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割环剥对柿子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阳丰柿子幼树为试料,在其花芽分化集中期采用不同的环割、环剥方式,研究其对柿子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割、环剥能够显著提高柿子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且其含量的提高随着环割圈数的增加而提高,其中环剥对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提高作用最明显;环割2圈(不同时期)处理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随着环割天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环割会降低柿子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蛋白质的含量;环剥能够降低叶绿素的含量但是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而环割2圈(不同时期)对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下降10.92%。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 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材料 2
1.2田间处理 2
1.3测定指标及方法2
1.4采样及样品处理3
1.5数据处理3
2 结果分析3
2.1环割、环剥对柿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3
2.2环割、环剥对柿子叶片淀粉含量变化的影响3
2.3环割、环剥对柿子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4
2.4环割、环剥对柿子叶片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5
3 讨论与结论5
3.1 环割、环剥时间的选择5
3.2 环割、环剥提高了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含量5
3.3 环割、环剥降低了叶片蛋白质、叶绿素的含量6
致谢6
参考文献6
环割、环剥对柿子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引言
引言
  柿树为柿科、柿属落叶乔木,又名朱果、猴枣。高达20米,树冠阔卵形或半球形,树皮黑灰色裂成方形小块,固在树上。柿树一般无顶芽,冬芽先端钝,小枝密被褐色毛。叶阔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革质,入秋部分叶变红,叶痕大、红棕色,维管束痕呈凹入状。花雌雄异株或杂性同株,单生或聚生于新生枝条的叶腋中,花黄白色。果形因品种而异,橙黄或红色,萼片宿存,先端钝圆。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柿树在中国已有3000年栽培历史,其栽培品种约有900个以上,都是作为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树栽培的。分类大致有2种,一是按地区分类,栽培在北方的为北型,其耐寒力较强,喜干燥,果实大皮厚,色多为橙黄色;栽培在南方的为南型,其耐寒力较弱,不耐干燥,果实小皮薄,色多呈红色。二是按果实脱涩过程分为涩柿和甘柿,涩柿成熟时有涩味,需人工脱涩后方可食用;而甘柿在果熟过程中,在树上自然脱涩,采后即可食。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柿子生产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实现优质化,产业链同时在不断延伸,但是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栽培制度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柿子发展的关键因素。
  环剥、环割技术是果树生产上常用的整形修剪调控措施,能够阻止有机物向下运输,阻碍根系生长和抑制水分等的吸收作用,缓和树势,提高坐果率[1]。对控制营养生长、促花、保果、增产和提高品质有良好效果。该项技术的运用,可以减少因控梢、催花、保果所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和土壤的污染,大大提高其品质,是果树无公害、绿色生产的一项有效配套技术。目前果树方面关于环割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柑桔[25]、葡萄[6、7]、龙眼[8、9]等果树,在柿子中从树体营养的角度研究其对成花坐果报道较少。本实验旨在探讨环割、环剥对柿子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生产上提供合适的环割方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取3年生幼旺柿子树(品种为阳丰)为试验材料,试验材料由大学果树实验室提供。
1.2 田间处理
  试验于2013年在大学镇江市句容实验基地进行,选取长势及管理水平基本一致(选取标准应量化为好)的3年生幼旺柿子树为试材,品种为阳丰。本试验开始于6月9日,试验设CK:不经处理,正常生长状态下的3年生幼旺柿子树为对照、A:环割1圈、B:环割2圈、C:环割2圈(不同时期)、D:环割3圈E:环剥6个水平,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侧枝,重复3次。环割(剥)在主枝与侧枝分支点上方3cm处,两道环割口之间的距离为5cm,割口深达木质部。其中不同时期环割2圈指先环割1圈,15天后再环割1圈;环剥宽度为5mm,剥口光滑,剥口用塑料膜包扎,有利于伤口愈合。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试验测定叶片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和叶绿素四个指标。叶绿素的测定采用舒展等(2010)[10]的方法进行测定,可溶性糖测定方法参照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组编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11],淀粉测定参照西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教研组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12]并加以适当修改。采用蒽酮比色法,重复三次。
1.4 采样及样品处理
  对实验材料完全实行环割、环剥处理后开始采样,每隔15天采集一次,每次采样于上午9点进行,叶样均取自当年抽春梢中上部的老熟叶片,每株环割、环剥处理的柿树枝和对照枝分别采25片叶,将同一个处理的叶片混合装袋,放入装有液氮的瓶中带回实验室。在试验室中用自来水将叶片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测定蛋白质,叶绿素含量的叶片保存在70℃的低温冰箱中;用于可溶性糖、淀粉测定的样品,先在105℃烘箱中杀青20min,然后在80℃下烘至恒重。干样品用研钵研碎,过筛,装入塑料袋,干燥保存备用。一共采集四次样品,采样的日期为6月24日、7月9日、7月24日、8月8日。
1.5 数据处理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处理,显著性分析采用SAS 9.1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环割、环剥对柿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如图1,阳丰柿子的不同处理间,除了处理C,其它各处理包括处理A、B、D、E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再降低、再回升,从6月下旬到7月上旬,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在7月上旬达到最大值,从7月上旬到7月下旬,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7月下旬达到最低值,而后从7月下旬到8月初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又开始逐渐回升;处理C的可溶性糖含量从6月下旬到8月初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8月初达到最大值。
环割、环剥处理数据与对照组(CK)数据相比较,环割、环剥处理所得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各个测量时期均显著(P<0.05)大于对照组。在7月9日,也即所测各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除了C),对照组CK和各环割、环剥处理A、B、C、D、E对应的数值分别为3.10%、4.22%、4.34%、3.81%、5.01%、6.74%,各处理之间均达到极显著(P<0.01)差异水平;在7月24日,也即所测各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低值的时候(除了C),对照组CK和各环割、环剥处理A、B、C、D、E对应的数值分别为3.07%、3.19%、4.27%、4.79%、4.67%、5.04%,各处理之间均达到显著(P<0.05)差异水平。由图表中各处理所得折线变化斜率和原始数据综合分析可得,环剥对阳丰柿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环割各个处理效果差异显著(P<0.05)对树体营养往下运输的阻止能力更强。
图1 环割、环剥对阳丰柿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44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