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菊花连作障碍防控的影响
摘要:随着菊花生产面积的扩大,种植年限的增加,菊花连作障碍日益严重,出现了连作导致菊花大面积发病死亡,品质严重下降的现象,这成为制约菊花生产的重要难题。本试验以切花菊‘神马’为试材,分析比较史丹利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菊花连作障碍防控的影响,进行田间统计、菊花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测定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检测。经过试验和数据分析,与对照CK相比,施用复合肥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其中复合肥施用量为10g/株处理的菊花各项指标最佳,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为丰富,能有效防控菊花连作障碍,促进植株生长;复合肥30g/株的处理反而使病原菌大量积累,加重了菊花连作障碍,不利于植株生长。这表明,施用适量复合肥可以对菊花连作障碍进行防控,过量反而加重连作障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或绪论)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2 方法 2
1.2.1 大田试验设计 3
1.2.2 田间统计 3
1.2.3 菊花根际土壤酶活测定 3
1.2.4 根际土壤取样及DNA的提取 3
1.2.5 真菌18S rDNA与细菌16S rDNA的扩增 4
1.2.6 真菌和细菌的DGGE变性凝胶电泳 4
1.2.7 根际土壤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分析5
1.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5
2 结果与分析 5
2.1 田间统计 5
2.2 菊花根际土壤酶活性 5
2.3 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7
3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菊花连作障碍防控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多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是中国重要的传统名花,在中国已有多年的栽植历史。如今,中国被学术界公认为菊花最初起源国,参与菊花起源的基本亲本原种均为中国产[1]。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现代观赏园艺,产业化生产菊花的步伐逐渐加快,采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设施生产菊花的面积也随之增加,但是由于设施栽培的长期单一化,就容易发生菊花连作障碍。菊花连作障碍的发生,使菊花植株生长不良,土壤快速滋生病菌,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造成植株发生矮化、叶片腐烂、花型畸变等病变,从而降低其观赏品质和经济效益[2]。现如今社会快速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环保意识渐渐增强,为了保证菊花的各方面品质,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对于菊花的栽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菊花实际生产中,菊花连作障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植株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不同研究者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日本学者拢岛[3]认为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五个方面的因素,即土壤养分消耗紊乱致使亏缺、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化学反应异常、植物内分泌毒素的积累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失衡。吴凤芝[4]则将连作障碍的原因归纳为非生物因素(即营养不均衡、理化性状恶化等)和生物因素(土壤微生物、病虫害、残茬及根分泌物等)两种。造成不同作物发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不完全一致,差别很大,但主要都来自于土壤[5]。
目前针对防控连作障碍的研究很多,例如合理轮作,间作,无土栽培,生物防治等等都能有效防控连作障碍。但是在菊花实际生产中,关于菊花连作障碍防控技术的研究,存在针对面窄、效果单一等问题,并且多数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缺乏考虑实际生产运用中的可行性等问题,也就缺少实际生产中的切实效果[6]。实际生产中,菊花长期被栽培在同一土壤上,植株对土壤营养元素吸收片面,加上不适当的农艺措施,就会造成土壤的某些元素积累或亏缺,植株生长不良,生长势变弱,产生生理障碍,即发生连作障碍。生产中对应的措施,一般会进行肥料的施用。史丹利复合肥是实际生产中使用较为频繁的肥料,它除了能为植物提供需要的营养元素外,还可以对作物有壮苗、抗病、增产的作用,并且还能改良土壤、减轻肥料对水系的污染等。此外肥料中所含的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被作物吸收后,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提高收获品质,使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较少、利用率高,对环境无公害,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肥料[7]。因此,研究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菊花连作障碍防控的影响对于菊花生产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土壤酶可以作为表征土壤中物质、能量代谢旺盛程度和土壤肥力水平的一个重要生物指标[89]。作物连作时,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会发生变化,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10]。另外,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土壤的质量及其健全性,同时它还是影响连作障碍及其他土壤障碍因子的关键所在[5]。由于连作导致土壤中自毒物质增加和累积,土壤间原有的微生物种群失衡,造成土壤酶活性也发生变化[11]。
故本试验以切花菊‘神马’为试材,在菊花连作多年的土壤上进行史丹利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菊花存活率,生长势,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菊花连作障碍防控的影响,旨在选出处理效果最佳的复合肥施用量,用于指导生产,避免不科学施肥造成肥料的浪费和过量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材。复合肥为史丹利公司的。试验于2015年7月开始在大学锁石菊花基地菊花连作多年土壤上进行,实验操作部分在大学园艺学院菊花实验室进行,直至次年5月。
1.2 方法
1.2.1 大田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四个处理,(1)对照(CK):即连作土壤未作任何处理;(2)复合肥处理10 g/株;(3)复合肥处理20 g/株;(4)复合肥处理30 g/株。
2015年7月对菊花连作多年土壤的情况进行调查,选择适合种类的复合肥,施用史丹利复合肥均匀处理耕作层土壤。8月22日从菊花母株上采下均长插穗,进行扦插生根。9月6日进行定植,取长势均一的扦插生根苗,各处理定植70株扦插苗,规格为每行定植7株,株距10cm,行距10cm平均分布,各处理之间设置20cm隔离带进行隔离,定植后正常水肥管理。
1.2.2 田间统计
2015年11月5日菊花盛花期,进行田间统计,测定各处理植株存活率,在各处理中随机选取18株植株,测定其株高、茎粗、花径。切花菊的株高、茎粗、花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测量,其中,株高:测量从茎基部到生长点的高度;茎粗:用游标卡尺测量第一真叶下部节间位置的直径;花径:盛花期最大花序横径的测量值。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或绪论)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2 方法 2
1.2.1 大田试验设计 3
1.2.2 田间统计 3
1.2.3 菊花根际土壤酶活测定 3
1.2.4 根际土壤取样及DNA的提取 3
1.2.5 真菌18S rDNA与细菌16S rDNA的扩增 4
1.2.6 真菌和细菌的DGGE变性凝胶电泳 4
1.2.7 根际土壤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分析5
1.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5
2 结果与分析 5
2.1 田间统计 5
2.2 菊花根际土壤酶活性 5
2.3 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7
3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菊花连作障碍防控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多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是中国重要的传统名花,在中国已有多年的栽植历史。如今,中国被学术界公认为菊花最初起源国,参与菊花起源的基本亲本原种均为中国产[1]。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现代观赏园艺,产业化生产菊花的步伐逐渐加快,采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设施生产菊花的面积也随之增加,但是由于设施栽培的长期单一化,就容易发生菊花连作障碍。菊花连作障碍的发生,使菊花植株生长不良,土壤快速滋生病菌,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造成植株发生矮化、叶片腐烂、花型畸变等病变,从而降低其观赏品质和经济效益[2]。现如今社会快速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环保意识渐渐增强,为了保证菊花的各方面品质,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对于菊花的栽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菊花实际生产中,菊花连作障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植株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不同研究者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日本学者拢岛[3]认为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五个方面的因素,即土壤养分消耗紊乱致使亏缺、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化学反应异常、植物内分泌毒素的积累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失衡。吴凤芝[4]则将连作障碍的原因归纳为非生物因素(即营养不均衡、理化性状恶化等)和生物因素(土壤微生物、病虫害、残茬及根分泌物等)两种。造成不同作物发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不完全一致,差别很大,但主要都来自于土壤[5]。
目前针对防控连作障碍的研究很多,例如合理轮作,间作,无土栽培,生物防治等等都能有效防控连作障碍。但是在菊花实际生产中,关于菊花连作障碍防控技术的研究,存在针对面窄、效果单一等问题,并且多数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缺乏考虑实际生产运用中的可行性等问题,也就缺少实际生产中的切实效果[6]。实际生产中,菊花长期被栽培在同一土壤上,植株对土壤营养元素吸收片面,加上不适当的农艺措施,就会造成土壤的某些元素积累或亏缺,植株生长不良,生长势变弱,产生生理障碍,即发生连作障碍。生产中对应的措施,一般会进行肥料的施用。史丹利复合肥是实际生产中使用较为频繁的肥料,它除了能为植物提供需要的营养元素外,还可以对作物有壮苗、抗病、增产的作用,并且还能改良土壤、减轻肥料对水系的污染等。此外肥料中所含的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被作物吸收后,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提高收获品质,使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较少、利用率高,对环境无公害,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肥料[7]。因此,研究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菊花连作障碍防控的影响对于菊花生产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土壤酶可以作为表征土壤中物质、能量代谢旺盛程度和土壤肥力水平的一个重要生物指标[89]。作物连作时,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会发生变化,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10]。另外,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土壤的质量及其健全性,同时它还是影响连作障碍及其他土壤障碍因子的关键所在[5]。由于连作导致土壤中自毒物质增加和累积,土壤间原有的微生物种群失衡,造成土壤酶活性也发生变化[11]。
故本试验以切花菊‘神马’为试材,在菊花连作多年的土壤上进行史丹利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菊花存活率,生长势,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菊花连作障碍防控的影响,旨在选出处理效果最佳的复合肥施用量,用于指导生产,避免不科学施肥造成肥料的浪费和过量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材。复合肥为史丹利公司的。试验于2015年7月开始在大学锁石菊花基地菊花连作多年土壤上进行,实验操作部分在大学园艺学院菊花实验室进行,直至次年5月。
1.2 方法
1.2.1 大田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四个处理,(1)对照(CK):即连作土壤未作任何处理;(2)复合肥处理10 g/株;(3)复合肥处理20 g/株;(4)复合肥处理30 g/株。
2015年7月对菊花连作多年土壤的情况进行调查,选择适合种类的复合肥,施用史丹利复合肥均匀处理耕作层土壤。8月22日从菊花母株上采下均长插穗,进行扦插生根。9月6日进行定植,取长势均一的扦插生根苗,各处理定植70株扦插苗,规格为每行定植7株,株距10cm,行距10cm平均分布,各处理之间设置20cm隔离带进行隔离,定植后正常水肥管理。
1.2.2 田间统计
2015年11月5日菊花盛花期,进行田间统计,测定各处理植株存活率,在各处理中随机选取18株植株,测定其株高、茎粗、花径。切花菊的株高、茎粗、花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测量,其中,株高:测量从茎基部到生长点的高度;茎粗:用游标卡尺测量第一真叶下部节间位置的直径;花径:盛花期最大花序横径的测量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