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醋喷施对黄瓜抗寒性的影响
摘要:以黄瓜叶片为材料,喷施不同稀释倍数(0、100、200、300倍)的木醋后进行人工低温处理,研究黄瓜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稀释200倍木醋处理黄瓜叶片能降低人工低温(夜10℃,昼15℃)处理后的电解质外渗率(处理后第1天降幅最大,达18.28%);能提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均在处理后第4天升幅最大,分别为24.51%,33.75%);能提高SOD活性,达6.08%。综合考虑,木醋喷施对提高黄瓜耐寒性有促进作用,其中稀释200倍处理的效果较好。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2方法 2
1.2.1 供试品种及幼苗培养2
1.2.3 试验处理2
1.2.3 测定方法2
2结果与分析2
2.1 不同处理对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2
2.2 不同处理对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3
2.3 不同处理对叶片SOD活性的影响4
3 结果与讨论4
致谢5
参考文献5
木醋喷施对黄瓜抗寒性的影响
引言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低温胁迫是植物栽培中经常遇到的灾害,严重影响了产量品质等。黄瓜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西北部地区,决定了黄瓜不耐低温,由于黄瓜不耐低温,在我国东北地区多为温室黄瓜种植且栽培总面积不是很大,华北地区也多为大棚黄瓜种植区,较易发生冻害。温室栽培黄瓜冬季加温耗能费约占总陈本的30%40%,低温影响黄瓜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细胞分裂与生长,从而影响黄瓜的正常生长发育[1]。因此,提高黄瓜的抗寒性对于黄瓜的栽培种植具有重大意义。提高黄瓜的抗寒性可以解决冬季黄瓜易发生冻害的问题,减少黄瓜冻害发生几率,提高经济产值,扩大黄瓜在东北地区的栽培面积,增加露地栽培面积,减少温室栽培的成本。
通过人工低温胁迫处理,分析离体叶片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来研究植物的抗寒性是目前常用的方法,测定导电率、SOD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2]来确定植株的抗寒性,并已在果树、花卉、林木抗寒性研究[35]中具有广泛应用。在黄瓜抗寒性研究方面,据报道,用适宜浓度的外源甜菜碱可以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寒性,削弱低温胁迫对植物保护酶的抑制作用、抑制丙二醛(MDA)的产生、降低膜的伤害及渗透作用[6];也有研究指出,水杨酸处理的黄瓜、油菜、草莓等作物也能够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79];采用氯化胆碱配合不同的自由基清除剂,对黄瓜的抗寒性同样具有增强作用[10]。冯兆忠研究发现1050μmo l/L三哇酮浸种处理都能明显降低叶片质膜的相对透性,20100μmol/L三唑酮处理可在不同程度上保持较高的SOD活性, 其中50μm ol/L处理最明显[11]。黄翔等采用的复合生物剂(核黄素、甲壳素为基质)喷施黄瓜,低温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质膜透性变化较小,可溶性糖含量较高,SOD活性较高,同时提高了脯氨酸含量[12],进而降低了凝固点;同时通过增强SOD 活性,提高了清除逆境条件下产生的O2和H2O2的能力,抑制了MAD 的大量积累。降低了质膜相对透性,避免细胞受到严重伤害,从而提高了黄瓜的抗寒性。在研究黄瓜抗寒性时,人们多用外源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试图提高黄瓜的抗寒性,而用其他试剂进行研究的很少,木醋是一种以醋酸为主要成分的PH3程度的酸性液体,以木醋处理在蓝莓植株抗寒性研究[13]中已经有所应用,研究表明木醋喷施对蓝莓的抗寒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现以木醋对黄瓜植株处理研究其抗寒性。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1.2.1供试品种及幼苗培养
挑选饱满,大小一致的黄瓜种子, 50℃温水浸种2小时,浸种后放到28℃光照培养箱催芽,第二天露白后播种到72孔穴盆,播种前浇透水,播种深度约为1cm左右,覆土后再浇水。
1.2.2试验处理
在黄瓜子叶期连续3天喷施木醋,木醋稀释倍数为100、200、300,记为C1 、C2 、C3 ,以清水组作为对照,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3天之后将处理组放入培养箱中,设置夜间温度10℃10h,白天温度15℃14h,2天之后将其取出。分别在
低温处理前,处理4天后,及恢复生长3天后测定相关抗寒指标。
1.2.3测定方法
采集叶片样本带回实验室,将叶片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3次,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测定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电解质外渗率的测定采用相对电导率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法[14];SOD活性测定采用NBT光还原法;脯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法[14]。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CK、C2和C3处理后随时间的增加,外渗率逐渐上升;C1处理后外渗率先升后降。C2、C3在处理后第1天外渗率均显著低于CK,其中C2下降幅度最大达18.28%,C3下降了11.53%,在处理后第7天均显著高于CK。C1在处理后外渗率先升后降,在第1天显著高于CK。C3在处理后第 7天外渗率高达62.88%,显著≥50%,说明此时植物受到严重伤害。可见,C2可使低温胁迫下的黄瓜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显著降低,并且可逆,其中C2在处理后第1天的降低幅度最大,达18.28%。
表1 各处理叶片在处理后不同时间内的电解质外渗率
Table 1 Ion leakage percentage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at different dates
处理
电解质外渗率/%
0d
1d
7d
Ck
16.26
24.12
28.08
C1
17.26
45.27
25.52
C2
19.85
19.72
49.09
C3
20.48
21.34
62.88
图1黄瓜叶片在木醋喷施处理后不同时间内的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
2.2不同处理对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低温处理后C1的可溶性糖含量随天数的增加而上升;CK、C2、C3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C1在处理后第四天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CK。在处理后第4天和第7天,C2、C3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且C2显著高于C3(处理后第4天,C2、C3分别比CK高24.51%、12.75%;处理后第7天,C2、C3分别比CK高38.24%、17.65%)。可见,C2、C3可使低温胁迫下的黄瓜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其中C2的提高幅度最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2方法 2
1.2.1 供试品种及幼苗培养2
1.2.3 试验处理2
1.2.3 测定方法2
2结果与分析2
2.1 不同处理对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2
2.2 不同处理对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3
2.3 不同处理对叶片SOD活性的影响4
3 结果与讨论4
致谢5
参考文献5
木醋喷施对黄瓜抗寒性的影响
引言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低温胁迫是植物栽培中经常遇到的灾害,严重影响了产量品质等。黄瓜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西北部地区,决定了黄瓜不耐低温,由于黄瓜不耐低温,在我国东北地区多为温室黄瓜种植且栽培总面积不是很大,华北地区也多为大棚黄瓜种植区,较易发生冻害。温室栽培黄瓜冬季加温耗能费约占总陈本的30%40%,低温影响黄瓜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细胞分裂与生长,从而影响黄瓜的正常生长发育[1]。因此,提高黄瓜的抗寒性对于黄瓜的栽培种植具有重大意义。提高黄瓜的抗寒性可以解决冬季黄瓜易发生冻害的问题,减少黄瓜冻害发生几率,提高经济产值,扩大黄瓜在东北地区的栽培面积,增加露地栽培面积,减少温室栽培的成本。
通过人工低温胁迫处理,分析离体叶片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来研究植物的抗寒性是目前常用的方法,测定导电率、SOD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2]来确定植株的抗寒性,并已在果树、花卉、林木抗寒性研究[35]中具有广泛应用。在黄瓜抗寒性研究方面,据报道,用适宜浓度的外源甜菜碱可以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寒性,削弱低温胁迫对植物保护酶的抑制作用、抑制丙二醛(MDA)的产生、降低膜的伤害及渗透作用[6];也有研究指出,水杨酸处理的黄瓜、油菜、草莓等作物也能够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79];采用氯化胆碱配合不同的自由基清除剂,对黄瓜的抗寒性同样具有增强作用[10]。冯兆忠研究发现1050μmo l/L三哇酮浸种处理都能明显降低叶片质膜的相对透性,20100μmol/L三唑酮处理可在不同程度上保持较高的SOD活性, 其中50μm ol/L处理最明显[11]。黄翔等采用的复合生物剂(核黄素、甲壳素为基质)喷施黄瓜,低温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质膜透性变化较小,可溶性糖含量较高,SOD活性较高,同时提高了脯氨酸含量[12],进而降低了凝固点;同时通过增强SOD 活性,提高了清除逆境条件下产生的O2和H2O2的能力,抑制了MAD 的大量积累。降低了质膜相对透性,避免细胞受到严重伤害,从而提高了黄瓜的抗寒性。在研究黄瓜抗寒性时,人们多用外源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试图提高黄瓜的抗寒性,而用其他试剂进行研究的很少,木醋是一种以醋酸为主要成分的PH3程度的酸性液体,以木醋处理在蓝莓植株抗寒性研究[13]中已经有所应用,研究表明木醋喷施对蓝莓的抗寒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现以木醋对黄瓜植株处理研究其抗寒性。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1.2.1供试品种及幼苗培养
挑选饱满,大小一致的黄瓜种子, 50℃温水浸种2小时,浸种后放到28℃光照培养箱催芽,第二天露白后播种到72孔穴盆,播种前浇透水,播种深度约为1cm左右,覆土后再浇水。
1.2.2试验处理
在黄瓜子叶期连续3天喷施木醋,木醋稀释倍数为100、200、300,记为C1 、C2 、C3 ,以清水组作为对照,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3天之后将处理组放入培养箱中,设置夜间温度10℃10h,白天温度15℃14h,2天之后将其取出。分别在
低温处理前,处理4天后,及恢复生长3天后测定相关抗寒指标。
1.2.3测定方法
采集叶片样本带回实验室,将叶片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3次,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测定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电解质外渗率的测定采用相对电导率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法[14];SOD活性测定采用NBT光还原法;脯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法[14]。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CK、C2和C3处理后随时间的增加,外渗率逐渐上升;C1处理后外渗率先升后降。C2、C3在处理后第1天外渗率均显著低于CK,其中C2下降幅度最大达18.28%,C3下降了11.53%,在处理后第7天均显著高于CK。C1在处理后外渗率先升后降,在第1天显著高于CK。C3在处理后第 7天外渗率高达62.88%,显著≥50%,说明此时植物受到严重伤害。可见,C2可使低温胁迫下的黄瓜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显著降低,并且可逆,其中C2在处理后第1天的降低幅度最大,达18.28%。
表1 各处理叶片在处理后不同时间内的电解质外渗率
Table 1 Ion leakage percentage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at different dates
处理
电解质外渗率/%
0d
1d
7d
Ck
16.26
24.12
28.08
C1
17.26
45.27
25.52
C2
19.85
19.72
49.09
C3
20.48
21.34
62.88
图1黄瓜叶片在木醋喷施处理后不同时间内的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
2.2不同处理对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低温处理后C1的可溶性糖含量随天数的增加而上升;CK、C2、C3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C1在处理后第四天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CK。在处理后第4天和第7天,C2、C3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且C2显著高于C3(处理后第4天,C2、C3分别比CK高24.51%、12.75%;处理后第7天,C2、C3分别比CK高38.24%、17.65%)。可见,C2、C3可使低温胁迫下的黄瓜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其中C2的提高幅度最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