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洋葱品种在地区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目 录
1 引言 1
1.1 洋葱的概况 1
1.2 洋葱的物候期及生物学性状 1
1.3 洋葱的常见病害 1
1.4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2 材料与方法 2
2.1 试验材料 2
2.2 试验地概况 .2
2.3 试验方法 3
2.4 耕作栽培管理 3
2.5 测定指标 .4
3 结果与分析 5
3.1 不同品种物候期的比较 6
3.2 不同品种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7
3.3 不同品种经济性状的比较 7
3.4 不同品种抗病性的比较 8
3.5 不同品种产量统计的比较 8
3.6 不同品种综合评价的比较 9
4 讨论 10
4.1 物候期 .10
4.2 生物学性状 .10
4.3 抗病性 10
4.4 产量及综合评价 10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1.1 洋葱的概况
洋葱,别名球葱、圆葱 、玉葱、葱头 、荷兰葱、皮牙子等,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1],是一种很普通的家常菜,其肉质柔嫩,汁多辣味淡,品质佳,适于生食[2]。原产亚洲西部,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四季都有供应。洋葱供食用的部位为地下的肥大鳞茎(即葱头)[3]。在国外它却被誉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菜中皇后”营养价值较高[4]。
洋葱在中国分布广泛,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是中国主栽蔬菜之一。中国的洋葱产地主要有福建、山东、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5]。
1.2 洋葱的物候期及生物学性状
1.2.1 物候期
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物候期,如植物出苗、开花、成熟的时间[6]。洋葱的物候期有播种期、出苗期、定植期、膨大期、假茎倒伏期、采收期[7]。
1.2.2 生物学性状
洋葱的生物学性状有株高、叶片数、假茎粗、叶色、株形、整齐度、抽薹率[8]。洋葱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弦线状,浓绿色圆筒形中空叶子,表面有蜡质。叶鞘肥厚呈鳞片状,密集于短缩茎的周围,形成鳞茎 (俗称葱头)。伞状花序,白色小花,蒴果根茎外边包着一层薄薄的皮(白、黄或红色),里面是一层一层的肉,一般是白色或淡黄色[9]。
1.3 洋葱的常见病害
洋葱常见的病害有紫斑病、霜霉病、软腐病,引种试验评价其抗病性时常检测这些指标[10]。
1.3.1 紫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及花梗,也可危害鳞茎。危害初期呈水浸状白色点斑,病斑扩大快,迅速形成宽1~3厘米、长2~4厘米纺锤形的凹陷斑,先为淡褐色,随后变为褐色至晴紫色,周围具有黄色晕圈[11]。此后有的逐渐褪色并形成同心轮纹,湿度大时斑面上产生黑褐色煤粉状霉。如病斑围绕叶或花梗扩大,可使之从病斑处折断。鳞茎多在颈部发病,病部皱缩,变成淡红色或黄色,潮湿时也发生霉状物。本病特征是病斑呈纺锤形,上部及下部细长,病斑颜色较深,很少发生全叶枯死[12]。
南方地区多以分生孢子在葱类作物上辗转危害。北方寒冷地区以菌丝体在寄主体内或病残体上越冬后,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经气孔、伤口侵入。发病条件为温暖多湿,低于12℃则不发病。葱蓟马刺吸的伤口是病菌侵入的门户,故此,蓟马严重发生的地段,此病也较重[13]。
1.3.2 霜霉病
根据环境条件和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第一次侵染(系统侵染)和第二次侵染。第一次侵染发生在秋季苗床或早春,冬季菌丝发展,翌年春季出现病斑,幼苗感病后生长不良,叶无光泽,叶身扭曲,春转暖后病斑扩展快,并可危害新生叶,当空气湿润时,病斑生出稀疏的白色或灰紫色霉状物。病株作为发病中心继续蔓延,形成再次侵染。主要危害叶部和采种株的花薹[14]。
症状表现有5种类型:①叶片被害部位的表面覆有淡紫色绒状霉;②叶部发生长卵形或椭圆形淡黄绿色病斑,表面长出白色或灰紫色霜霉,经雨冲刷后病斑变为灰白色叶片枯死;③产生大小不同形状的黄色病斑,但不着生霉状物;④椭圆形病斑周围有宽2~3毫米;稍凹陷的灰白色圈带;⑤在持续干旱的条件下,呈现灰白色小形病斑。后期往往在病部又被灰霉病、黑斑病等半腐生菌侵染而产生灰色或黑色霉状物。鳞茎受害后,外部鳞片变软、皱缩,有时混发软腐病。本病的特征为病斑较大、长椭圆形、黄白色,雨后病斑变为灰白色,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稀疏白霉,高温时长出灰紫色霉[15]。
1.3.3 软腐病
田间多在鳞茎膨大期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病。在外叶下部产生灰白色、半透明的病斑,使叶鞘基部软化而倒伏,鳞茎颈部出现水漫状凹陷,不久鳞茎内部腐烂,有汁液溢出并有恶臭。贮藏期多从鳞茎颈部开始发病,手压病部有软化感,鳞片呈水浸状并流出白色带有臭味的汁液。该病的特点是鳞茎颈部呈水浸状凹陷,并引起腐烂发臭[16]。
病菌在病残体和土壤中长期腐生。借水流传播,从伤口侵入,葱蓟马和种蝇等昆虫也可传病。低洼地、基肥腐熟不充分造成烧根瓤收获期遇雨等均为诱发条件[17]。
1.4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蔬菜加工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市场对洋葱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洋葱产业发展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我国洋葱种植面积达85.1万公顷,居世界第1,但单产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偏低,供大于求的矛盾是多年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进口国对产品品质要求严苛,因此大部分洋葱种子需要进口,价格极高,极大制约了洋葱的加工出口,并且大多数引进的国外洋葱品种存在对我国的气候条件适应性差、抗病性不强、产量不稳定等问题。同时,由于品种的严重退化,导致产量低、品质差、商品率不高,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因此,为保持我国洋葱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培育或引进优良洋葱品种对促进洋葱生产和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以6个洋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淮安地区的适应性,为筛选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洋葱品种提供借鉴。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6个供试品种连葱15号,连葱16号,瑞葱3号,瑞葱5号,
南农黄1号,连葱9号等共6个品种。品种来源如表1所示:
表1 参试品种情况表
编号 品种编号 供 种 单 位 收到种子日期 种子数量(g)
1 连葱9号(CK)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9月6日 50
参 考 文 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72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