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图上水园商业街景观设计
居住区商业这一商业模式随着城市商业发展而显现出巨大的价值空间和发展前景。居住区商业街作为一种传统的居住区商业模式,有着传统居住区在商业配套上的基本职能,并越发呈现出多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就居住区商业街在规划布局、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并结合“宏图·上水园商业街景观”的设计,致力于通过规划设计方式来促进居住区商业的健康发展及实现与居住区环境、外部环境的良好互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综述 1
1.1 居住区商业街相关概念... 1
1.1.1 居住区商业街的定义 2
1.1.2 居住区商业街的功能 2
1.2 居住区商业街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2
1.2.1 居住区商业街设计的指导原则 2
1.2.2 服务居住区内外的商业街设计方法 3
2设计说明 4
2.1 项目概况及分析 4
2.1.1 区位 4
2.1.2 现状 5
2.1.3 基地分析 5
2.2 设计理念及思路 5
2.2.1 主题构思 5
2.2.2 设计目标 5
2.2.3 设计原则 5
2.2.4 设计思路 6
2.3 方案总体分析 6
2.3.1 景观功能分析 6
2.3.2 交通分析 7
2.3.3 种植设计分析 7
2.3.4 竖向分析 7
2.3.5 设计指标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表1 设计指标分析表 8
图1 区位分析 9
图2 现状分析 10
图3 总平面图 11
图4 总体鸟瞰图 12
图5 功能景观分区 13
图6 交通分析 14
图7 灯光分析 15
图8 竖向分析 16
图9 立面图 17
图10 植物配置 18
图11 节点一中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广场1 19
图12 节点一中心广场2 20
图13 节点二浅水喷泉1 21
图14 节点二浅水喷泉2 22
图15 节点三生态停车场1 23
图16 节点三生态停车场2 24
图17 指示系统设计 25
图18 效果示意图 26
南京宏图上水园商业街景观设计
引言
前言
城市进程快速发展,促使着城市商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居住区商业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也在城市中显现出巨大的价值空间和发展前景。居住区商业街作为一种传统的居住区商业模式,有着传统居住区在商业配套上的基本职能,并越发呈现出多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居住区商业不仅有着服务内部居民的功能,也承担着连接外部城市并一定程度上为其服务的职能。因此,居住区商业街景观的设计应从其作用出发,遵循规划设计原则,使其满足功能及景观需求。
1综述
1.1 居住区商业街相关概念
1.1.1 居住区商业街的定义
住区商业,以一定地域的居住区为载体,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1。狭义的住区商业主要指满足居民日常购物、饮食等基本需要的商业服务。而广义上的住区商业则包含了文化、教育、体育、会所、交通等社会配套服务。
1.1.2 居住区商业街的功能
由于商业街的双重属性,这就决定了其功能上的双重性。一方面,居住区商业街作为居住区的一部分,需要满足内部居民的消费及其他需要。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空间与居住空间的交界,它需要与城市相联通,体现其城市空间属性。
1.1.2.1 服务居住区内部的功能
居住区商业街作为居住区的一部分,主要服务于其居住区内的居民。居住区商业街的建设重点着眼于关注居民使用的便利性,包括一系列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使用频繁的商业服务项目,例如便利店、药店、美容美发店、餐厅等。
1.1.2.2 服务居住区外部的功能
居住区商业街一般布置在居住区的外侧,商业设施对外布置,既保证居住区内部居民不受干扰、便于安全管理,在服务内部居民的同时,又可以将商业的服务范围延伸至居住区周边的消费人群。
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城市规划原理》中采用了如下定义:“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3。而居住区商业街在城市街道建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居住区商业街的外向性特征,商业街向周边区域开放,对于完善城市的公共空间、发展城市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居住区商业街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2.1 居住区商业街设计的指导原则
1.2.1.1 共享性原则
居住区商业街的合理布局要求对内有良好的可达性,方便本居住区内居民的消费,也要求对外拥有交通的便利性,吸引、满足周围人流的消费需要。所以,居住区的出入口、城市道路的交叉口以及车速较慢的城市支路和公共交通容易到达的地方是居住区商业街落址适合的地方。居住区商业街除了服务居住区功能,还有其服务周边区域的功能,除了本居住区居民的使用,还应该尽可能的提供给社会使用4。居住区商业街是城市商业体系其中一环,共享性不但是完善居住区商业街自身发展和提升居住区活力的需要,也是完善城市商业结构的需要。
另外基于《街道与城镇的形成》中“共享街道”理论,并考虑到住区的特性,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具备街道共享性的居住区商业街应具有如下特征5:它是一个居住性的公共空间,为了空间活力的营造,这里并不禁止车辆通行,但是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又不鼓励交通畅行无阻。行人和车辆共享路面,但行人在整条街上均享有优先权,在街道的每一处都可步行、娱乐。
1.2.1.2 空间协调原则
居住区商业街是城市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的分界点,是城市公共空间到居住空间的过渡。居住区商业街是居民购物的场所,也是居民参与公共生活的空间。居民在该空间内进行休闲及交流活动,是居民家庭起居生活的外在拓展。另一方面,居住区商业街作为城市商业的一部分,承担着整合城市公共空间、强化城市环境整体特征的城市职能。所以商业街必须协调好城市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的关系,在提供良好的商业体验氛围的同时,提供消费、交流、活动场所,满足对内、对外的双重需要。
1.2.1.3 空间多样性原则
居住区商业作为商业的一种,最强调空间的复合性与层次性,以期带动商业的活力6。居住区商业街不仅仅是一个消费的场所,还是一个供人群活动的公共空间。人们除了购物需求外,还有休闲活动、娱乐和社会交往的需求,所以居住区商业街需要集购物、娱乐、休闲和信息交流等多样性的商业空间。
“21世纪伴随我国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郊区化,居住空间郊区化也将成为居住空间分布的重要趋势。7”所以居住区商业街在空间处理上也应该更具灵动性,配合居住空间的郊区化,增加其空间上的绿化景观效果。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综述 1
1.1 居住区商业街相关概念... 1
1.1.1 居住区商业街的定义 2
1.1.2 居住区商业街的功能 2
1.2 居住区商业街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2
1.2.1 居住区商业街设计的指导原则 2
1.2.2 服务居住区内外的商业街设计方法 3
2设计说明 4
2.1 项目概况及分析 4
2.1.1 区位 4
2.1.2 现状 5
2.1.3 基地分析 5
2.2 设计理念及思路 5
2.2.1 主题构思 5
2.2.2 设计目标 5
2.2.3 设计原则 5
2.2.4 设计思路 6
2.3 方案总体分析 6
2.3.1 景观功能分析 6
2.3.2 交通分析 7
2.3.3 种植设计分析 7
2.3.4 竖向分析 7
2.3.5 设计指标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表1 设计指标分析表 8
图1 区位分析 9
图2 现状分析 10
图3 总平面图 11
图4 总体鸟瞰图 12
图5 功能景观分区 13
图6 交通分析 14
图7 灯光分析 15
图8 竖向分析 16
图9 立面图 17
图10 植物配置 18
图11 节点一中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广场1 19
图12 节点一中心广场2 20
图13 节点二浅水喷泉1 21
图14 节点二浅水喷泉2 22
图15 节点三生态停车场1 23
图16 节点三生态停车场2 24
图17 指示系统设计 25
图18 效果示意图 26
南京宏图上水园商业街景观设计
引言
前言
城市进程快速发展,促使着城市商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居住区商业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也在城市中显现出巨大的价值空间和发展前景。居住区商业街作为一种传统的居住区商业模式,有着传统居住区在商业配套上的基本职能,并越发呈现出多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居住区商业不仅有着服务内部居民的功能,也承担着连接外部城市并一定程度上为其服务的职能。因此,居住区商业街景观的设计应从其作用出发,遵循规划设计原则,使其满足功能及景观需求。
1综述
1.1 居住区商业街相关概念
1.1.1 居住区商业街的定义
住区商业,以一定地域的居住区为载体,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1。狭义的住区商业主要指满足居民日常购物、饮食等基本需要的商业服务。而广义上的住区商业则包含了文化、教育、体育、会所、交通等社会配套服务。
1.1.2 居住区商业街的功能
由于商业街的双重属性,这就决定了其功能上的双重性。一方面,居住区商业街作为居住区的一部分,需要满足内部居民的消费及其他需要。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空间与居住空间的交界,它需要与城市相联通,体现其城市空间属性。
1.1.2.1 服务居住区内部的功能
居住区商业街作为居住区的一部分,主要服务于其居住区内的居民。居住区商业街的建设重点着眼于关注居民使用的便利性,包括一系列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使用频繁的商业服务项目,例如便利店、药店、美容美发店、餐厅等。
1.1.2.2 服务居住区外部的功能
居住区商业街一般布置在居住区的外侧,商业设施对外布置,既保证居住区内部居民不受干扰、便于安全管理,在服务内部居民的同时,又可以将商业的服务范围延伸至居住区周边的消费人群。
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城市规划原理》中采用了如下定义:“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3。而居住区商业街在城市街道建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居住区商业街的外向性特征,商业街向周边区域开放,对于完善城市的公共空间、发展城市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居住区商业街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2.1 居住区商业街设计的指导原则
1.2.1.1 共享性原则
居住区商业街的合理布局要求对内有良好的可达性,方便本居住区内居民的消费,也要求对外拥有交通的便利性,吸引、满足周围人流的消费需要。所以,居住区的出入口、城市道路的交叉口以及车速较慢的城市支路和公共交通容易到达的地方是居住区商业街落址适合的地方。居住区商业街除了服务居住区功能,还有其服务周边区域的功能,除了本居住区居民的使用,还应该尽可能的提供给社会使用4。居住区商业街是城市商业体系其中一环,共享性不但是完善居住区商业街自身发展和提升居住区活力的需要,也是完善城市商业结构的需要。
另外基于《街道与城镇的形成》中“共享街道”理论,并考虑到住区的特性,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具备街道共享性的居住区商业街应具有如下特征5:它是一个居住性的公共空间,为了空间活力的营造,这里并不禁止车辆通行,但是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又不鼓励交通畅行无阻。行人和车辆共享路面,但行人在整条街上均享有优先权,在街道的每一处都可步行、娱乐。
1.2.1.2 空间协调原则
居住区商业街是城市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的分界点,是城市公共空间到居住空间的过渡。居住区商业街是居民购物的场所,也是居民参与公共生活的空间。居民在该空间内进行休闲及交流活动,是居民家庭起居生活的外在拓展。另一方面,居住区商业街作为城市商业的一部分,承担着整合城市公共空间、强化城市环境整体特征的城市职能。所以商业街必须协调好城市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的关系,在提供良好的商业体验氛围的同时,提供消费、交流、活动场所,满足对内、对外的双重需要。
1.2.1.3 空间多样性原则
居住区商业作为商业的一种,最强调空间的复合性与层次性,以期带动商业的活力6。居住区商业街不仅仅是一个消费的场所,还是一个供人群活动的公共空间。人们除了购物需求外,还有休闲活动、娱乐和社会交往的需求,所以居住区商业街需要集购物、娱乐、休闲和信息交流等多样性的商业空间。
“21世纪伴随我国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郊区化,居住空间郊区化也将成为居住空间分布的重要趋势。7”所以居住区商业街在空间处理上也应该更具灵动性,配合居住空间的郊区化,增加其空间上的绿化景观效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