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ba对朴树茎段增殖的影响
摘要:外源激素的种类、质量浓度和配比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增殖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本实验以朴树幼苗茎段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及其与生长素IBA的组合对朴树茎段增殖:外植体分化的枝条数、枝条高、增殖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6-BA能显著促进朴树茎段的增殖生长。当6-BA 浓度为1.0 mg/L时,外植体茎段分化数最多达10.6,分化枝条均高为1.4cm,增殖率达85%;当6-BA浓度为2.0mg/L时,外植体分化次之,为7.9;当基质不含6-BA时,侧枝分化数最少。同时在相同浓度6-BA的情况下,添加0.01mg/L IBA对朴树茎段侧枝的分化并无促进作用。因此,比较适宜朴树茎段增殖的培养基为MS + 1.0 mg/L 6-BA。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1□引言2
1.1□研究背景2
1.2□朴树资源分布与树种特性2
1.3□朴树资源分布与树种特性2
1.3.1□朴树的研究概况2
1.3.2□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3
1.4□研究目的及意义4
2□材料与方法4
2.1□实验材料 4
2.2□实验方法 4
2.2.1□种子处理及幼苗培育4
2.2.2□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5
2.2.3□朴树无菌茎段的增殖6
2.2.4□数据统计与分析6
2.3□实验技术路线 6
3□结果与分析 7
4□讨论 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6BA对朴树茎段增殖的影响
引言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全世界大约 20%的耕地和近一半的灌溉地都受到盐渍化的危害[1]。江苏省滩涂面积居沿海各省区之首,现有面积近70万hm2,占全国滩涂面积的30%左右,相当于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5%,并以每年l300 hm2的速度继续向海淤涨。解决或缓解土壤盐渍化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生物措施,栽植耐盐碱植物,既有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济效益,又有生态和社会效益。耐盐朴树的大量繁殖有利于解决江苏省沿海滩涂区域园林植物资源匮乏的难题,对缓解江苏用地日益紧缺的矛盾,推动沿海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朴树资源分布与树种特性
朴树(Celtis laevigata),又名密西西比朴、糖朴,源自北美,广泛分布于淮河流域、秦岭以南至华南各省区,散生于平原及低山区,村落附近,常见树龄大于100年生的古树[2,3]。朴树为榆科朴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0 m,胸径1m。树皮灰褐色,光滑不开裂,枝条平展,当年生小枝密生毛。叶质较厚,阔卵形或圆形,小叶中上部边缘有锯齿,三出脉,侧脉在6对以下,不直达叶缘,叶面无毛,叶脉沿背疏生短柔毛。朴树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如耐盐性能,所以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朴树喜光、稍耐荫;喜深厚、肥沃、湿润、疏松的土壤,但对土壤质地要求不严,能适应微酸性、微碱性、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有一定的抗旱性,也耐水湿,耐轻盐碱土,耐寒 [25]。朴树抗风力强,抗污染,尤其对二氧化硫和烟尘抗性强,并有较强的滞尘能力;病虫害少,萌芽力强,生长较快,寿命长;木材坚硬且纹理直,淡黄色木可用于制作家具。果核可棒油,根、皮及嫩叶都可入药,具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功效。朴树树形美观,绿荫浓郁,是城乡绿化的重要树种[2,4,5]。宜作庭荫树、行道树,厂矿区绿化及平原与沿海的防风、护堤、固沙树种,同时也是制作盆景的常用树种。
1.3 朴树资源分布与树种特性
1.3.1 朴树的研究概况
朴树的繁殖主要以播种为主、扦插为辅,城市园林绿化用的朴树大都是直接移植于野生资源,对朴树组织培养的研究很少。朴树种子具有休眠特性[67]。通常于9、10月间进行采种,搓洗去果肉后进行阴干,经过一段时间堆放后熟。秋天播种或者经过湿砂层积储藏于次年春天进行播种。朴树也可以通过扦插繁殖,生根率80%左右[6]。目前苗木生产中朴树采种母树一般都在30年以上,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朴树长期失管、生长老化,结的种子品质不高,繁育出来的苗木抗性差,苗木生长后劲不足。扦插苗虽然具有可以保留母本性状的优点,但是扦插苗的寿命短,多代扦插易导致品种退化。而直接移植野生资源,会对朴树野生资源造成极大威胁。组织培养具有繁殖系数大、繁殖后代整齐一致、可获得无毒苗以及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每年可以数以万倍甚至百万倍速度繁殖。靠自然条件在繁殖珍稀植物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受地理环境和季节的限制,很难达到快速、高效繁殖的目的。通过组织培养这一技术手段和方法则能满足这一要求。
黄玄等人[8]在2004年进行了对金叶珊瑚朴(Celtis jutianae‘Jinye’)离体快繁的研究,研究发现:金叶珊瑚朴的离体快繁中,最适外植体为春季解除休眠的冬芽,最适启动培养基为1/2 MS + IBA 0.01 mg/L,2%糖;最适丛生芽继代培养为MS + 6BA 0.5 mg/L + NAA 0.01 mg/L,2%糖;生根率不高。榆科植物,特别是朴属植物的组培快繁目前研究很少,仅见报道的有美洲朴(Celtis occidentalis L.)建立了再生体系。子叶、叶片组织是培养愈伤的良好外植体材料,在MS培养基中加入15 uM 6BA和2.5 uM IBA子叶外植体形成不定芽的比例可达44%,加入17.5 uM 6BA和5 uM IBA叶片组织诱导的愈伤也能很好的形成不定芽,3.0 uM 6BA有利于不定芽的延长[910]。Abedini WI (1996) [11] 等人证明Celtis spinosa在加入2 4 mg/L 6BA的MS培养基培养6周即可以诱导外植体萌芽。但有关朴属植物的组培报道都认为生根很困难。榆科其它属植物的组培研究认为使用高糖浓度培养基有利于白榆(Uimas pamila)新梢生根,NO3/NH+4比率与生根之间呈现直线正相关。糖/氮比值高有利于生根。插穗中碳、氮的绝对量及碳/氮比率可作为白榆新梢生根的指示[12]。实验也证明在添加1.5 mg/L 6BA和0.01 mg/L NAA的MS培养基,脱皮榆(Uimas lamellosa C.)可以延长生长,在MS培养基上添加0.2 mg/L IBA可以诱导不定根的产生,添加PG以及稀释无机盐的用量有利于不定根形成[13]。
1.3.2 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外源激素的种类、质量浓度和配比是组培增殖阶段影响植物再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14]。细胞分裂素对组培中不定芽的分化及增殖有着显著的作用,其中6BA(6Benzylaminopurin)使用最为广泛;有些细胞分裂素对愈伤组织的形成也有明显作用,如KT(Kinetin)和6BA,两者的作用各有特点,6BA能促进细胞分裂,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KT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不大,但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 KT可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15]。植物的生根多数都是用生长素单独实现的,IBA和IAA有较好促进生根的作用,其中IAA(Indoleacetie acid)效果更好[16]。在植物组培的增殖阶段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植物材料的器官再生途径一般是由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来控制的,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或愈伤组织的形成,比值低时,则利于芽的分化[17]。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1□引言2
1.1□研究背景2
1.2□朴树资源分布与树种特性2
1.3□朴树资源分布与树种特性2
1.3.1□朴树的研究概况2
1.3.2□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3
1.4□研究目的及意义4
2□材料与方法4
2.1□实验材料 4
2.2□实验方法 4
2.2.1□种子处理及幼苗培育4
2.2.2□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5
2.2.3□朴树无菌茎段的增殖6
2.2.4□数据统计与分析6
2.3□实验技术路线 6
3□结果与分析 7
4□讨论 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6BA对朴树茎段增殖的影响
引言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全世界大约 20%的耕地和近一半的灌溉地都受到盐渍化的危害[1]。江苏省滩涂面积居沿海各省区之首,现有面积近70万hm2,占全国滩涂面积的30%左右,相当于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5%,并以每年l300 hm2的速度继续向海淤涨。解决或缓解土壤盐渍化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生物措施,栽植耐盐碱植物,既有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济效益,又有生态和社会效益。耐盐朴树的大量繁殖有利于解决江苏省沿海滩涂区域园林植物资源匮乏的难题,对缓解江苏用地日益紧缺的矛盾,推动沿海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朴树资源分布与树种特性
朴树(Celtis laevigata),又名密西西比朴、糖朴,源自北美,广泛分布于淮河流域、秦岭以南至华南各省区,散生于平原及低山区,村落附近,常见树龄大于100年生的古树[2,3]。朴树为榆科朴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0 m,胸径1m。树皮灰褐色,光滑不开裂,枝条平展,当年生小枝密生毛。叶质较厚,阔卵形或圆形,小叶中上部边缘有锯齿,三出脉,侧脉在6对以下,不直达叶缘,叶面无毛,叶脉沿背疏生短柔毛。朴树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如耐盐性能,所以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朴树喜光、稍耐荫;喜深厚、肥沃、湿润、疏松的土壤,但对土壤质地要求不严,能适应微酸性、微碱性、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有一定的抗旱性,也耐水湿,耐轻盐碱土,耐寒 [25]。朴树抗风力强,抗污染,尤其对二氧化硫和烟尘抗性强,并有较强的滞尘能力;病虫害少,萌芽力强,生长较快,寿命长;木材坚硬且纹理直,淡黄色木可用于制作家具。果核可棒油,根、皮及嫩叶都可入药,具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功效。朴树树形美观,绿荫浓郁,是城乡绿化的重要树种[2,4,5]。宜作庭荫树、行道树,厂矿区绿化及平原与沿海的防风、护堤、固沙树种,同时也是制作盆景的常用树种。
1.3 朴树资源分布与树种特性
1.3.1 朴树的研究概况
朴树的繁殖主要以播种为主、扦插为辅,城市园林绿化用的朴树大都是直接移植于野生资源,对朴树组织培养的研究很少。朴树种子具有休眠特性[67]。通常于9、10月间进行采种,搓洗去果肉后进行阴干,经过一段时间堆放后熟。秋天播种或者经过湿砂层积储藏于次年春天进行播种。朴树也可以通过扦插繁殖,生根率80%左右[6]。目前苗木生产中朴树采种母树一般都在30年以上,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朴树长期失管、生长老化,结的种子品质不高,繁育出来的苗木抗性差,苗木生长后劲不足。扦插苗虽然具有可以保留母本性状的优点,但是扦插苗的寿命短,多代扦插易导致品种退化。而直接移植野生资源,会对朴树野生资源造成极大威胁。组织培养具有繁殖系数大、繁殖后代整齐一致、可获得无毒苗以及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每年可以数以万倍甚至百万倍速度繁殖。靠自然条件在繁殖珍稀植物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受地理环境和季节的限制,很难达到快速、高效繁殖的目的。通过组织培养这一技术手段和方法则能满足这一要求。
黄玄等人[8]在2004年进行了对金叶珊瑚朴(Celtis jutianae‘Jinye’)离体快繁的研究,研究发现:金叶珊瑚朴的离体快繁中,最适外植体为春季解除休眠的冬芽,最适启动培养基为1/2 MS + IBA 0.01 mg/L,2%糖;最适丛生芽继代培养为MS + 6BA 0.5 mg/L + NAA 0.01 mg/L,2%糖;生根率不高。榆科植物,特别是朴属植物的组培快繁目前研究很少,仅见报道的有美洲朴(Celtis occidentalis L.)建立了再生体系。子叶、叶片组织是培养愈伤的良好外植体材料,在MS培养基中加入15 uM 6BA和2.5 uM IBA子叶外植体形成不定芽的比例可达44%,加入17.5 uM 6BA和5 uM IBA叶片组织诱导的愈伤也能很好的形成不定芽,3.0 uM 6BA有利于不定芽的延长[910]。Abedini WI (1996) [11] 等人证明Celtis spinosa在加入2 4 mg/L 6BA的MS培养基培养6周即可以诱导外植体萌芽。但有关朴属植物的组培报道都认为生根很困难。榆科其它属植物的组培研究认为使用高糖浓度培养基有利于白榆(Uimas pamila)新梢生根,NO3/NH+4比率与生根之间呈现直线正相关。糖/氮比值高有利于生根。插穗中碳、氮的绝对量及碳/氮比率可作为白榆新梢生根的指示[12]。实验也证明在添加1.5 mg/L 6BA和0.01 mg/L NAA的MS培养基,脱皮榆(Uimas lamellosa C.)可以延长生长,在MS培养基上添加0.2 mg/L IBA可以诱导不定根的产生,添加PG以及稀释无机盐的用量有利于不定根形成[13]。
1.3.2 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外源激素的种类、质量浓度和配比是组培增殖阶段影响植物再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14]。细胞分裂素对组培中不定芽的分化及增殖有着显著的作用,其中6BA(6Benzylaminopurin)使用最为广泛;有些细胞分裂素对愈伤组织的形成也有明显作用,如KT(Kinetin)和6BA,两者的作用各有特点,6BA能促进细胞分裂,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KT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不大,但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 KT可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15]。植物的生根多数都是用生长素单独实现的,IBA和IAA有较好促进生根的作用,其中IAA(Indoleacetie acid)效果更好[16]。在植物组培的增殖阶段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植物材料的器官再生途径一般是由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来控制的,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或愈伤组织的形成,比值低时,则利于芽的分化[17]。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