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菊杂交f1代花色性状分离研究
摘要:利用色差仪按照CIEL*a*b*表色系统对绿菊的583个杂交F1代单株的花色进行测定,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将F1代绿色菊花的花色分为四类:青绿色、浅绿色、淡绿色、绿白色,不同绿色切花菊的a*值差异显著。还发现在绿色菊花的花色遗传中,亲本花色占优势更容易遗传给F1代而且白色的遗传力大于绿色,亲本花色的绿色越深,F1代中得到青绿色花色的可能性越大。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材料与方法 2
1.1试验材料 2
1.2试验方法 2
1.2.1亲本杂交 2
1.2.2育苗定植和花序采收 2
1.2.3花色测定 2
1.2.4花色分析 3
2结果与分析 3
2.1聚类分析法对绿菊花色的划分 3
2.2绿菊杂交F1代花色遗传状况 4
3讨论 5
3.1切花菊绿色系的划分 5
3.2绿菊L*、a*、b*值之间的关系 5
3.3花色的遗传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绿菊杂交F1代花色性状分离研究
引言
菊花(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 Ramat.)品种群变异丰富,而花色性状作为菊花观赏特性的最直观表现,始终是菊花育种研究中最重要的目标性状之一,也是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4]。
研究表明,菊花花色一般表现为偏母性遗传,但不同杂交组合表现并不一致,且杂种花色分离广泛,分离的色谱范围并不完全限于双亲之间,不少组合可出现超离亲本基本色的个体[15]。研究发现红色母本的杂交组合都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遗传;而以黄色母本、红色父本的杂交组合中,F1代中亲本花色所占比例都较高,无偏母性遗传特征。而白色和红色正反交,杂种均以红花为主,白色占很小比例。可见不同花色具有不同的遗传力,红色比黄色和白色强[12]。有研究认为多倍体物种比二、四倍体野生种花色遗传力强;白色及紫色比原始色、黄色遗传能力强,且无偏母性遗传的特点[7]。此外,在菊花花色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传中,除偏母性遗传之外,不完全显性和镶嵌显性两种遗传现象在菊花中也是存在的[12]。
中国菊花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确定的菊花品种分类标准将菊花分为9个色系,分别为黄色、白色、绿色、紫色、红色、粉红色、橙色、双色、间色,其在解释众多的品种变异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直接观察的方法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对于花色的测定趋向于采用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比色卡(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Color Chart,R.H.S.C.C.),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相近的颜色或两个颜色间的过渡色还是很难界定的。随着花色研究的深入和测色技术的发展,仪器测色的方法在观赏植物花色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花色表型的数量化得以实现[7]。即用色差仪测色,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CIE) 制定的CIEL*a*b*表色系统实现花色的数字化测定。与以往的定性描述相比,花色表型的数量化表示更为精确,也便于交流,利用这一数值进行分类研究,对于观赏植物品种分类和鉴定具有实际意义。
目前,以红色、黄色、白色、雪青等颜色为杂交亲本的菊花花色性状分离研究均有报道,但都是在菊花所有的花色群体中进行的,而并没有对某一种花色进行专题研究,尤其绿色菊花F1代性状分离未见报道。从菊花发展的整体趋势看,人们对高品质的新奇菊花品种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像绿菊这样的稀有花色(在菊花中绿色品种较少)也将越来越走俏,绿色菊花品种受到广泛欢迎,价格明显高于同类其他颜色品种,因此通过绿菊花色遗传性状分离的研究来促进绿色菊花品种的选育也显得极有必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取自于大学湖熟菊花基地和锁石村菊花资源圃的多个品种的绿色菊花亲本杂交组合及于2013、2014年秋季通过两亲本之间杂交得到的583个F1杂交后代单株,选取的亲本材料有Q114011、Qx138、Qx058、Q11444、Q11447等绿菊品种。
1.2试验方法
1.2.1亲本杂交
选配好亲本杂交组合(见表2)后,选择发育正常、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且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杂交亲本植株,为保证父本花粉的纯度,在授粉前对将要开放且发育良好的花序进行套袋隔离,待花药成熟时采集花粉备用,母本花序则应将管状花去除干净,再将舌状花的花瓣剪掉,留下1cm左右的长度,以雌蕊柱头恰好露出又不伤及柱头为宜,最后用毛笔蘸取准备好的父本花粉涂于雌蕊柱头,完成首次授粉,每个花序一般授粉3~5次,授粉后两个月左右待花序及花梗干枯时采收杂交种子。
1.2.2育苗定植和花序采收
选取饱满健壮的杂交种子,3月份于大棚内箱播,待幼苗长至6~7片真叶时移植于大棚内,为了便于观察,畦宜做成75厘米窄畦,每畦栽植两行,株行距15厘米,定植后进行常规管理,6月份开始对杂种后代进行性状观察和登记,至10月~11月菊花开花,于上午植株含水量较高时,采收花盘平坦,完全展开的花序等待室内测定。
1.2.3花色测定
利用分光色差仪,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CIE)制定的CIEL*a*b*表色系统结合比色卡观察,实现花色的数字化测定及划分,即利用分光色差仪测定花瓣的L*值、a*值和b*值。根据色相a*值、b*值可计算彩度C*=(a*+b*)1/2和色相角h=arctan b*/a*。在CIEL*a*b*系统中,L*值代表明度,L*值从0–100,表示着明度由暗到明的变化;色相a*值代表红度,其值由负到正,表示绿色的减退,红色的增强;色相b*值代表黄度,其值由负到正,表示蓝色的减退,黄色的增强;彩度C*是描述色彩的鲜艳程度,C*值越大,颜色越深;色相角h 是对红、橙、黄、绿、青、蓝、紫7 种颜色色调的描述,0°附近是红色区域,逆时针旋转经过橙色到达90°,其附近为黄色,180°附近是绿色区域,270°附近是蓝色区域,经过紫色区域,到达360°又回到了红色区域。本实验设置了5次重复,每个F1杂交后代单株每花序选取五个舌状花对其花色进行测定,测定位置均为舌状花上表皮的中央部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材料与方法 2
1.1试验材料 2
1.2试验方法 2
1.2.1亲本杂交 2
1.2.2育苗定植和花序采收 2
1.2.3花色测定 2
1.2.4花色分析 3
2结果与分析 3
2.1聚类分析法对绿菊花色的划分 3
2.2绿菊杂交F1代花色遗传状况 4
3讨论 5
3.1切花菊绿色系的划分 5
3.2绿菊L*、a*、b*值之间的关系 5
3.3花色的遗传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绿菊杂交F1代花色性状分离研究
引言
菊花(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 Ramat.)品种群变异丰富,而花色性状作为菊花观赏特性的最直观表现,始终是菊花育种研究中最重要的目标性状之一,也是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4]。
研究表明,菊花花色一般表现为偏母性遗传,但不同杂交组合表现并不一致,且杂种花色分离广泛,分离的色谱范围并不完全限于双亲之间,不少组合可出现超离亲本基本色的个体[15]。研究发现红色母本的杂交组合都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遗传;而以黄色母本、红色父本的杂交组合中,F1代中亲本花色所占比例都较高,无偏母性遗传特征。而白色和红色正反交,杂种均以红花为主,白色占很小比例。可见不同花色具有不同的遗传力,红色比黄色和白色强[12]。有研究认为多倍体物种比二、四倍体野生种花色遗传力强;白色及紫色比原始色、黄色遗传能力强,且无偏母性遗传的特点[7]。此外,在菊花花色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传中,除偏母性遗传之外,不完全显性和镶嵌显性两种遗传现象在菊花中也是存在的[12]。
中国菊花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确定的菊花品种分类标准将菊花分为9个色系,分别为黄色、白色、绿色、紫色、红色、粉红色、橙色、双色、间色,其在解释众多的品种变异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直接观察的方法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对于花色的测定趋向于采用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比色卡(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Color Chart,R.H.S.C.C.),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相近的颜色或两个颜色间的过渡色还是很难界定的。随着花色研究的深入和测色技术的发展,仪器测色的方法在观赏植物花色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花色表型的数量化得以实现[7]。即用色差仪测色,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CIE) 制定的CIEL*a*b*表色系统实现花色的数字化测定。与以往的定性描述相比,花色表型的数量化表示更为精确,也便于交流,利用这一数值进行分类研究,对于观赏植物品种分类和鉴定具有实际意义。
目前,以红色、黄色、白色、雪青等颜色为杂交亲本的菊花花色性状分离研究均有报道,但都是在菊花所有的花色群体中进行的,而并没有对某一种花色进行专题研究,尤其绿色菊花F1代性状分离未见报道。从菊花发展的整体趋势看,人们对高品质的新奇菊花品种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像绿菊这样的稀有花色(在菊花中绿色品种较少)也将越来越走俏,绿色菊花品种受到广泛欢迎,价格明显高于同类其他颜色品种,因此通过绿菊花色遗传性状分离的研究来促进绿色菊花品种的选育也显得极有必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取自于大学湖熟菊花基地和锁石村菊花资源圃的多个品种的绿色菊花亲本杂交组合及于2013、2014年秋季通过两亲本之间杂交得到的583个F1杂交后代单株,选取的亲本材料有Q114011、Qx138、Qx058、Q11444、Q11447等绿菊品种。
1.2试验方法
1.2.1亲本杂交
选配好亲本杂交组合(见表2)后,选择发育正常、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且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杂交亲本植株,为保证父本花粉的纯度,在授粉前对将要开放且发育良好的花序进行套袋隔离,待花药成熟时采集花粉备用,母本花序则应将管状花去除干净,再将舌状花的花瓣剪掉,留下1cm左右的长度,以雌蕊柱头恰好露出又不伤及柱头为宜,最后用毛笔蘸取准备好的父本花粉涂于雌蕊柱头,完成首次授粉,每个花序一般授粉3~5次,授粉后两个月左右待花序及花梗干枯时采收杂交种子。
1.2.2育苗定植和花序采收
选取饱满健壮的杂交种子,3月份于大棚内箱播,待幼苗长至6~7片真叶时移植于大棚内,为了便于观察,畦宜做成75厘米窄畦,每畦栽植两行,株行距15厘米,定植后进行常规管理,6月份开始对杂种后代进行性状观察和登记,至10月~11月菊花开花,于上午植株含水量较高时,采收花盘平坦,完全展开的花序等待室内测定。
1.2.3花色测定
利用分光色差仪,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CIE)制定的CIEL*a*b*表色系统结合比色卡观察,实现花色的数字化测定及划分,即利用分光色差仪测定花瓣的L*值、a*值和b*值。根据色相a*值、b*值可计算彩度C*=(a*+b*)1/2和色相角h=arctan b*/a*。在CIEL*a*b*系统中,L*值代表明度,L*值从0–100,表示着明度由暗到明的变化;色相a*值代表红度,其值由负到正,表示绿色的减退,红色的增强;色相b*值代表黄度,其值由负到正,表示蓝色的减退,黄色的增强;彩度C*是描述色彩的鲜艳程度,C*值越大,颜色越深;色相角h 是对红、橙、黄、绿、青、蓝、紫7 种颜色色调的描述,0°附近是红色区域,逆时针旋转经过橙色到达90°,其附近为黄色,180°附近是绿色区域,270°附近是蓝色区域,经过紫色区域,到达360°又回到了红色区域。本实验设置了5次重复,每个F1杂交后代单株每花序选取五个舌状花对其花色进行测定,测定位置均为舌状花上表皮的中央部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