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嫁接方法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本试验以番茄品种‘江蔬番茄14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15目穴盘培养,接穗自根嫁接的方法,通过研究嫁接15天后番茄的成活率,嫁接40天后接穗地上部生长情况、砧木地下部生长情况以及植株的生物量,对在生产上常用的几种嫁接方法劈接、套管接和插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番茄品种‘江蔬番茄14号’而言,劈接处理具有更高的成活率,劈接、套管接幼苗株高高于插接;劈接、插接接穗茎粗高于套管接;插接幼苗地下部干重高于套管,同劈接无差异;三种嫁接方法对植株根构型参数影响无显著差异。说明番茄嫁接方法之中,劈接更加优于插接和套管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1
1.1实验材料 2
1.2实验方法 2
1.2.1嫁接操作2
1.2.2测量项目及方法2
1.3 数据分析2
2结果与分析2
2.1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2
2.2不同嫁接方法对番茄嫁接苗幼苗生长的影响3
2.2.1 不同嫁接方法对番茄嫁接苗生物量的影响3
2.2.2不同嫁接方法对番茄嫁接苗根构型参数的影响4
2.2.3 不同嫁接方法对番茄嫁接苗根构型参数的影响4
3讨论 4
致谢4
参考文献5 不同嫁接方法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引言
番茄作为我国设施栽培的重要果菜之一,其栽培面积正逐年扩大。设施栽培虽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但由于设施条件所限,导致轮作难以实施,病虫害交叉侵染,土传病害如枯萎病、青枯病等发病率逐年上升,土地盐渍化。通过嫁接选用高抗砧木和合适的嫁接方法进行嫁接育苗是防治土传病害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克服连作障碍、减少农药施用、实现无公害生产的重要途径。优良的番茄砧木不仅可以提高抗病性[1],而且可以促进作物营养吸收[2],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和内源激素合成[3],减少农业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吸收[4],提高耐盐碱性、抗涝性[5],限制硼,铜,镉和锰的毒害效应[6]。
目前设施生产中常用的嫁接方法较多,番茄嫁接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劈接、插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接、套管接[7]。不同嫁接方法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有一些报道,但不尽相同。本实验以番茄品种‘江蔬番茄14号’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嫁接方法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番茄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嫁接方法进行嫁接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的番茄品种为‘江蔬14号’番茄,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在大学牌楼试验基地(N32°01′13.65″, E118°51′6.47,9.16m a.s.l.)的现代化温室中进行。根据劈接、插接、套管接对苗态的要求,砧木种子比接穗种子早播12天。将砧木和番茄种子在55℃的温水中处理15min后,在30℃的温水中浸种5h,然后在28℃的恒温箱(HZ8811k恒温振荡器,太仓市科教器材厂)中催芽。选取发芽番茄种子,播种于50孔的黑色穴盘中,每穴2粒,播种完毕后在穴盘之上覆盖白色地膜。温室昼温22 28 ℃、夜温16 18 ℃,光合有效辐射(PPFD)400 800 μmol m2 s1,相对湿度维持在60% 70%。育苗基质为醋糟基质,基本理化性状为:总养分含量(N+P2O5+K2O):2.8%;水分含量(游离水):30%;有机质含量(干基):28%;pH值:6.4;容重:0.24 g.cm3;总孔隙度 :65%;EC值:1.6 ms.cm2。
1.2.1 嫁接操作 采用劈接、插接、套管接三种方法,分别参照陈贵林[8]、缪南生[9]、胡美华[10]的方法,对番茄品种‘江蔬14号’进行自嫁接。其中,套管接法套管采用白色透明吸管。每种嫁接方法嫁接15株苗,完全随机排列,3次重复,共45株。嫁接后管理参照Nina KACJAN MAR?I?[11]方法。嫁接后立即将嫁接苗移入小拱棚内,移入前向拱棚内洒水并喷雾,白天温度2527℃,夜间温度保持在2223.5℃,前3天完全遮光,空气湿度接近饱和状态。之后逐渐增强光照、降低湿度。嫁接10天后掀棚,转入正常管理。嫁接15天后统计成活率,嫁接后40天测定生长指标。
1.2.2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嫁接成活率=嫁接成活的植株数/总嫁接植株数×100%;用刻度尺测量株高、根长,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测量接穗、砧木茎粗。干、鲜重由台秤称出,整株植物用自来水洗净后用吸水纸擦干,称其鲜重。在105(C杀青10min 后, 于75(C烘至恒重后,称其干重。叶总面积、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以及根平均直径由叶面积/根系扫描仪( Epson Expression 1680 )测得。叶面积为番茄幼苗从上到下第三片真叶面积之和,由WinFOLIA 软件分析得出,根长和根系表面积由WinRHIZO 软件根据扫描结果直接得出。同时计算根冠比(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壮苗指数(茎粗/株高×全株干质量)。
株高:砧木子叶节到生长点的高度。
根长:根茎结合处到主根根尖的长度。
砧木茎粗:与子叶展开方向平行的嫁接结合部下1cm处的粗度。
接穗茎粗:与子叶展开方向平行的嫁接结合部上1cm处的粗度。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平均数进行多重比较,P<0.05。用Microsoft 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嫁接方法的成活率
由表1可知,嫁接方法影响番茄嫁接苗的成活率。劈接成活率最高,达到87.50%,其次是插接,为61.36%,套管接成活率最低,仅为37.93%,与劈接成活率相差49.57%,差异显著。试验表明,就嫁接成活率而言,劈接是最佳的嫁接方法,插接次之,套管接最差。劈接时接穗和砧木接触紧密,同时又有嫁接夹固定,嫁接后水分散失少,易于成活。目前国内专用嫁接套管生产较少,用其他套管代替又会出现套管弹性不够、嫁接困难造成幼苗茎的损伤。砧木接穗茎粗相同且符合套管直径时进行套管嫁接为最佳时机,但时间难以掌握,可嫁接时间短。若嫁接处直径小于套管直径,则会造成嫁接不牢固,且容易失水;若嫁接处直径大于套管直径,则又会出现嫁接困难、损伤茎的问题,同样影响成活率。相较于劈接法和套管接法,插接之时砧木留有较多的真叶,砧木的生长会与接穗争夺养分,从而影响接穗的成活。
表1 不同嫁接方法番茄嫁接苗的成活率
Table 1 The survival rate of grafted plants by different grafting methods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6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