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宝船遗址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

本文在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郑和宝船遗址公园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及生长状况进行记录,从植物多样性、景观效果、生态功能等角度对其园内植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园内植物造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并分析遗址文化对植物景观规划的影响,探索文化传承在遗址公园中的应用,试图总结出遗址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一般步骤,将理论研究应用到遗址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实践中。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1引言1
2研究背景1
2.1研究地概况1
2.2研究方法2
3 结果与分析3
3.1 总体概况3
3.2 A区概况4
3.3 B区概况5
3.4 C区概况6
3.5 D区概况7
3.6 E区概况8
4 植物配置文化特色研究 10
4.1 造景特点10
4.2 植物选择10
4.3 文化传承11
5 改进与建议 12
5.1植物选择应突出文化性,体现历史文化特色12
5.2 增加植物种类的丰富12
5.3植物景观应注重协调性,因地制宜13
5.4植物配置应层次分明13
5.5注重植物配置的生态性和季相变化14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附录 A 郑和宝船遗址公园乔木植物名目表 16
附录B 郑和宝船遗址公园灌木植物名目表20
附录C 郑和宝船遗址公园草本和水生植物植物名目表24
附图1 郑和宝船遗址公园平面图26
附图 2 红娘树林植物配置图27
附图3 影视厅绿地植物配置图28
附图4 十二船舵广场植物配置图29
南京市郑和宝船遗址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
引言
1引言:
遗址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是整个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1]。随着人类对遗址保护逐渐地重视,如何协调好遗址保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护与利用、历史文化景观与现代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当下一个热议的话题。遗址公园集遗址保护、环境美化、休闲娱乐为一体,是众多遗址保护模式中较为受关注和青睐的保护模式[2]。遗址公园包含着多种景观元素,其中,植物景观是重要而特殊的一环。植物拥有生命力,有效地利用好植物资源,能够为遗址公园景观的创造提供有效地保障[3]。本文通过从植物多样性、植物造景效果、植物配置特色等方面对郑和宝船遗址公园进行分析与评价,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郑和宝船遗址公园的植物景观和公园周围的环境,并对相关景点给予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2研究背景:
2.1研究地概况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壤皖浙,北接江淮,长江越境而过。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辖区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723平方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骨架,以环状山、条带山、箕状盆地为主要特色,组成了一个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交错分布的地貌综合体。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4]。
郑和宝船遗址公园是南京市为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而投资开发的一座融旅游、纪念、展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遗址性公园。宝船遗址公园以发挥其传承郑和航海精神、再现中华盛世文化、促进经济交流发展的旅游文化产业功能,成为江苏沿江开发和南京滨江风光带的一大亮点[5]。2005年7月一期工程建成开放。宝船遗址公园由东、中、西三片八区组成,总占地约280亩。一期工程建设位于中片的“主题公园”六个景区,占地198亩,其中水面占三分之一以上,将围绕遗存的四、五、六作塘展开。中片六景区主要有:四作塘北岸的郑和文化体验区,由郑和碑廊、郑和文化墙、七艘古船模型、中华古代使节墙等组成,意在给游人创造一种体验和领略郑和文化的意境与空间;五作塘北岸的航海科技体验区,由航海科技雕塑、时光廊柱、航海体验台、宝船部件雕塑等组成,意在给游人以航海知识的熏陶和古代科技的体验;六作塘北岸的蓬厂作坊体验区,由细木作坊、铁作坊、缆作坊等组成,意在给游人体验和感受明代宝船厂生产的场景。景区建设规划力求还原遗址本来面貌,既保持原有作塘的历史遗迹,又利用绿化等手段保护和美化遗址环境[5]。绿化建设主要以植被根系较浅的灌木、地被、花卉等为主。景区建筑与游览服务设施,规划主要采用明代风格的木、竹结构等基础处理较浅的结构。景区内的交通性道路尽可能采用砂石路面或木板平铺,尽量减少对文物古迹造成破坏的可能性[6]。
2.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4年3月至5月进行,主要研究方法为实地调查。
①将郑和宝船遗址公园分为5个区域,分区进行木本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统计,分别记录各个区域乔木的名称、科属、高度、胸径、冠幅和个体数量,灌木的名称、科属、高度、冠幅、覆盖面积等数据,并编写植物名目表。
②使用excel将所得数据分类整理,并计算出相对多度、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显著度、综合优势度比等植物群落相对重要值。重要值(Important Value,IV)是由Curtis等研究森林群落时首先提出来的,它是反映某个物种在森林群落中作用和地位的综合数量指标[7]。由于IV能够以简单、量化的方式,计量每一个物种在植物群落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常被用于优势种集中趋势的分析和群落的数量分类等。其计算公式为:
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全部种的个体数×100%
相对显著度=某物种显著度/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100%
相对盖度=某物种盖度/所有物种盖度之和×100%
相对高度=某物种高度/所有物种高度之和×100%
乔木的综合优势度=(相对多度+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显著度)/4
灌木的综合优势度=(相对高度+相对盖度)/2(由于灌木层植物的株数统计难度较大,而其投影盖度与高度相对容易统计,故论文中以相对盖度代表综合优势度)。
④选择多处重要节点,使用AUTOCAD绘制出节点的植物配置图用于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