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拌种剂对小麦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目录
1 引言 2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
2.1 实验材料 3
2.2 实验设计 3
2.2.1拌种剂与种子比例 3
2.2.2 发芽实验 4
2.2.3 盆栽实验 4
2.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4
2.3 数据统计 4
3 结果与分析 5
3.1发芽实验 5
3.1.1不同拌种剂对小麦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5
3.1.2不同拌种剂对小麦芽长的影响 5
3.1.3不同拌种剂对小麦根长的影响 6
3.1.4不同拌种剂对小麦根数的影响 6
3.2盆栽实验 7
3.2.1不同拌种剂对小麦幼苗的形态影响 7
3.2.2不同拌种剂对小麦叶绿素的影响 8
3.2.3不同拌种剂对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 9
3.2.4不同拌种剂对水稻PPO活性的影响 10
3.2.5不同拌种剂对水稻POD活性的影响 11
3.2.6拌种剂对水稻幼苗MDA含量影响 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一年生草本,高30~120cm。?叶鞘无毛;叶舌膜质,短小;叶片平展,条状披针形,长10~20cm,宽5~10cm。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新月沃土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小麦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及栽培技术的提高,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和黑穗病等一系列病害也在逐年加重,严重威胁小麦的正常生产,使小麦产量和品质遭受了严重损失。目前,尽管可通过种植抗病品种等多种措施控制小麦病害,但有一些病害如小麦黑穗病、锈病、赤霉病等,在发生的关键期只有用化学防治才能控制其危害[1]。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效果稳定、易于操作、成本低的特点,是控制病害的重要措施。
拌种剂是一种根据种子的生长特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土壤肥力状况,由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活性成分,加上填充材料用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种子处理剂,能很好地防治苗期病害,促进苗健康生长,提高抗逆性,具有操作简单,节省人工成本等诸多优点。
种子作为农业生产领域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是农业科学技术和其它投入要素发挥的载体,也是农作物栽培种、管、收三大环节的前奏和基础,更是农业增产、增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使用水杨酸,赤霉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种子具有促进发芽。刘伟等用0.1mg/L芸薹素内酯浸种可以使花生发芽率提高62.7%。研究表明0.005~0.100mol/L的水杨酸浸泡玉米,棉花,豌豆种发芽率增加10.00%~32.85%霉素能够提高种子活力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主要应用在蔬菜,花卉,药用植物[2]。
研究表明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进行小麦拌种均能提高种子胚乳消耗初始速率,加快种子胚乳消耗转化,促进种子萌发,有降低发芽势、提高发芽率效应,达到早出苗的效果。多效唑拌种对麦苗有加快生育进程、缩短叶片长度、降低苗高、增加叶片宽度、促进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等效应,有利于达到壮苗效果,拌种浓度以1~1.5 g/kg为宜。种衣剂、拌种剂拌种对麦苗有加快叶龄进程、增加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等效应,有利于促进麦苗生长,形成壮苗。黄水明认为,药剂拌种能够提高小麦的发芽率和抗寒能力[3]。用植物激素脱落酸(ABA)浸种可以增加下麦秧苗根数与根长利用旱育保姆拌种包衣也可以提高小麦秧苗素质,拌种的小麦秧苗在假茎宽,单株总根数,单株白根数,单株鲜重,干重,分蘖率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根系是小麦的吸收器官,在秧苗阶段建成发达的根系可为后期的生长打下良好基础。根系发达的表现是根粗而长,根体积较大,这样有利于植株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从而促进秧苗生长。前人研究表明拌种剂处理有利于小麦秧苗根系的发育。
小麦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要取得小麦高产,除搞好常规的管理之外,还要搞好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而影响小麦生产的病虫草种类繁多,除了在小麦中后期进行病虫草防治外,许多病虫可以用拌种的方法来进行防治,本试验是为了解四种自产拌种剂对小麦萌发与苗期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小麦在农业生产上取得高产提供科学依据[4]。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供试品种: 宁麦13号 淮麦33号
供试药剂: 拌种剂1到4(由淮安市农科所研制)
2.2 实验设计
采用室内发芽实验和盆栽实验2种方式进行研究
2.2.1拌种剂与种子比例
A处理: 100g种子+拌种剂1号10g+10ml水
B处理: 100g种子+拌种剂2号10g+10ml水
C处理: 100g种子+拌种剂3号10g+10ml水
D处理: 83g种子+拌种剂4号10g+10ml水
CK处理:100g种子+10ml水
2.2.2 发芽实验
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浸泡24小时后,进行拌种剂1,拌种剂2,拌种剂3,拌种剂4,ck5个处理。使用培养皿进行发芽实验(在培养皿内垫入滤纸加水至淹没半粒种子)。每个培养皿内放100粒种子,3个重复。放入26℃光照培养箱,第3天开始观察种子发芽情况,第5天结束[5]。
2.2.3 盆栽实验
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浸泡24小时后,进行拌种剂1,拌种剂2,拌种剂3,拌种剂4,ck5个处理。使用塑料盆装鲜土将处理过的种子使用点播的方式播入盆中,每盆20粒种子,每个处理进行3个重复。第20天(3叶1心)结束,由于2014年冬季气温较低,实验推迟至第30天结束。
2.2.4 测定项目及方法[6]
发芽实验测定种子的发芽势,根长,芽长,根数。盆栽实验测定幼苗的苗高,茎粗,根数,植株鲜重,植株干重,MDA,叶绿素,根系活力,POD和PPO。
1.发芽实验使用常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根数。
由图2可知经拌种剂1到4号处理过的小麦的芽长均有一定的增长。与CK相比经拌种剂处理过的宁麦13号和淮麦33号芽长均有提高。其中拌种剂4号增长最为显著,拌种剂1号在对淮麦33反应不显著,提高仅为1.3%。宁麦33号经拌种剂处理芽长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平均增长20.5%。
3.1.3不同拌种剂对小麦根长的影响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连臻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王连臻老师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1 引言 2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
2.1 实验材料 3
2.2 实验设计 3
2.2.1拌种剂与种子比例 3
2.2.2 发芽实验 4
2.2.3 盆栽实验 4
2.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4
2.3 数据统计 4
3 结果与分析 5
3.1发芽实验 5
3.1.1不同拌种剂对小麦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5
3.1.2不同拌种剂对小麦芽长的影响 5
3.1.3不同拌种剂对小麦根长的影响 6
3.1.4不同拌种剂对小麦根数的影响 6
3.2盆栽实验 7
3.2.1不同拌种剂对小麦幼苗的形态影响 7
3.2.2不同拌种剂对小麦叶绿素的影响 8
3.2.3不同拌种剂对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 9
3.2.4不同拌种剂对水稻PPO活性的影响 10
3.2.5不同拌种剂对水稻POD活性的影响 11
3.2.6拌种剂对水稻幼苗MDA含量影响 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一年生草本,高30~120cm。?叶鞘无毛;叶舌膜质,短小;叶片平展,条状披针形,长10~20cm,宽5~10cm。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新月沃土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小麦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及栽培技术的提高,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和黑穗病等一系列病害也在逐年加重,严重威胁小麦的正常生产,使小麦产量和品质遭受了严重损失。目前,尽管可通过种植抗病品种等多种措施控制小麦病害,但有一些病害如小麦黑穗病、锈病、赤霉病等,在发生的关键期只有用化学防治才能控制其危害[1]。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效果稳定、易于操作、成本低的特点,是控制病害的重要措施。
拌种剂是一种根据种子的生长特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土壤肥力状况,由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活性成分,加上填充材料用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种子处理剂,能很好地防治苗期病害,促进苗健康生长,提高抗逆性,具有操作简单,节省人工成本等诸多优点。
种子作为农业生产领域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是农业科学技术和其它投入要素发挥的载体,也是农作物栽培种、管、收三大环节的前奏和基础,更是农业增产、增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使用水杨酸,赤霉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种子具有促进发芽。刘伟等用0.1mg/L芸薹素内酯浸种可以使花生发芽率提高62.7%。研究表明0.005~0.100mol/L的水杨酸浸泡玉米,棉花,豌豆种发芽率增加10.00%~32.85%霉素能够提高种子活力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主要应用在蔬菜,花卉,药用植物[2]。
研究表明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进行小麦拌种均能提高种子胚乳消耗初始速率,加快种子胚乳消耗转化,促进种子萌发,有降低发芽势、提高发芽率效应,达到早出苗的效果。多效唑拌种对麦苗有加快生育进程、缩短叶片长度、降低苗高、增加叶片宽度、促进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等效应,有利于达到壮苗效果,拌种浓度以1~1.5 g/kg为宜。种衣剂、拌种剂拌种对麦苗有加快叶龄进程、增加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等效应,有利于促进麦苗生长,形成壮苗。黄水明认为,药剂拌种能够提高小麦的发芽率和抗寒能力[3]。用植物激素脱落酸(ABA)浸种可以增加下麦秧苗根数与根长利用旱育保姆拌种包衣也可以提高小麦秧苗素质,拌种的小麦秧苗在假茎宽,单株总根数,单株白根数,单株鲜重,干重,分蘖率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根系是小麦的吸收器官,在秧苗阶段建成发达的根系可为后期的生长打下良好基础。根系发达的表现是根粗而长,根体积较大,这样有利于植株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从而促进秧苗生长。前人研究表明拌种剂处理有利于小麦秧苗根系的发育。
小麦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要取得小麦高产,除搞好常规的管理之外,还要搞好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而影响小麦生产的病虫草种类繁多,除了在小麦中后期进行病虫草防治外,许多病虫可以用拌种的方法来进行防治,本试验是为了解四种自产拌种剂对小麦萌发与苗期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小麦在农业生产上取得高产提供科学依据[4]。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供试品种: 宁麦13号 淮麦33号
供试药剂: 拌种剂1到4(由淮安市农科所研制)
2.2 实验设计
采用室内发芽实验和盆栽实验2种方式进行研究
2.2.1拌种剂与种子比例
A处理: 100g种子+拌种剂1号10g+10ml水
B处理: 100g种子+拌种剂2号10g+10ml水
C处理: 100g种子+拌种剂3号10g+10ml水
D处理: 83g种子+拌种剂4号10g+10ml水
CK处理:100g种子+10ml水
2.2.2 发芽实验
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浸泡24小时后,进行拌种剂1,拌种剂2,拌种剂3,拌种剂4,ck5个处理。使用培养皿进行发芽实验(在培养皿内垫入滤纸加水至淹没半粒种子)。每个培养皿内放100粒种子,3个重复。放入26℃光照培养箱,第3天开始观察种子发芽情况,第5天结束[5]。
2.2.3 盆栽实验
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浸泡24小时后,进行拌种剂1,拌种剂2,拌种剂3,拌种剂4,ck5个处理。使用塑料盆装鲜土将处理过的种子使用点播的方式播入盆中,每盆20粒种子,每个处理进行3个重复。第20天(3叶1心)结束,由于2014年冬季气温较低,实验推迟至第30天结束。
2.2.4 测定项目及方法[6]
发芽实验测定种子的发芽势,根长,芽长,根数。盆栽实验测定幼苗的苗高,茎粗,根数,植株鲜重,植株干重,MDA,叶绿素,根系活力,POD和PPO。
1.发芽实验使用常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根数。
由图2可知经拌种剂1到4号处理过的小麦的芽长均有一定的增长。与CK相比经拌种剂处理过的宁麦13号和淮麦33号芽长均有提高。其中拌种剂4号增长最为显著,拌种剂1号在对淮麦33反应不显著,提高仅为1.3%。宁麦33号经拌种剂处理芽长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平均增长20.5%。
3.1.3不同拌种剂对小麦根长的影响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连臻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王连臻老师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