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低温胁迫对龙井长叶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以龙井长叶为材料,研究自然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OD和POD的活性,在1月15日达到最大值;CAT和POD的活性在一定温度内,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丙二醛的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秋季缓慢的降温对茶树起到了低温驯化的作用,增强了茶树的抗寒性。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0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材料 2
1.2 方法 2
1.2.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2
1.2.2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2
1.2.3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2
1.2.4 丙二醛含量测定 2
2 结果与分析 2
2.1 试验期间南京气温变化情况 2
2.2 冬季自然低温胁迫下龙井长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3
2.3 冬季自然低温胁迫下龙井长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4
2.4 冬季自然低温胁迫下龙井长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4
2.5 冬季自然低温胁迫下龙井长叶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5
3 讨论 6
3.1 低温对龙井长叶叶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6
3.2 低温对龙井长叶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自然低温胁迫对龙井长叶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茶树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对低温比较敏感。随着茶叶消费量日渐增多,种茶的面积日益扩大,茶树种植区域逐渐北移到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近几年全球气温变化不稳定,茶树抗寒性的研究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茶树的抗寒性是茶树在长期适应低温胁迫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低温胁迫对茶树的整个生理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低温逆境下茶树生理生化成分变化可以作为茶树抗寒性间接鉴定的指标,为选育茶树抗寒优良品种提供理论基础[14]。因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本试验对龙井长叶在自然低温胁迫下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初步探讨茶树抗寒的生理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3月末,每隔15天左右,采摘大学茶园无病害的龙井长叶的叶片,去除叶脉与杂物后置于液氮中保存备用。
1.2 方法
1.2.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酶液提取:称取剪碎叶片(去叶脉)0.25 g于预冷的研钵中,加1 mL pH7.8预冷的0.05 mol/L磷酸缓冲液在冰浴上研磨成浆(研磨时添加0.1 g PVP),加缓冲液使终体积为5 mL,于12000 rpm下离心10 min,上清液即为SOD粗提液。取1mL粗酶液稀释至10 mL。测定方法: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测定[5],SOD总活性以每克鲜重酶单位表示,活性单位以抑制NBT光化还原的50%为1个酶活单位(U)。
1.2.2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酶液提取:称取剪碎叶片(去叶脉)0.25 g于预冷的研钵中,加1 mL pH7.8预冷的0.2 mol/L磷酸缓冲液在冰浴上研磨成浆(研磨时添加0.1 g PVP),加缓冲液使终体积为5 mL,于12000 rpm下离心10 min,上清液即为CAT粗提液。取1 mL粗酶液稀释至10 mL。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6]。H2O2在240 nm下有强烈吸收,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使反应溶液吸光度A240随反应时间而降低。根据测定吸光度的变化速度可测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1.2.3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酶液提取:称取0.25 g茶树鲜叶剪碎,加入适量的石英砂、PVPP和5 mL提取液(2 mL研磨,3 mL冲洗研钵),在冰浴中充分研磨,离心(10000 rpm、4℃、20 min)取上层清液2 mL,装于离心管中置于4 ℃备用或20 ℃保存。测定方法: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8],以每分钟470 nm波长下吸光度变化0.01为1个过氧化物酶活性单位(U)。
1.2.4 丙二醛含量测定 测定液提取:称取剪碎叶片(去叶脉)1 g于预冷的研钵中,加5%TCA 5 mL(3 mL用于磨样,2 mL用于洗涤研钵),研磨后所得匀浆在12 000 rpm下离心10 min。取上清液2 mL,加0.67% TBA 2 mL,混合后在100 ℃水浴上煮沸30 min,冷却后再离心一次。取上清液待用。测定方法:采用的是硫代巴比妥酸(TBA)法[7]。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基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 nm。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 nm,但532 nm处也有吸收。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MDATBA反应物质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期间南京气温变化情况
2012年11月15日至2013年3月30日期间,南京气温变化如表1所示。在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南京在2013年1月15日左右达到最低温,最低气温2.367℃,日平均气温1.393℃,并在此后温度逐步回升。过去5年内南京最低气温5℃左右。2011年最低气温9.2℃,出现在1月16日,这是近几年的极端最低温;2010年最低气温3.4℃,出现在1月15日;2009年最低气温7.1℃,出现在1月10号;2008年最低气温5.8℃,出现在12月31日;2007最低气温4.7℃,出现在1月12日。本次试验温度与过去5年的自然越冬气温变化大致相同,所以本次试验结果具有参考性。
表1取样时间及取样日温度
Table 1 Sampling tim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sampling day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