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切花小菊花粉离体萌发研究
为研究几个不同品种切花小菊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配方,本试验以切花小菊品种Q12-343、Q12-10-1、QX-207、Q12-7-7为试材,采用ME3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1500(PEG1500)、聚乙二醇4000(PEG4000)和不同种类的糖源配制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几种切花小菊花粉的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PEG4000(200 g·L-1)是这几种切花小菊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浓度,添加果糖能明显促进花粉的离体萌发,而蔗糖和葡萄糖对花粉的离体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Q12-343、Q12-10-1、QX-207、Q12-7-7四个品种的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都为ME3+PEG4000(200 g·L-1)+果糖(100 g·L-1),最高萌发率分别为24.4%、26.7%、28.3%、27.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 2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2方法 2
1.2.1 配制培养基2
1.2.2 采集花粉3
1.2.3 花粉离体培养3
1.2.4 萌发率的测定3
1.2.5 数据处理 3
2 结果与分析3
2.1 PEG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3
2.2不同种类糖源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4
3 讨论5
致谢5
参考文献6
几种切花小菊花粉离体萌发研究
引言
polyethylene glycol; sugar source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品种繁多,花色花形多变,观赏价值高,在花卉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切花菊尤其是切花小菊因为其花色花型丰富、着花繁密、开花整齐及花期长等特点在世界切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多数观赏性状优良的切花小菊品种抗病虫性较差,严重限制了品质的提高[1,2]。因此,选育观赏性状优良且抗性强的切花小菊新品种尤为必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中含有许多栽培菊花所缺乏的优异性状,如野菊的抗病虫性,菊花脑的耐热性等[3],通过栽培菊花与野生菊远缘杂交,将野生资源的优异基因导入栽培品种是目前进行菊花抗性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之一[4,5]。但花粉生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小菊杂交效率的高低或成败[6]。毛洪玉等(2004年)用ME3的盐类和维生素附加16%、PEG4000和15%蔗糖对不同野菊品种的花粉进行培养。结果表明,PEG4000对菊花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但蔗糖的作用不能被PEG所取代[7]。相关的研究在其他作物上也有报道,比如:山茶[8]、栀子[9]、桔梗[10]等。
总的来讲,由于切花小菊的品种繁多,关于花粉离体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品种都没有确定其最适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因此,本实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花粉离体萌发的因素做进一步确定,旨在筛选出适合花粉离体萌发的聚乙二醇种类及质量浓度,以及探讨能促进花粉离体萌发的糖源种类,为提高花粉离体萌发率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切花小菊Q12343、Q12101、QX207、Q1277的花粉。所有品种均保存在大学“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
1.2 方法
1.2.1 培养基的配制
配制基本培养基ME3(mg?L1)[11]:MgSO4?7H2O 370、KNO3 950、KH2PO4 85、CaCl22H2O 880、NH4NO3 412.5、KCl 175、H3`BO3 50、Na2EDTA 7.45、FeSO47H2O 0.025、KI 0.83、Na2MoO42H2O 0.25、CuSO45H2O 0.025、CoCl26H2O 0.025、VitB1 1.0、VitB6 1.0。
为筛选适合的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共进行了2次实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检测花粉萌发情况。各实验设置如下:
PEG处理:在ME3培养基的基础上设置3种浓度(100、200、300 gL1)的PEG1500和PEG4000,实验时以ME3为对照。
在第一次实验的基础上,筛选出最适的PEG种类和浓度,即花粉萌发率最高的培养基F(ME3+PEG4000 200 gL1),选择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加入浓度为100 gL1的蔗糖、果糖、葡萄糖配制H、I、J三种培养基。各培养基成分见表1。
表1 不同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Table 1 The ingredient of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
培养基种类
培养基成分
A
ME3
B
ME3+PEG1500(100 g?L1)
C
ME3+PEG1500(200 g?L1)
D
ME3+PEG1500(300 g?L1)
E
ME3+PEG4000(100 g?L1)
F
ME3+PEG4000(200 g?L1)
G
ME3+PEG4000(300 g?L1)
H
ME3+PEG4000(200 g?L1)+蔗糖(100 g?L1)
I
ME3+PEG4000(200 g?L1)+果糖(100 g?L1)
J
ME3+PEG4000(200 g?L1)+葡萄糖(100 g?L1)
1.2.2 花粉的采集
在盛花期,于晴天14:00,温度1825℃下,随机采取每个品种的花朵花粉,装于离心管中,避光,备用。
1.2.3 花粉的离体培养
先准备一定数量的培养皿,铺上滤纸,并用蒸馏水使滤纸湿润。培养时,用滴管滴一滴液体培养基到载玻片上,用无菌接种针把当天采集的新鲜花粉均匀地涂抹于培养基表面,然后把载玻片平放在培养皿中的滤纸上,保证蒸馏水不没过载玻片。置于20℃黑暗条件下培养,每个处理分别重复3次[12]。
1.2.4 萌发率的测定
培养12 h后测定花粉萌发率,并观察花粉管的生长情况。当花粉管的长度大于花粉粒的直径时,花粉粒被认为萌发[12]。在Olympus相差显微镜下分别统计出萌发和未萌发的花粉粒数,根据公式:萌发率=萌发的花粉数/总的花粉数×100%计算萌发率[13],每次所统计的花粉粒数目不少于60粒,重复3次。
1.2.5 数据处理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 2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2方法 2
1.2.1 配制培养基2
1.2.2 采集花粉3
1.2.3 花粉离体培养3
1.2.4 萌发率的测定3
1.2.5 数据处理 3
2 结果与分析3
2.1 PEG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3
2.2不同种类糖源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4
3 讨论5
致谢5
参考文献6
几种切花小菊花粉离体萌发研究
引言
polyethylene glycol; sugar source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品种繁多,花色花形多变,观赏价值高,在花卉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切花菊尤其是切花小菊因为其花色花型丰富、着花繁密、开花整齐及花期长等特点在世界切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多数观赏性状优良的切花小菊品种抗病虫性较差,严重限制了品质的提高[1,2]。因此,选育观赏性状优良且抗性强的切花小菊新品种尤为必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中含有许多栽培菊花所缺乏的优异性状,如野菊的抗病虫性,菊花脑的耐热性等[3],通过栽培菊花与野生菊远缘杂交,将野生资源的优异基因导入栽培品种是目前进行菊花抗性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之一[4,5]。但花粉生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小菊杂交效率的高低或成败[6]。毛洪玉等(2004年)用ME3的盐类和维生素附加16%、PEG4000和15%蔗糖对不同野菊品种的花粉进行培养。结果表明,PEG4000对菊花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但蔗糖的作用不能被PEG所取代[7]。相关的研究在其他作物上也有报道,比如:山茶[8]、栀子[9]、桔梗[10]等。
总的来讲,由于切花小菊的品种繁多,关于花粉离体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品种都没有确定其最适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因此,本实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花粉离体萌发的因素做进一步确定,旨在筛选出适合花粉离体萌发的聚乙二醇种类及质量浓度,以及探讨能促进花粉离体萌发的糖源种类,为提高花粉离体萌发率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切花小菊Q12343、Q12101、QX207、Q1277的花粉。所有品种均保存在大学“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
1.2 方法
1.2.1 培养基的配制
配制基本培养基ME3(mg?L1)[11]:MgSO4?7H2O 370、KNO3 950、KH2PO4 85、CaCl22H2O 880、NH4NO3 412.5、KCl 175、H3`BO3 50、Na2EDTA 7.45、FeSO47H2O 0.025、KI 0.83、Na2MoO42H2O 0.25、CuSO45H2O 0.025、CoCl26H2O 0.025、VitB1 1.0、VitB6 1.0。
为筛选适合的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共进行了2次实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检测花粉萌发情况。各实验设置如下:
PEG处理:在ME3培养基的基础上设置3种浓度(100、200、300 gL1)的PEG1500和PEG4000,实验时以ME3为对照。
在第一次实验的基础上,筛选出最适的PEG种类和浓度,即花粉萌发率最高的培养基F(ME3+PEG4000 200 gL1),选择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加入浓度为100 gL1的蔗糖、果糖、葡萄糖配制H、I、J三种培养基。各培养基成分见表1。
表1 不同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Table 1 The ingredient of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
培养基种类
培养基成分
A
ME3
B
ME3+PEG1500(100 g?L1)
C
ME3+PEG1500(200 g?L1)
D
ME3+PEG1500(300 g?L1)
E
ME3+PEG4000(100 g?L1)
F
ME3+PEG4000(200 g?L1)
G
ME3+PEG4000(300 g?L1)
H
ME3+PEG4000(200 g?L1)+蔗糖(100 g?L1)
I
ME3+PEG4000(200 g?L1)+果糖(100 g?L1)
J
ME3+PEG4000(200 g?L1)+葡萄糖(100 g?L1)
1.2.2 花粉的采集
在盛花期,于晴天14:00,温度1825℃下,随机采取每个品种的花朵花粉,装于离心管中,避光,备用。
1.2.3 花粉的离体培养
先准备一定数量的培养皿,铺上滤纸,并用蒸馏水使滤纸湿润。培养时,用滴管滴一滴液体培养基到载玻片上,用无菌接种针把当天采集的新鲜花粉均匀地涂抹于培养基表面,然后把载玻片平放在培养皿中的滤纸上,保证蒸馏水不没过载玻片。置于20℃黑暗条件下培养,每个处理分别重复3次[12]。
1.2.4 萌发率的测定
培养12 h后测定花粉萌发率,并观察花粉管的生长情况。当花粉管的长度大于花粉粒的直径时,花粉粒被认为萌发[12]。在Olympus相差显微镜下分别统计出萌发和未萌发的花粉粒数,根据公式:萌发率=萌发的花粉数/总的花粉数×100%计算萌发率[13],每次所统计的花粉粒数目不少于60粒,重复3次。
1.2.5 数据处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