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颊’草莓瘦果发育解剖结构观察
以‘红颊’草莓为实验材料观察其瘦果(种子)发育特点。田间自然授粉后,取不同时期的种子(瘦果),制作石蜡切片,观察草莓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结果如下和大部分双子叶植物一样,随着果实种子横纵径的变大,胚的发育先后经历合子→二细胞原胚(授粉后9天)→球形胚(授粉后12天)→心形胚(授粉后15天)→鱼雷形胚(授粉后18天)→成熟胚(授粉后21天)等6个发育阶段;胚乳发育先后经过了初生胚乳核(授粉后6天)→胚乳游离核(授粉后15天)→胚乳细胞(授粉后18天)→胚乳逐渐被胚吸收(授粉后21天)发育阶段。同时,草莓果实以及种子(瘦果)纵径长度在授粉后3-6天时间段内增长最快,横径长度在授粉后9-12天内增长最快。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所选草莓品种 2
1.2 石蜡切片的制作 2
1.2.1 取材与固定 2
1.2.2 漂洗与脱水 2
1.2.3 透明 2
1.2.4 浸蜡与包埋 3
1.2.5 切片、贴片以及脱蜡复水 3
1.2.6 番红染色、脱色与固绿染色、脱色 3
1.2.7 脱水、透明以及封片镜检 3
1.3 摄影及观察 3
1.4 数据处理 4
1.4.1 草莓果实、种子大小的测量 4
1.4.2 果实、种子大小的分析方法 4
2 结果与分析 4
2.1 胚的发育及果实种子大小的变化 4
2.2 胚乳的发育 4
3 讨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红颊’草莓瘦果发育解剖结构观察
引言
引言: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原产于欧洲,其果实是由一朵花中多数离生雌蕊发育而成,每一个雌蕊都形成一个独立的小果,即瘦果(通常称之为种子),集生在膨大的花托上,属于聚合果[1]。其在20世纪初被引入我国,是蔷薇科草莓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果品的生产中具有着重要地位,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养价值相当丰富,因此人们将其誉为“水果皇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PP、维生素B2、鞣酸、胡萝卜素、天冬氨酸、铜、草莓胺、纤维素、果胶、叶酸、钙、铁、花青素与鞣花酸等营养物质[2]。在聚合果中,其产量为世界首位,同时,在我国其栽培总面积和产量亦居世界首位[3]。具有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开花结果快以及果实成熟较早等优点,其新果上市的时期正好是水果淡季,因此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时令水果[4]。若采用大棚或日光温室种植,可以做到周年供应,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由于其良好的经济价值,国内外对草莓的研究在部分领域较为深入,主要集中在:草莓的遗传育种、生理生化特征、花芽分化以及贮藏、病虫防治等方向,但是有关胚胎发育方面的研究却较少人涉及,首先是1909年Strasburger观察了草莓种间杂交的精子与卵子融合以及合子的第一次分裂,进而证实了草莓杂交的真实性[5],而后于1961年Conhueba对草莓的受精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6],紧接着李冬梅等对哈尔滨地区的‘戈雷拉’以及‘小实’草莓品种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做出了一定研究[7],王文和等对‘明旭’草莓品种雌蕊的结构特征、雌配个体的发育以及胚胎发育进行观察进而得出草莓胚发育类型为紫苑型,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的结论[8]。而近几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草莓的栽培面积也迅速扩大,对其的研究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目前有关胚胎学的研究力度显然是不够的,同时,种子大小的变化对应胚胎发育的研究尚无人涉及,同样,胚胎发育各时期显微结构与授粉后天数相对应的研究也是如此,结合上述情况,根据发展研究现状与现实需求,结合种子大小变化及授粉后天数对应草莓胚胎发育各时期显微结构的研究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而‘红颊’草莓是优质大果型草莓品种,具有‘章姬’品种产量高、长势旺、商品性好、口味佳等优点,又克服了‘章姬’果实易感染炭疽病和较软糯的弱点,熟性较‘丰香’略迟,鲜食加工兼用,适于大棚促成栽培[9]。在植物的胚胎学研究方面,一般采用石蜡切片法进行观察[1011],因此本实验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红颊’草莓自然授粉状态下胚和胚乳发育进行观察,同时结合常规测量法测得不同时期种子及果实大小,三者相结合,对‘红颊’草莓自然授粉状态下的发育状况进行研究,为未来草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性的基础数据结论,对其发展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材与取样
采用丰产性能好,果实大,品质优良,具有代表性的‘红颊’草莓作为观察材料,于2017年3 4月在镇江市农科院内采取实验材料,于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按照常规的草莓栽培措施进行管理,种子的取样从2017年4月2日开始,写明日期,进行3次重复对照实验,每3天取一次样,进行冰上剥取。选取发育情况一致且饱满、同一节位上即将开放的‘红颊’草莓花蕾进行挂牌标记,每隔一段时间取一次样,冰上剥取瘦果,部分用来进行种子大小的测量,另外一部分选取发育良好,较为饱满的种子进行石蜡切片的制作。
1.2 石蜡切片的制作
石蜡切片制作的过程主要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透蜡,包埋,切片,贴片,染色,透明,封片等步骤[12]。
1.2.1取材与固定
在自然授粉状态下,选取同一节位上饱满且发育一致的‘红颊’草莓花蕾进行挂牌标记,种子的取样从2017年4月2日开始,写明日期,进行3次重复对照实验,每3天取一次样,每次均选取较为饱满的3粒种子,进行冰上剥取。卡诺固定液一般用于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因此实验采用卡诺固定液进行固定保存, 其配方为: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在事先冷却的情况下固定24小时以上。同样,果实则是选取饱满、同一节位上同一时期、发育一致果实,在3月到4月份期间,前期每3天取一次样,后期每5天取一次样,进行拍照处理。
1.2.2漂洗与脱水
在用卡诺固定液固定完成之后采用50%的酒精溶液充分清洗,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定液及其结晶沉淀,确保之后的染色效果。因水与透明剂不能互溶,因此还需进行脱水的工作,实验中一般使用的脱水剂就是乙醇溶液,采用梯度酒精溶液进行,每隔1h分别用30%、50%、70%、80%、90%、100%的酒精溶液进行脱水,确保水完全脱净。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所选草莓品种 2
1.2 石蜡切片的制作 2
1.2.1 取材与固定 2
1.2.2 漂洗与脱水 2
1.2.3 透明 2
1.2.4 浸蜡与包埋 3
1.2.5 切片、贴片以及脱蜡复水 3
1.2.6 番红染色、脱色与固绿染色、脱色 3
1.2.7 脱水、透明以及封片镜检 3
1.3 摄影及观察 3
1.4 数据处理 4
1.4.1 草莓果实、种子大小的测量 4
1.4.2 果实、种子大小的分析方法 4
2 结果与分析 4
2.1 胚的发育及果实种子大小的变化 4
2.2 胚乳的发育 4
3 讨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红颊’草莓瘦果发育解剖结构观察
引言
引言: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原产于欧洲,其果实是由一朵花中多数离生雌蕊发育而成,每一个雌蕊都形成一个独立的小果,即瘦果(通常称之为种子),集生在膨大的花托上,属于聚合果[1]。其在20世纪初被引入我国,是蔷薇科草莓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果品的生产中具有着重要地位,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养价值相当丰富,因此人们将其誉为“水果皇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PP、维生素B2、鞣酸、胡萝卜素、天冬氨酸、铜、草莓胺、纤维素、果胶、叶酸、钙、铁、花青素与鞣花酸等营养物质[2]。在聚合果中,其产量为世界首位,同时,在我国其栽培总面积和产量亦居世界首位[3]。具有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开花结果快以及果实成熟较早等优点,其新果上市的时期正好是水果淡季,因此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时令水果[4]。若采用大棚或日光温室种植,可以做到周年供应,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由于其良好的经济价值,国内外对草莓的研究在部分领域较为深入,主要集中在:草莓的遗传育种、生理生化特征、花芽分化以及贮藏、病虫防治等方向,但是有关胚胎发育方面的研究却较少人涉及,首先是1909年Strasburger观察了草莓种间杂交的精子与卵子融合以及合子的第一次分裂,进而证实了草莓杂交的真实性[5],而后于1961年Conhueba对草莓的受精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6],紧接着李冬梅等对哈尔滨地区的‘戈雷拉’以及‘小实’草莓品种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做出了一定研究[7],王文和等对‘明旭’草莓品种雌蕊的结构特征、雌配个体的发育以及胚胎发育进行观察进而得出草莓胚发育类型为紫苑型,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的结论[8]。而近几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草莓的栽培面积也迅速扩大,对其的研究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目前有关胚胎学的研究力度显然是不够的,同时,种子大小的变化对应胚胎发育的研究尚无人涉及,同样,胚胎发育各时期显微结构与授粉后天数相对应的研究也是如此,结合上述情况,根据发展研究现状与现实需求,结合种子大小变化及授粉后天数对应草莓胚胎发育各时期显微结构的研究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而‘红颊’草莓是优质大果型草莓品种,具有‘章姬’品种产量高、长势旺、商品性好、口味佳等优点,又克服了‘章姬’果实易感染炭疽病和较软糯的弱点,熟性较‘丰香’略迟,鲜食加工兼用,适于大棚促成栽培[9]。在植物的胚胎学研究方面,一般采用石蜡切片法进行观察[1011],因此本实验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红颊’草莓自然授粉状态下胚和胚乳发育进行观察,同时结合常规测量法测得不同时期种子及果实大小,三者相结合,对‘红颊’草莓自然授粉状态下的发育状况进行研究,为未来草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性的基础数据结论,对其发展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材与取样
采用丰产性能好,果实大,品质优良,具有代表性的‘红颊’草莓作为观察材料,于2017年3 4月在镇江市农科院内采取实验材料,于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按照常规的草莓栽培措施进行管理,种子的取样从2017年4月2日开始,写明日期,进行3次重复对照实验,每3天取一次样,进行冰上剥取。选取发育情况一致且饱满、同一节位上即将开放的‘红颊’草莓花蕾进行挂牌标记,每隔一段时间取一次样,冰上剥取瘦果,部分用来进行种子大小的测量,另外一部分选取发育良好,较为饱满的种子进行石蜡切片的制作。
1.2 石蜡切片的制作
石蜡切片制作的过程主要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透蜡,包埋,切片,贴片,染色,透明,封片等步骤[12]。
1.2.1取材与固定
在自然授粉状态下,选取同一节位上饱满且发育一致的‘红颊’草莓花蕾进行挂牌标记,种子的取样从2017年4月2日开始,写明日期,进行3次重复对照实验,每3天取一次样,每次均选取较为饱满的3粒种子,进行冰上剥取。卡诺固定液一般用于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因此实验采用卡诺固定液进行固定保存, 其配方为: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在事先冷却的情况下固定24小时以上。同样,果实则是选取饱满、同一节位上同一时期、发育一致果实,在3月到4月份期间,前期每3天取一次样,后期每5天取一次样,进行拍照处理。
1.2.2漂洗与脱水
在用卡诺固定液固定完成之后采用50%的酒精溶液充分清洗,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定液及其结晶沉淀,确保之后的染色效果。因水与透明剂不能互溶,因此还需进行脱水的工作,实验中一般使用的脱水剂就是乙醇溶液,采用梯度酒精溶液进行,每隔1h分别用30%、50%、70%、80%、90%、100%的酒精溶液进行脱水,确保水完全脱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