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阴对麦冬生长及成分影响研究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引言3
Abstract3
Key words3
1 材料与方法4
1.1 材料 4
1.2 方法 4
1.2.1 遮阴处理4
1.2.2 植株生物量的测定4
1.2.3 麦冬叶面积的测定4
1.2.4 叶片色素含量的测定4
1.2.5 叶片解剖结构观察4
1.2.6 总皂苷的含量测定5
2 结果分析5
2.1 遮阴对麦冬生物量的影响6
2.2 遮阴对麦冬叶面积的影响 7
2.3 叶片色素含量随遮阴梯度的变化8
2.4 遮阴与全光照麦冬叶片解剖结构比较 8
2.5 遮阴对麦冬成分的影响 9
3 讨论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遮阴对麦冬生长及成分影响研究
学生 刘琪
[摘要]本实验为了解麦冬对光的需求特性,采用不同遮阴水平处理麦冬,观察生长、生物量的变化;并测定麦冬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总皂苷等含量;得出麦冬是一种对光环境适应性较强的植物,麦冬的地上部、地下部和植株生物量增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各项生物量在遮阴50%水平下最大。
[关键词]麦冬;遮阴;生理特性;叶面积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别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块根供药用[1] ,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主治肺燥干咳,津伤口渴等症。自古以来主产浙江的麦冬为地道药材,习称为“杭麦冬”,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因其四季常青,且耐阳、耐阴、耐寒、耐旱,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也常用于城市绿化[2]。麦冬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喜光耐阴,对土壤要求不高,管理简单粗放,常被作为优良的耐阴地被而植于树下、建筑物背阴、角隅等处。但是,作为药用植物来说,药材产量与质量是栽培过程中关注的重点,通过调查发现,浙麦冬与川麦冬虽然基原相同,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产量差异较大,川麦冬栽培生长期短,但产量反而高于浙麦冬,是否与川麦冬生长期中间作高杆植物有关,未见相关报道。为了解麦冬光合特性,本文以浙麦冬为材料,采用不同遮阴处理,研究光照对麦冬叶面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麦冬的规范化种植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材料为引自浙江省慈溪市的浙麦冬种苗,,经大学中药学实验室王康才教授鉴定为浙麦冬[Zhe.O. japonicus]。2013年3月种植于大学园艺学院日光温室内,进行常规的水肥管理。在4月份上旬选择生长一致的浙麦冬苗,将母株连根掘起,将老株切去块根,剪掉部分须根,剪去5cm以上叶,分株,盆栽;塑料盆选16cm×16cm的塑料盆,以蛭石+草石灰+肥土作为盆土;上盆后在实验楼内缓苗2个月左右,待其正常生长后进行试验处理。
1.2 方法
1. 2. 1 遮阴处理
本试验采用黑色遮阴网搭设成0.6m×0.3m×0.6m(长×宽×高)的遮阴棚,共设置4个遮阴水平,采用遮阴网的遮光率分别为:全光照、25%、50%、85%。建好遮阴棚后,将所有缓苗结束的材料搬入。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实验,每个处理设置6组重复,每组3株。
1. 2. 2 植株生物量的测定
取备12株麦冬测量基础生物量:清除根系周围的泥土并洗净全株,用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分别称取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重量,将地下部分在105℃下处理30min,再调温度至85℃烘干至恒重,称量。试验期间,于78月份分五次统计生成花序数,并在试验结束时收获全株,统计每盆的冠径、根长、分蘖数和块根数。
每个遮阴处理选5株麦冬,测量最终生物量。
植株含水量=(植株鲜重-植株干重)/植株鲜重。
生物量增量=试验期间各部分生物量的增加量。
叶重比=地上部/植株生物量。
根重比=地下部/植株生物量。
根冠比=地下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3]。
1. 2. 3 麦冬叶面积的测定
选择生长良好(大小基本一致的健康植株各3株,每株选择从基部数第24片大小基本一致)长势旺盛的小叶。采集后标记并迅速放入黑塑料袋内,随即到实验室内进行测量。一天内叶面积变化不大,所以选早上9:0010:00分别对不同遮阴水平(全光照、25%、50%、85%)的麦冬的叶面积大小进行测定。每个处理重复4次,结果取平均值,并计算叶面积。
1. 2. 4 叶片色素含量的测定
测定不同遮阴条件下浙麦冬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实验采用李合生[4]测定叶绿素的方法。取新鲜叶片剪碎,称0.1g放在研钵中,加少许CaCO3,加入乙醇10ml共研磨成匀浆,再加5ml乙醇,过滤,最后将滤液用乙醇定容到25ml。取一光径为1cm的比色杯,注入上述的叶绿素乙醇溶液,另加乙醇注入另一同样规格的比色杯中,作为对照,在分光光度计下分别以665nm和649nm波长测出该色素液的光密度。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分别为665nm和649nm;根据公式[Ca=13.95×A6656.88×A649、Cb=24.96×A6497.32×A665、总叶绿素浓度CT=Ca+Cb]计算 Ca、Cb、CT的浓度和叶绿素a/b的比值,再根据公式[色素含量=(色素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mgg1)],计算色素含量。每个样品重复3次取平均值。
提取液体积ml;N:稀释倍数;W:样品鲜质量或干质量g。A663、A646、A470 分别为色素提取液在波长663nm、646nm、470nm 处的吸光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