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不同发育阶段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本文建立了一种用于测定茶叶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体系。实验中,选用的提取剂为1.0%的草酸溶液,色谱柱则采用Hedera ODS-2 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 um),将草酸溶液(0.1%)-甲醇(vv=95:5)的缓冲液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80 mL/min,柱温为30 ℃。经C18色谱柱分离,将紫外检测器设定在254 nm波长下进行测定,对样品中的维生素C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与标准系列比较,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表明,在40 - 200 mg/mL浓度范围内,维生素C的含量与色谱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 = 23544 x - 460667,相关系数为0.9935。本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精确,稳定,适合用于测定茶叶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前言1
1材料与方法3
1.1仪器与试剂 3
1.1.1实验仪器 3
1.1.2实验试剂 3
1.1.3实验材料 3
1.2实验条件 3
1.2.1色谱条件3
1.2.2检测波长选择3
1.3溶液制备3
1.4样品前处理4
1.5维生素C标准曲线4
1.5.1维生素C标准溶液的制备4
1.5.2维生素C标准曲线的绘制4
2结果与分析 5
2.1维生素C提取剂的选择 5
2.2流速与柱温的选择 5
2.3流动相的选择 5
2.4精密度考察 5
2.5样品色谱图 5
3讨论 6
3.1维生素C性质与实验分析 6
3.2实验改进 7
致谢7
参考文献7
附录7
图1 安吉白茶样品3
图2 维生素C标准曲线4
图3 安吉白茶样品色谱图6
图4 维生素C的含量与生长部位的关系6
表1 维生素C标准曲线相关数据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维生素C含量测定结果5
安吉白茶不同发育阶段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引言
前言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起源之国,对茶文化的研究可谓是历史悠久。不仅如此,我国在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生产加工方面也拥有着领先于世界的工艺技术。茶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国民饮品,切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朴实的生活态度。
茶树,山茶科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的山区之中[1]。茶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保健饮品,含有儿茶素、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多种保健成分,对人体有极高的保健价值。其中维生素又包括有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维生素PP、维生素K以及叶酸等,而其中又属维生素C的含量最多[2]。饮茶具有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风险、降低胆固醇和血压、减小患糖尿病的风险、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等多种保健功效[3]。
安吉白茶(白叶茶)属于中国六大茶之一的绿茶,因其取材于一种嫩叶白化的茶树而得名。通常,安吉白茶的产茶期只有三十天左右,时间极短。以安吉白茶的原产地浙江安吉为例,三月份,最开始长叶的时候,因叶片中叶绿素缺失,萌发的嫩叶全为白色;在四月前,颜色渐渐变淡,呈玉白色;四月半至六月半,叶片开始变绿,逐渐变为白绿相间的叶片;七月份之后,叶片完全变为绿色,与一般绿茶一样[4]。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多羟基酸性化合物,分子式为C6H8O6 。自然界中的维生素C有两种,分别是L型和D型,但只有L型的才具有生理活性。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片粒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在酸性条件中稳定,当空气中有氧气、热、光、碱性物质,氧化酶及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发生氧化反应,分解破坏[57]。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各类新鲜的蔬菜水果当中,是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大多的生物可在体内由新陈代谢合成,但人类不能自己产生,所以必须通过日常饮食从食物中获得。
维生素C是人类正常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人体内多种化学反应都需要他,对人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体里面,作为抗氧化剂的维生素C,在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能有效地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威胁[810]。维生素C也可以加快体内抗体的形成,提升白细胞的工作效率,可以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维生素C还具有加强蛋白质生成,促使伤口的恢复速度加快的功能,而缺乏维生素C时,伤口愈合速度减慢,甚至还会出现流血不止的状况[1112]。同时,维生素C还能够抑制癌细胞扩散,减轻癌症药物的副作用,对预防癌症有良好的效果[1316]。不仅如此,维生素C还能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酸,缓解胆固醇在组织中的积累,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7]。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还发现,补充充足的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防止感冒以及一些皮肤疾病的发生。
随着人们对茶叶有效内含物的深入研究,对茶叶中维生素C的研究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2007年,有学者研究了茶叶在保存过程中维生素C和茶多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维生素C随储存时间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的特性[1820]。2009年,有关论文就茶叶中的维生素C过氧化物酶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维生素C的代谢机制,为调控茶叶中的维生素C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21]。2012年,有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柱法测定了茶叶中的五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柱法测定茶叶水溶性维生素的检测体系[22]。2014年,多名学者分别用紫外光度计法和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量了茶叶的维生素C含量,并比较了两者的优缺点和适应性[2324];同年,有关论文中用高效液相色谱柱法测定了茶叶中茶多酚、咖啡因和维生素C的含量,为茶叶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25]。2015年,有论文分析了两种茶叶种各种无机物及维生素C量的变化,对茶叶中的各种内含物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26]。2016年,有学者发表论文分析了汉中仙毫茶多酚与维生素C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的协同作用,为新型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27]。
目前,测定维生素C的各种方法已经被广泛使用,并在不断优化和改进当中。现在主要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有滴定法(包括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电位滴定法、碘量法等)、荧光光度分析法、分光光度计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法等。2014年,有论文发表,比较了2,4二硝基苯肼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的优缺点和适应性,并对黄瓜中的维生素C进行了定量分析[28];2015年,有人用钼蓝比色法测定甜樱桃中的维生素C含量,建立了钼蓝比色法测定维生素C的标准体系[29];不仅如此,相关论文中也有使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和碘量法测定鲜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的案例[30];也有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中的维生素C含量[3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1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