B1C3、A2B2C3、A2B3C3、A3B1C1、A3B2C1、A3B3C1在现蕾期、显色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比其他处理延迟4 d、3 d、2 d、3 d ,衰败期一致。其他处理各花期都相同。6月9日定植经过3次摘心的植株比摘心1次和摘心2次的植株花期有所推迟,这与摘心有延长营养生长以及推迟生殖生长的作用;7月15日定植的植株与5月22日和6月9日定植的植株相比花期也有所推迟,可能原因是定植期过晚,当外界各成花条件满足时植株还未达到花熟状态,造成花期有所推迟。
表21 不同定植模式对花期的影响
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n florescence
处理
Treatment
现蕾期
Initial budding Date(MD)
显色期
Coloration Date(MD)
初花期
Initial blooming Date(MD
盛花期
Full blooming Date(MD
衰败期
Welting Date(MD
A1B1C1
9.21
10.24
11.03
11.07
11.30
A1B1C2
9.21
10.24
11.03
11.07
11.30
A1B1C3
9.2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