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菊花近缘属观赏植物的耐热性比较

摘要:以菊花近缘属4种植物大岛野路菊(Dendranthema crassum)矶菊、黄金艾、萨摩野菊(D. ornatum)为材料,分别测定了热胁迫后各自叶片含水量、电解质渗透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气体参数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比较其耐热性差异。结果后发现,4种植物的电解质渗透率胁迫后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光化学量子效率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随时间延长而程度加大;在热胁第4天含水量显著降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先升后降。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种植物耐热大小顺序为:黄金艾> 萨摩野菊>大岛野路菊>矶菊。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2
1 材料与方法3
1.1材料 3
1.2方法 3
1.3数据分析4
2 结果与分析4
2.1高温胁迫对叶片含水量的影响4
2.2高温胁迫对叶片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5
2.3高温胁迫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5
2.4高温胁迫对叶片光合气体参数的影响6
2.4.1高温胁迫对叶片光化学量子效率的影响 6
2.4.2高温胁迫对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6
2.4.3高温胁迫对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7
2.4.4高温胁迫对叶片胞间CO2浓度的影响7
2.4.5高温胁迫对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8
2.5耐热性综合比较8
3 讨论8
致谢9
参考文献9
图14
图25
图 35
图46
图56
图67
图77
图88
四种菊花近缘属观赏植物的耐热性比较
引言
引言:菊花(Chrysanthemum granif lorum)是我国传统名花,用途广泛,适应性强,在从华南到东北的广大地区城乡广为使用[1]。地被菊是菊花的栽培新类型,具有株型大而匍匐,分枝性强,着花繁密,整体花期长,景观效果好,生长势旺盛,使用成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低等优点,是城市绿化的好材料[2]。但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气候差异大,西部干旱,南方湿热,菊花现有品种对湿热及干旱胁迫的敏感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选育耐热性强的菊花新品种是菊花品种改良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拓展其园林应用的关键。
菊花原产中国,喜温暖及冷凉气候,忌涝,过高的土壤含水量不利其生长和发育,短时间的水淹就会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甚至引起死亡。菊花喜凉爽,生长发育适温为1525℃,超过32℃则生长缓慢[3],持续高温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从而影响菊花的观赏价值[4,6]。夏季高温使其观赏价值和栽培生产时间范围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菊花的周年稳定供应,获得适应夏季高温气候的菊花材料,提高菊花耐热性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提高菊花的耐热性并加强其耐热机理研究十分必要。有不同学者开展过菊花不同方面的抗逆性研究[79],但近年来,对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湿热研究尚未见报道。
菊科是被子植物最大的科,有超过两万多个物种[10],但目前在园林中使用的仅占少数,将野生中驯化是丰富园林植物的最快的方法,而驯化的工作基础是改野生物种具有优良的观赏价值和较宽的生态适应性。
本研究旨在以4种菊花近缘种属植物为材料,模拟高温条件,采用生理指标的测定,结合外部形态观察,初步评定4种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的耐热能力,以期为建立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热种质资源筛选和耐热评价体系,为探讨耐热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基于观赏价值比较进行其生态适应性比较园林绿化提供材料。以期为耐热型品种的选育、栽培、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菊花近缘属4个物种,即大岛野路菊(Dendranthema crassum)、矶菊(Ajania pacificum)、萨摩野菊(Dendranthema ornatum)、和黄金艾(Artemisia vulgaris)作为研究材料,供试材料由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提供。
1.2 方法
试验于4月下旬6月上旬进行,4月初采集材料生长良好的嫩稍于砂床扦插,插穗生根并展开67片叶后,挑选生长均匀一致的植株移栽于120ml塑料花盆中,缓苗生长7d后设置胁迫处理,光照培养箱处理8:0020:00温度40℃,20:008:00温度35℃。1天、2天、3天、4天。每处理10株,试验重复2次。
叶片含水量的测定。取下叶片后,立即称重,然后立即放入105度烘箱中15分钟,再温度调制90度烘至恒重,再称重。叶片含水量=(叶片湿重叶片干重)/叶片湿重
电解质渗透率的测定。取叶片0.2g,加蒸馏水真空泵抽气浸提25min,用DDS11A型数字显示电导仪测定外渗液的电导率(处理电导率),然后放入沸水浴中l5 min,测定煮沸电导率,根据下式计算电解质渗透率(LREC)。LREC =处理电导率/煮沸电导率×100%。参照李合生等[11]的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去除中脉剪碎。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2g,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3mL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in。?取滤纸1张置于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滤液流至1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0mL,摇匀。?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波长665nm、645nm?和652nm?下测定吸光度,以95%乙醇为空白对照。测得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Ca=12.7A6652.69A645,Cb=12.7A6452.69A665 ,二者之和为总叶绿素的浓度,叶绿素的含量(mg/g)= [叶绿素的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
光和气体参数的测定。使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LICOR,美国)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测定参数如下:内源光照强度为1000 μmol?m2?s1,叶室温度为25℃,环境CO2浓度为(400±10)μmol?mol1。叶片暗适应30 min后,使用PAM叶绿素荧光成像仪(Walz,Effeltrich,德国)测定叶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
1.3 数据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68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