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种枇杷花药离体培养的研究

以青种枇杷为材料进行花药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MS+BA2.0 mg·L-1+IBA1.0 mg·L-1+2,4-D1.0 mg·L-1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在添加PVP 3.0 g·L-1的培养基中,褐化率较低。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与取样 2
1.2 方法 2
1.2.1 愈伤组织的诱导2
1.2.2 愈伤组织的增殖、分化2
1.2.3 愈伤组织的褐化控制2
1.3 数据处理2
2 结果与分析2
2.1 不同激素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2
2.2 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3
2.2.1 不同培养基对花药愈伤组织增殖、分化的影响3
2.2.2 不同培养基转入3号培养基后愈伤组织的变化3
2.3 防褐剂对愈伤组织褐化的控制4
3 讨论 4
致谢5
参考文献5
图1 刚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的花药7
图2 花药接种55 d后的黄色的愈伤组织7
图3 花药接种80 d后的绿色的愈伤组织7
表1 不同培养基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3
表2 不同培养基对花药愈伤组织增殖分化的影响3
表3 由其他培养基转移到3号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4
表4 不同PVP添加量对愈伤组织褐化的控制情况4
青种枇杷花药离体培养的研究
引言
引言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别名卢橘,是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Eriobotrya)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是原产我国的特色树种,本属约有30种,大多分布在亚洲南部,其中原产中国的有15种,作为人工栽培的只有普通枇杷一种,其余的可作为砧木或育种材料。
枇杷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珍稀特产水果,果实色泽美观,果肉柔软多汁、鲜美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保健水果,很受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费者的欢迎。枇杷产区其采收在46月,正值水果淡季,作为新鲜水果销售市场十分广阔。因此,很多地区将发展枇杷生产作为开发山区脱贫致富的门路。近几年,枇杷在我国南方各地发展方兴未艾,尤其是优良的大果枇杷发展很快,苗木供不应求。我国栽培面积已达10万hm2以上,产量已达30万t以上[1],占世界总产量的70 %[2]。
枇杷苗木的繁殖现在多以嫁接繁殖为主要繁殖方法,中国和西班牙枇杷嫁接繁殖用的砧木以本砧为主,而日本以色列、埃及、摩洛哥、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有的采用本砧,有的则采用兼用本砧。本砧表现矮化、早结果的特点,但根系不发达,根冠比较小,容易被风吹倒,寿命比较短,而且与许多枇杷品种嫁接存在不亲和的现象。
印度植物学家Guha和Maheshwari(1964)用毛叶曼陀罗(Datura inoxia Mill)的成熟花药培养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使细胞全能性学说在生殖细胞水平上得到验证[3] 。自从这一单倍体诱导技术建立以来,迅速在茄科植物中获得应用, 并逐步推广于其它植物,至今已在200多种植物中得到应用。果树花药培养单倍体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到80 年代初先后在柑橘、苹果、葡萄、草莓、荔枝、龙眼等树种上取得了成功。枇杷花药培养的研究很少,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枇杷利用植物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繁殖的报道已有不少,所选用的外植体有茎尖[45]、茎段[6]、幼胚[78]、叶片[910]、胚乳[11]、子叶[12]、原生质体[13]等,成果都不少。但是关于枇杷花药培养的研究却收效甚微。
花药培养,即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最终经愈伤组织阶段或胚状体阶段再生出单倍体植株的组织培养技术。花药培养除可诱导单倍体植株外还可能产生其他倍体的植株,如二倍体、三倍体以及多倍体植株等[1415]。单倍体植株是很好的育种材料,而三倍体植株可产生无核果实。枇杷种子多且大,果肉薄,可食率较低,尤其对加工不利。因此,培育小核、少核或无核品种势在必行,而单性结实无籽果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16]。
枇杷分为白沙和红沙两大类,青种枇杷虽然被划属分为白沙枇杷,但其形态特征介于红沙枇杷和白沙枇杷之间,是介于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之间的优良枇杷品种[17]。青种枇杷是江苏省苏州市金庭镇特有的优良地方品种,其栽培历史悠久,果实品质好,贮藏性能佳,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较好,尤其是耐贮藏性优于一般的白沙枇杷,因此青种枇杷具有进一步推广和利用的价值。采用花药培养的方法对青种枇杷进行快速繁殖,在短时期内生产出大量整齐均匀的健壮种苗,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植株再生体系,将有利于此优良品种的推广。本实验的完成不仅有利于青种枇杷的进一步推广,同时还可为培育新品种打下基础,从而提高了我国枇杷育种的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材料为青种枇杷的花蕾,取自江苏省苏州市金庭镇。
1.2 方法
1.2.1 愈伤组织的诱导 采盛花期的花蕾带回实验室,先置放在4℃冰箱中保存3 d。3 d后拿出花蕾,在流水下冲洗30 min左右后带入无菌室。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水冲洗1次,用75 %乙醇浸泡30 s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2次,再用0.1 %升汞浸泡8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消毒之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干花蕾表面的水后,立即小心剥取花药作为外植体,接种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皿接种15~20粒花药。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琼脂6 gL1,蔗糖30 gL1,pH值调至5.8,试验不同浓度的BA、IBA和2,4D对花药的影响。设定处理配方,处理1:BA 2.0mgL1+24D 1.0 mgL1;处理2:BA 2.2 mgL1+IBA 1.0 mgL1+24D 1.0 mgL1;处理3:BA 3.0 mgL1+IBA 1.0 mgL1+24D 1.0 mgL1。接种后先置于黑暗中培养2个星期左右后,再置于光照(1500lx,1012h)下培养,培养温度在(25±1)℃,湿度80 %。
1.2.2 愈伤组织的增殖、分化培养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琼脂6 gL1,蔗糖30 gL1,pH值调至5.8,试验不同浓度的BA、NAA对花药愈伤组织增殖、分化的影响。设定处理配方,处理1:BA 0.5 mgL1+NAA 0.5 mgL1;处理2:BA 1.0 mgL1+NAA 0.5 mgL1处理3:BA 3.0 mgL1+NAA 0.5 mgL1;处理4:BA 5.0 mgL1+NAA 0.5 mgL1;处理5:BA 7.0 mgL1+NAA 0.5 mgL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0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