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大花型切花菊品种评价与选育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是世界四大鲜切花之一,广受人们的青睐,但目前国内用于生产的彩色大花型切花菊品种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缺乏生产可使用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为此,作者选取了‘红日’、‘顺发’、‘南农衡春’、‘婆娑怒放’四个花型花色性状品质优良的品种作为亲本,配成三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试验,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从272棵杂种F1代中筛选出7个得分较高、品质优良的株系,后期可进行复选和决选。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2
1.1.1试验材料2
1.1.2 杂交试验设计3
1.2 测试指标的选择与测试方法 3
1.2.1 选择测试指标3
1.2.2 确定测试方法3
1.3 统计分析方法3
1.3.1 构建层次结构3
1.3.2 确定评分标准4
1.3.3 判断矩阵的构造4
2 结果与分析5
2.1 各测试指标权重值5
2.2 彩色大花型切花菊杂种F1代综合评价5
3 结论 6
致谢6
参考文献7
附录7
彩色大花型切花菊品种评价与选育
引言
切花菊是菊花中适合做切花的种类,作为世界著名的四大鲜切花之一,切花菊产量居于全球首位,广受人们的喜爱。切花菊的生产和育种最初源于欧洲,18世纪末,从欧洲流传至美国、日本等地,1940年前后世界上确立了现代切花菊的周年生产体系[1]。虽说我国菊花的栽培历史很长而且品种众多,但大多是以玩赏为目的大型盆栽菊(传统菊、艺菊)品种,无法用于切花生产,真正商业化的切花菊生产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目前在有性杂交选育方面已进行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果,生产技术已达到周年供应,形成了以日韩等国家为出口对象,以海南、云南、江苏、辽宁、福建、广东等地区为中心的出口切花菊生产基地群,并不断扩展[3]。但目前国内各大切花菊生产基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使用的品种仍主要从日本、荷兰等外国引进,如单头菊‘神马’、‘优香’、‘夏黄’等,缺乏生产可使用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切花菊可以分为单头菊、多头菊和小菊三大类别,单头菊占我国切花菊产量的80%以上[2],受到市场欢迎;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切花菊主要为黄、白两色,红、粉、紫等色较少,使得一部分人们偏激的认为菊花就是单纯的丧礼用花,除清明节其他时期销售量并不尽如人意,切花菊的用途单一化严重阻碍了其市场的发展。
杂交育种指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选育纯合品种的方法。它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组,获得集中双亲优点的新品种,或积累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从而表现数量性状的超亲现象。菊花为天然异花授粉植物,栽培菊花品种多为六倍体及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变幅极大,再加上长期人工选择,减数分裂行为中异常度较高,杂交后代性状千变万化[4]。杂交育种分为自然杂交和人工杂交,其中人工杂交更广泛的应用于切花菊新品种的培育[5]。 菊花的花色性状一般为偏母性遗传,黄花色、紫花色具有较强传递力,花型受花径、花瓣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是逐渐演化变异的。小花径,单瓣、复瓣为原始类型,相对的,大花径,半重瓣和重瓣是进化类型,相对原始的性状在后代中往往有较强的遗传性[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1.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大学湖熟菊花基地内进行,选取‘红日’、‘顺发’、‘南农衡春’、‘婆娑怒放’四个在花色、花型和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为亲本(表1),配成三对杂交组合,其杂交亲和性、结实率较高。
表1 供试亲本性状表现
Table 1 Performance of the crossing parents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品种
株高
(cm)
茎粗
(cm)
叶形指数
花梗长度(cm)
叶柄着生角度
叶韧性
花径(cm)
花色
舌状花数量
红日
55.50
4.65
1.32
0.90
<90°
硬
13.83
橙
332
顺发
63.17
4.37
1.27
1.60
<90°
软
12.50
粉
235
南农衡春
82.00
5.48
1.56
0.40
90°
软
6.10
粉
150
婆娑怒放
64.33
5.39
1.74
0.30
90°
软
10.90
红
568
1.1.2 杂交试验设计
于晴天采集父本花粉,选取母本发育良好的花蕾,在舌状花最外轮展开时剪去花序中部的筒状花和外围的舌状花直到可见柱头[7],应注意不要剪到柱头,并进行套袋。待母本柱头伸出并分叉时,收集已套袋的父本新鲜花粉,用毛笔对母本进行授粉,授粉后立刻对母本雌蕊继续套袋,第二天重复授粉1次。7天后摘除套袋,及时疏枝以减少遮阴,减少灌水量,使空气湿度保持在较低水平[1]。授粉约60d后采集授粉花序,脱粒、统计结实率。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2
1.1.1试验材料2
1.1.2 杂交试验设计3
1.2 测试指标的选择与测试方法 3
1.2.1 选择测试指标3
1.2.2 确定测试方法3
1.3 统计分析方法3
1.3.1 构建层次结构3
1.3.2 确定评分标准4
1.3.3 判断矩阵的构造4
2 结果与分析5
2.1 各测试指标权重值5
2.2 彩色大花型切花菊杂种F1代综合评价5
3 结论 6
致谢6
参考文献7
附录7
彩色大花型切花菊品种评价与选育
引言
切花菊是菊花中适合做切花的种类,作为世界著名的四大鲜切花之一,切花菊产量居于全球首位,广受人们的喜爱。切花菊的生产和育种最初源于欧洲,18世纪末,从欧洲流传至美国、日本等地,1940年前后世界上确立了现代切花菊的周年生产体系[1]。虽说我国菊花的栽培历史很长而且品种众多,但大多是以玩赏为目的大型盆栽菊(传统菊、艺菊)品种,无法用于切花生产,真正商业化的切花菊生产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目前在有性杂交选育方面已进行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果,生产技术已达到周年供应,形成了以日韩等国家为出口对象,以海南、云南、江苏、辽宁、福建、广东等地区为中心的出口切花菊生产基地群,并不断扩展[3]。但目前国内各大切花菊生产基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使用的品种仍主要从日本、荷兰等外国引进,如单头菊‘神马’、‘优香’、‘夏黄’等,缺乏生产可使用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切花菊可以分为单头菊、多头菊和小菊三大类别,单头菊占我国切花菊产量的80%以上[2],受到市场欢迎;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切花菊主要为黄、白两色,红、粉、紫等色较少,使得一部分人们偏激的认为菊花就是单纯的丧礼用花,除清明节其他时期销售量并不尽如人意,切花菊的用途单一化严重阻碍了其市场的发展。
杂交育种指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选育纯合品种的方法。它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组,获得集中双亲优点的新品种,或积累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从而表现数量性状的超亲现象。菊花为天然异花授粉植物,栽培菊花品种多为六倍体及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变幅极大,再加上长期人工选择,减数分裂行为中异常度较高,杂交后代性状千变万化[4]。杂交育种分为自然杂交和人工杂交,其中人工杂交更广泛的应用于切花菊新品种的培育[5]。 菊花的花色性状一般为偏母性遗传,黄花色、紫花色具有较强传递力,花型受花径、花瓣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是逐渐演化变异的。小花径,单瓣、复瓣为原始类型,相对的,大花径,半重瓣和重瓣是进化类型,相对原始的性状在后代中往往有较强的遗传性[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1.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大学湖熟菊花基地内进行,选取‘红日’、‘顺发’、‘南农衡春’、‘婆娑怒放’四个在花色、花型和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为亲本(表1),配成三对杂交组合,其杂交亲和性、结实率较高。
表1 供试亲本性状表现
Table 1 Performance of the crossing parents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品种
株高
(cm)
茎粗
(cm)
叶形指数
花梗长度(cm)
叶柄着生角度
叶韧性
花径(cm)
花色
舌状花数量
红日
55.50
4.65
1.32
0.90
<90°
硬
13.83
橙
332
顺发
63.17
4.37
1.27
1.60
<90°
软
12.50
粉
235
南农衡春
82.00
5.48
1.56
0.40
90°
软
6.10
粉
150
婆娑怒放
64.33
5.39
1.74
0.30
90°
软
10.90
红
568
1.1.2 杂交试验设计
于晴天采集父本花粉,选取母本发育良好的花蕾,在舌状花最外轮展开时剪去花序中部的筒状花和外围的舌状花直到可见柱头[7],应注意不要剪到柱头,并进行套袋。待母本柱头伸出并分叉时,收集已套袋的父本新鲜花粉,用毛笔对母本进行授粉,授粉后立刻对母本雌蕊继续套袋,第二天重复授粉1次。7天后摘除套袋,及时疏枝以减少遮阴,减少灌水量,使空气湿度保持在较低水平[1]。授粉约60d后采集授粉花序,脱粒、统计结实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