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基质中土传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研究(附件)
丝核菌和镰刀菌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原真菌,能够分别引起水稻立枯病和烂腐病的发生。为了对水稻立枯病和烂腐病进行防治,采用三种不同的生防菌和一种药剂在光照培养箱进行防治试验。和药剂防治相比,生物防治有无毒、无害、无污染且不易产出抗药性等优点,因此,为了筛选有效的防治水稻立枯病和烂腐病的生防细菌资源而开展了本研究。本文以水稻为试材,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生防细菌对水稻立枯病和烂腐病的生防效果,以期为这两种病害的防治提供借鉴。实验结果表明生防细菌与对照组LB培养基相比均减轻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害严重程度,但是效果不明显,其中以生防细菌F的病情指数最为严重,病情指数很高,以生防细菌A的病害程度最轻。通过观察统计:生防细菌A和噁霉灵药剂在水稻立枯病和烂腐病前期(从发病开始15天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中生防细菌A的生防效果的平均数最高,而生防细菌J前15d的生防效果最为稳定,平均生防效果仅次于生防细菌A,其他生防细菌与对照组相比生防效果表现不明显。关键词 立枯病,生防细菌,生防效果
目 录
1 引言.................................................................................................................................1
1.1 水稻病害发生的原因及条件.......................................................................................1
1.2 生防细菌在水稻病害防治中的作用............................................................................1
1.3 生防细菌防治水稻病害的作用机理............................................................................2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2 实验材料和方法...3
2.1 实验材料..3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实验方法.3
2.3 病害调查和生防效果的计算5
3 结果与分析6
3.1 病原菌鉴定结果 6
3.2 关于水稻立枯病的讨论 6
3.3 不同生防细菌和药剂作用水稻立枯病病情指数差异比较分析 6
3.4 不同生防细菌和药剂对水稻立枯病的生防效果分析 8
3.5 关于水稻烂腐病的讨论 9
3.6 不同生防细菌和药剂作用水稻烂腐病病情指数差异比较分析................................9
3.7 不同生防细菌和药剂对水稻烂腐病的生防效果分析..............................................10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是水稻立枯病,分布在世界各个稻区,一般会造成产量损失10% ~30%,发生严重时产量损失超过50%。近年来,随着矮秆品种和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及栽培措施的变革,水稻立枯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对水稻产量的稳定性高产造成极大的障碍[1]。目前,在抗病育种方面,水稻立枯病的防治还没有很大突破,也还没有发现和培育出免疫、高抗品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选用耐病品种以及抗生素和化学药剂来防治,如常用药剂烯唑醇、恶毒灵、爱苗、稻立峰等,通过长期反复使用这些抗生素和化学品,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农药残留等一系列问题,给农产品的出口带来障碍,给人畜的安全带来了威胁[2,3]。但是不可否认,选择合适的药剂也可以减轻植物的病情。
1.1 水稻病害发生的原因及条件
在水稻苗期,也会发生立枯病,如遇到阴雨天、连续低温和阳光不足,就容易发病。根据症状可分为病理性立枯病、生理性立枯病这两种。前者多发生与三叶期之前,按照发病时期和部位可分为芽腐、基腐等【4】。病苗叶片变黄卷曲成针状,心叶会变黄枯萎、腐烂,根发黄变色。用手拔苗,秧苗极易从莲基部断裂,根系仍然留在苗床里【5】。真菌侵染引起的主要是病理性立枯病;苗期管理不当,水热失衡造成的主要是生理性立枯病。有学者认为立枯病之所以发病,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温度【6,7】,并且在管理不当时加剧发病。其它因素,主要是病原真菌,比如镰刀菌属、丝核菌等。尽管立枯病发病原因错综复杂【8】,但多数人认为水稻立枯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秧苗生理活性下降,抵抗力低下,经由病原菌侵染造成培育健壮幼苗,提高幼苗活力是防病的关键【9】。当天气不好、管理不恰当的时候,幼苗的抵抗能力下降,如果这时候遇到病原菌侵染,幼苗抗性会进一步下降,然后发病。
1.2 生防细菌在水稻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生物防治作为新型的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措施具有很好的生产应用价值。人们从寄生植物、各种生态环境中分离出了非对抗性的菌株,包括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关于放线菌的研究[10]。丝核菌和镰刀菌的多种生物防治因子均来源于内生细菌,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活性代谢产物能在内生细菌中产生,从而抑制病原菌定殖和生长,以及对植物产生很多影响。很多报道表明,在丝核菌和镰刀菌的许多寄主植物中,有大量拮抗活性较强的内生菌。很多国内外学者认为,作为生物防治资源,植物内生菌的上风主要在于,一方面内生菌产生的抗生素、大分子抗菌蛋白或细胞壁降解酶类对植物无害,而且能干扰病原菌与寄主植物的细胞识别、抑制病原真菌细胞分裂生长和孢子繁殖;另一方面,通过生态位的竞争,内生细菌迅速占据了病原菌可能的侵染部位,对氧气、水分和营养产生“控制”效应,从而抑制病原真菌的侵染和扩展[11]。土壤中某些特定的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次生代谢物和新型的分子生物学合成方法也是理想的生物防治因子来源。生物防治策略来源较广泛,对环境没有太大伤害,在病原菌上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非常好。
1.3 生防细菌防治水稻病害的作用机理
生防细菌防治水稻病害的作用机理包括产生抗菌物质、种群竞争、诱导抗病性等多方面[12]。生防细菌主要是通过产生拮抗物质、与病原进行营养和位点的竞争、利用代谢产物抑制病原的生长和代谢及诱导植物抗性机制的表达等方式达到生防的效果,减轻植物病害[13]。
目 录
1 引言.................................................................................................................................1
1.1 水稻病害发生的原因及条件.......................................................................................1
1.2 生防细菌在水稻病害防治中的作用............................................................................1
1.3 生防细菌防治水稻病害的作用机理............................................................................2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2 实验材料和方法...3
2.1 实验材料..3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实验方法.3
2.3 病害调查和生防效果的计算5
3 结果与分析6
3.1 病原菌鉴定结果 6
3.2 关于水稻立枯病的讨论 6
3.3 不同生防细菌和药剂作用水稻立枯病病情指数差异比较分析 6
3.4 不同生防细菌和药剂对水稻立枯病的生防效果分析 8
3.5 关于水稻烂腐病的讨论 9
3.6 不同生防细菌和药剂作用水稻烂腐病病情指数差异比较分析................................9
3.7 不同生防细菌和药剂对水稻烂腐病的生防效果分析..............................................10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是水稻立枯病,分布在世界各个稻区,一般会造成产量损失10% ~30%,发生严重时产量损失超过50%。近年来,随着矮秆品种和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及栽培措施的变革,水稻立枯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对水稻产量的稳定性高产造成极大的障碍[1]。目前,在抗病育种方面,水稻立枯病的防治还没有很大突破,也还没有发现和培育出免疫、高抗品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选用耐病品种以及抗生素和化学药剂来防治,如常用药剂烯唑醇、恶毒灵、爱苗、稻立峰等,通过长期反复使用这些抗生素和化学品,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农药残留等一系列问题,给农产品的出口带来障碍,给人畜的安全带来了威胁[2,3]。但是不可否认,选择合适的药剂也可以减轻植物的病情。
1.1 水稻病害发生的原因及条件
在水稻苗期,也会发生立枯病,如遇到阴雨天、连续低温和阳光不足,就容易发病。根据症状可分为病理性立枯病、生理性立枯病这两种。前者多发生与三叶期之前,按照发病时期和部位可分为芽腐、基腐等【4】。病苗叶片变黄卷曲成针状,心叶会变黄枯萎、腐烂,根发黄变色。用手拔苗,秧苗极易从莲基部断裂,根系仍然留在苗床里【5】。真菌侵染引起的主要是病理性立枯病;苗期管理不当,水热失衡造成的主要是生理性立枯病。有学者认为立枯病之所以发病,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温度【6,7】,并且在管理不当时加剧发病。其它因素,主要是病原真菌,比如镰刀菌属、丝核菌等。尽管立枯病发病原因错综复杂【8】,但多数人认为水稻立枯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秧苗生理活性下降,抵抗力低下,经由病原菌侵染造成培育健壮幼苗,提高幼苗活力是防病的关键【9】。当天气不好、管理不恰当的时候,幼苗的抵抗能力下降,如果这时候遇到病原菌侵染,幼苗抗性会进一步下降,然后发病。
1.2 生防细菌在水稻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生物防治作为新型的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措施具有很好的生产应用价值。人们从寄生植物、各种生态环境中分离出了非对抗性的菌株,包括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关于放线菌的研究[10]。丝核菌和镰刀菌的多种生物防治因子均来源于内生细菌,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活性代谢产物能在内生细菌中产生,从而抑制病原菌定殖和生长,以及对植物产生很多影响。很多报道表明,在丝核菌和镰刀菌的许多寄主植物中,有大量拮抗活性较强的内生菌。很多国内外学者认为,作为生物防治资源,植物内生菌的上风主要在于,一方面内生菌产生的抗生素、大分子抗菌蛋白或细胞壁降解酶类对植物无害,而且能干扰病原菌与寄主植物的细胞识别、抑制病原真菌细胞分裂生长和孢子繁殖;另一方面,通过生态位的竞争,内生细菌迅速占据了病原菌可能的侵染部位,对氧气、水分和营养产生“控制”效应,从而抑制病原真菌的侵染和扩展[11]。土壤中某些特定的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次生代谢物和新型的分子生物学合成方法也是理想的生物防治因子来源。生物防治策略来源较广泛,对环境没有太大伤害,在病原菌上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非常好。
1.3 生防细菌防治水稻病害的作用机理
生防细菌防治水稻病害的作用机理包括产生抗菌物质、种群竞争、诱导抗病性等多方面[12]。生防细菌主要是通过产生拮抗物质、与病原进行营养和位点的竞争、利用代谢产物抑制病原的生长和代谢及诱导植物抗性机制的表达等方式达到生防的效果,减轻植物病害[1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