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小菊组培苗辐射效应的初步研究
摘要:以‘丽风车’和‘靓柠檬’两个切花小菊品种的插穗为材料,通过0(对照)、10、20和30Gy共4个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单因子处理,进行多次继代培养,比较不同辐射处理后各品种切花小菊插穗的生根率、生长势,筛选不同材料辐射诱变的半致死剂量,对切花小菊组培苗的辐射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对切花小菊的生长势有显著影响,组培苗生长势显著下降。组培苗由1cm左右茎段长至8cm植株时,‘南农靓柠檬’对照组平均需要15d,辐照后平均需要32d,是对照的2.13倍;‘南农丽风车’对照组平均需要28d,辐照后平均需时45d,是对照的1.61倍。‘南农靓柠檬’10Gy处理存活率为9%,20Gy处理存活率为48%,30Gy处理存活率为3%,对照存活率为99%。‘南农丽风车’各处理存活率差异较小,分别为32%、35%和24%。60Co-γ射线对‘南农靓柠檬’组培苗的半致死剂量为20Gy左右,‘南农丽风车’组培苗的半致死剂量无法判断。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2 方法 2
1.2.1 菊花插穗的组织培养2
1.2.2 辐射处理2
1.2.3 辐射后组培苗的继代培养3
1.2.4 炼苗及移栽3
1.3 数据分析 3
2 结果与分析3
2.1 半致死剂量3
2.2 生长势4
3 讨论 5
致谢5
参考文献5
切花小菊组培苗辐射效应的初步研究
引言
花卉育种手段主要有传统的常规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育种等。其中诱变育种以其简便、安全、经济,以及突变率的大大提高,突变率一般可达千分之几,有时可达1/30,比自然突变率高100~1000倍,引起花卉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多方面的变异,极大地丰富了育种工作中的原材料,而且产生的变异有的稳定很快,可在较短时间内育出新品种[3],是目前花卉品种培育与改良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手段。
菊花属异花授粉植物,加之长期的无性繁殖,栽培品种基因型的高度杂和,而且染色体组倍性高(一般为六倍体及其非整倍体),很适合辐射诱变育种[4]。研究表明,辐射产生的各种变异中,花色变异一般大于花型和花瓣等其他变异,如Banerji和Datta用15、20和25Gy γ射线照射‘Anupam’品种的生根插条,Ml代出现了花色突变体的嵌合体,并从中分离出了3个花色突变体[6]。Latado用γ射线对一粉红色品种的未成熟带梗花蕾进行照射,然后在试管中进行器官培养,由其产生的植株中出现了46个花色变异的单色花,也产生了叶型变异[7]。Nagatomi S.等用菊花花瓣、芽、叶进行组织培养,结合辐射育种技术,成功诱导出花色改变的突变体[8]。而国外的大型商业菊花育种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辐射诱变的技术体系,选育出了一系列著名的商业品系,如Deliflor公司的‘Anastasia品系’、Fides公司的‘Feeling品系’、Dekker公司的‘Euro品系’和‘Mona Lisa品系’以及CBA公司的‘Regan系列’等。
国内也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发现就花色而言,粉红色菊花品种最容易变异,且变异谱宽,复色品种次之,而纯色品种一般不易变异,而在射诱变的材料中,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扦插生根苗、枝条枝段、愈伤组织、试管和盆钵苗[9]。而郭安熙[10]提出辐射材料诱变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愈伤组织、植株、根芽(脚芽)、枝条,辐射有效剂量为816Gy(愈伤组织)和2030Gy(植株、根芽、枝条)。李斌麒[11]提出不同品种对辐射诱变的敏感性有所不同,长管瓣型品种较为钝感,而平瓣、匙瓣型品种则较为敏感。傅玉兰和郑路[12]用60Coγ射线对诱变材料进行处理,选育出了8个寒菊新品种。蒋甲福等[4]用60Coγ射线处理小菊的自交种子,对Ml代的株高和花径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丁兵等采用高压静电场处理菊花天然杂交种子,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张效平等[5]用‘上海黄’、‘上海白’叶柄为外植体,在试管中用γ射线照射,所得植株诱变率为5%,并育成了1个新品种。杨保安等[14]采用辐射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霞光’等14个菊花新优品种。上述结果表明,国内在开展菊花的辐射诱变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表明辐射诱变对菊花育种尤其是花色变异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各个研究的方法与结果并不一致,且部分存在矛盾之处,同时也未见以切花小菊为材料并形成较为系统高效的技术体系的报道。
本实验以两个品种的切花小菊为原始材料,将插穗进行组织培养,先辐射处理其组培苗,然后对其进行继代培养,旨在选择切花小菊适宜的辐射剂量,以提高切花小菊的辐射诱变育种效率和缩短育种周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为两个切花小菊品种‘南农丽风车’和‘南农靓柠檬’,由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提供。以切花小菊插穗作为辐射诱变材料,使用MS培养基。
1.2 方法
1. 2. 1 菊花插穗的组织培养
取各品种嫩茎作为外植体进行消毒,程序为自来水冲洗→75%酒精浸泡1min→15%H2O2浸泡两次,每次各5min→无菌水冲洗5次。无菌操作接种,将外植体切成1cm左右茎段插于MS培养基中,每瓶接种3~4段。当组培苗长至3~4cm时,切取茎段进行继代培养,3代后进行辐射处理。
培养室温度(25 ± 2)℃,光照强度2 000~3 000lx,光照时间12hd1。
1. 2. 2 辐射处理
设置0(对照)、10、20和30Gy共4个剂量对组培苗进行60Coγ射线辐射处理(表11),每瓶3~4株小苗,剂量率为1Gymin1,辐射源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所提供。
表11 γ射线辐射处理
Table.11 Treatment of 60Coγ radiation
辐射剂量/Gy
Irradiation Dose
品种 Cultivar
南农丽风车/瓶
‘Chrysanthemum Lifengche’
南农靓柠檬/瓶
‘Chrysanthemum Liangningmeng’
0
20
30
10
22
32
20
23
33
30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2 方法 2
1.2.1 菊花插穗的组织培养2
1.2.2 辐射处理2
1.2.3 辐射后组培苗的继代培养3
1.2.4 炼苗及移栽3
1.3 数据分析 3
2 结果与分析3
2.1 半致死剂量3
2.2 生长势4
3 讨论 5
致谢5
参考文献5
切花小菊组培苗辐射效应的初步研究
引言
花卉育种手段主要有传统的常规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育种等。其中诱变育种以其简便、安全、经济,以及突变率的大大提高,突变率一般可达千分之几,有时可达1/30,比自然突变率高100~1000倍,引起花卉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多方面的变异,极大地丰富了育种工作中的原材料,而且产生的变异有的稳定很快,可在较短时间内育出新品种[3],是目前花卉品种培育与改良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手段。
菊花属异花授粉植物,加之长期的无性繁殖,栽培品种基因型的高度杂和,而且染色体组倍性高(一般为六倍体及其非整倍体),很适合辐射诱变育种[4]。研究表明,辐射产生的各种变异中,花色变异一般大于花型和花瓣等其他变异,如Banerji和Datta用15、20和25Gy γ射线照射‘Anupam’品种的生根插条,Ml代出现了花色突变体的嵌合体,并从中分离出了3个花色突变体[6]。Latado用γ射线对一粉红色品种的未成熟带梗花蕾进行照射,然后在试管中进行器官培养,由其产生的植株中出现了46个花色变异的单色花,也产生了叶型变异[7]。Nagatomi S.等用菊花花瓣、芽、叶进行组织培养,结合辐射育种技术,成功诱导出花色改变的突变体[8]。而国外的大型商业菊花育种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辐射诱变的技术体系,选育出了一系列著名的商业品系,如Deliflor公司的‘Anastasia品系’、Fides公司的‘Feeling品系’、Dekker公司的‘Euro品系’和‘Mona Lisa品系’以及CBA公司的‘Regan系列’等。
国内也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发现就花色而言,粉红色菊花品种最容易变异,且变异谱宽,复色品种次之,而纯色品种一般不易变异,而在射诱变的材料中,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扦插生根苗、枝条枝段、愈伤组织、试管和盆钵苗[9]。而郭安熙[10]提出辐射材料诱变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愈伤组织、植株、根芽(脚芽)、枝条,辐射有效剂量为816Gy(愈伤组织)和2030Gy(植株、根芽、枝条)。李斌麒[11]提出不同品种对辐射诱变的敏感性有所不同,长管瓣型品种较为钝感,而平瓣、匙瓣型品种则较为敏感。傅玉兰和郑路[12]用60Coγ射线对诱变材料进行处理,选育出了8个寒菊新品种。蒋甲福等[4]用60Coγ射线处理小菊的自交种子,对Ml代的株高和花径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丁兵等采用高压静电场处理菊花天然杂交种子,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张效平等[5]用‘上海黄’、‘上海白’叶柄为外植体,在试管中用γ射线照射,所得植株诱变率为5%,并育成了1个新品种。杨保安等[14]采用辐射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霞光’等14个菊花新优品种。上述结果表明,国内在开展菊花的辐射诱变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表明辐射诱变对菊花育种尤其是花色变异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各个研究的方法与结果并不一致,且部分存在矛盾之处,同时也未见以切花小菊为材料并形成较为系统高效的技术体系的报道。
本实验以两个品种的切花小菊为原始材料,将插穗进行组织培养,先辐射处理其组培苗,然后对其进行继代培养,旨在选择切花小菊适宜的辐射剂量,以提高切花小菊的辐射诱变育种效率和缩短育种周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为两个切花小菊品种‘南农丽风车’和‘南农靓柠檬’,由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提供。以切花小菊插穗作为辐射诱变材料,使用MS培养基。
1.2 方法
1. 2. 1 菊花插穗的组织培养
取各品种嫩茎作为外植体进行消毒,程序为自来水冲洗→75%酒精浸泡1min→15%H2O2浸泡两次,每次各5min→无菌水冲洗5次。无菌操作接种,将外植体切成1cm左右茎段插于MS培养基中,每瓶接种3~4段。当组培苗长至3~4cm时,切取茎段进行继代培养,3代后进行辐射处理。
培养室温度(25 ± 2)℃,光照强度2 000~3 000lx,光照时间12hd1。
1. 2. 2 辐射处理
设置0(对照)、10、20和30Gy共4个剂量对组培苗进行60Coγ射线辐射处理(表11),每瓶3~4株小苗,剂量率为1Gymin1,辐射源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所提供。
表11 γ射线辐射处理
Table.11 Treatment of 60Coγ radiation
辐射剂量/Gy
Irradiation Dose
品种 Cultivar
南农丽风车/瓶
‘Chrysanthemum Lifengche’
南农靓柠檬/瓶
‘Chrysanthemum Liangningmeng’
0
20
30
10
22
32
20
23
33
3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