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栽培架的番茄适宜定植密度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在使用新型栽培架下不同定植密度对番茄的生长、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确定番茄的适宜定植密度,以大果番茄‘中研988’和樱桃番茄‘摩丝特’为材料,分别设置了6060株/667㎡(T1)、4040株/667㎡(T2)、3030株/667㎡(T3)共3个定植密度处理,调查不同密度下番茄植株的生长指标,测定果实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利用新型栽培架栽培,大果番茄‘中研988’和樱桃番茄‘摩丝特’的适宜定植密度均为 6060株/667㎡,该定植密度能有效促进番茄的植株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2
1.2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2
1.2.1植株生长指标测定2
1.2.2植株生理指标测定2
1.2.3番茄产量与品质指标2
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3
2结果与分析3
2.1不同定植密度对番茄生长指标的影响3
2.1.1不同密度对番茄植株株高的影响3
2.1.2不同密度对番茄植株茎粗的影响3
2.1.3不同密度对番茄植株平均节间长的影响4
2.2不同定植密度对番茄生理指标的影响4
2.2.1不同密度对番茄植株比叶面积的影响4
2.2.2不同密度对番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5
2.3不同定植密度对番茄产量指标的影响5
2.4不同定植密度对番茄品质指标的影响6
3讨论 6
致谢8
参考文献9
表1 不同密度对‘中研988’株高的影响3
表2 不同密度对‘摩丝特’株高的影响3
表3 不同密度对‘中研988’茎粗的影响4
表4 不同密度对‘摩丝特’茎粗的影响4
表5 不同密度对‘中研988’平均节间长的影响4
表6 不同密度对‘摩丝特’平均节间长的影响4
表7 不同密度对比叶面积的影响5
表8 不同密度对叶片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叶绿素含量的影响5
表9 不同密度对‘中研988’产量的影响5
表10 不同密度对‘摩丝特’产量的影响6
表11 不同密度对‘中研988’品质的影响6
表12 不同密度对‘摩丝特’品质的影响6
基于新型栽培架的番茄适宜定植密度研究
引言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又名西红柿,是茄科茄属中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秘鲁、厄瓜多尔一带。因其果实色彩娇艳、肉质多汁、营养丰富、酸甜适口、产量较高,且地域适应性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已成为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在世界蔬菜的生产和消费中,一直位居蔬菜作物之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1]。
无限生长型的番茄植株茎干细软,不能支撑植株直立生长,番茄栽培在传统上多使用吊蔓和竹竿搭架来实现高产[2]。目前吊蔓栽培方法不能用于露地栽培番茄,并且在大棚或温室中使用时会给大棚和温室带来负重,使大棚钢架结构变形,带来安全隐患;而竹竿搭架不美观、使用寿命短、承重力有限、土地利用率低,而且会限制番茄留果留穗数量[3]。本试验采用一种镀锌钢管制作的专门用于栽培番茄的栽培架栽培番茄,使番茄植株生长呈现一种篱壁式的树形结构,结构整齐,观赏性强,可用于连栋大棚、单栋大棚以及露地栽培番茄,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利因素,提高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
要实现番茄的高效栽培,需要合理密植。许贵民等人进行了大棚番茄春季早熟栽培的不同密度试验,结果发现,高密度处理的植株高,茎细,节间长,表现徒长,坐果率下降,果实生长不良,单果重降低,但早期产量较高[4]。周火强等人研究了秋冬棚栽番茄最佳种植密度,认为最佳株距为50cm。种植密度过大,不仅单产不能提高,而且健壮率降低,弱死株增多,果实品质也随之下降[5]。
在使用新型栽培架的条件下,由于还没有明确适宜这种新型栽培架的番茄定植密度。因此,本试验研究不同定植密度对番茄的生长、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以期找出适宜的定植密度,从而更好地指导生产与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和试验设计
本试验于2014年4月-8月在大学江浦农场园艺试验站进行。利用自主设计的可装卸的镀锌钢管架为栽培架。
供试番茄品种为‘中研988’(由北京中研益农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和‘摩丝特’(由北京蔬菜研究所提供)。‘中研988’属无限生长型的大果番茄,抗病性强,‘摩丝特’属樱桃番茄,荷兰引进品种,适宜温室生长。
试验设3个定植密度处理:分别为6060株/667㎡(T1),4040株/667㎡(T2),3030株/667㎡(T3),每处理3次重复,按照随机区组排列。
于3月5日浸种催芽,种子露白后播于72孔穴盘。泥炭、蛭石、珍珠岩按2∶1∶1(体积比)的比例均匀混合作为育苗基质。番茄幼苗第4片真叶完全展开时(出苗后36天),选择生长状态一致的幼苗定植于塑料大棚内。塑料大棚长45m,宽8m,顶高3.5m,肩高2.0m,采用宽窄行双行栽培,栽培畦宽0.6m,高0.3m,沟宽0.4m、深0.3m。每畦定植2行,宽行行距80cm,窄行行距30cm。定植前施用一次有机肥,施肥量为300kg/667m2,并于6月10日追施一次复合肥,幼苗定植7天后覆盖黑色地膜,灌溉采用膜下滴灌系统。试验番茄于7月23日打顶。试验过程中,定期整理植株,采用单秆整枝法。
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1.2.1 植株生长指标
从2014年4月29日(定植后10d)开始,每个处理选择生长一致的5株植株,重复3次,共15株,挂牌标记。每隔10d测量一次番茄的形态指标。
株高:卷尺测量植株基部到植株生长点的高度。
茎粗: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子叶节上部1cm处的粗度。
平均节间长:采用卷尺测量植株基部到植株第一片完全展开叶间的长度后除以节间数。
1.2.2 植株生理指标
(1)比叶面积 ‘摩丝特’于7月4日测定比叶面积,‘中研988’于7月18日测定比叶面积。每个处理随机选择5株植株,取从上向下数第67片完全展开叶,采用叶面积仪测定番茄叶片面积,再测定完成后将叶片装入纸袋烘干后称重,重复3次,共15株。比叶面积计算方法为:比叶面积=叶片面积/叶片干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6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