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ala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光合作用及na+k+的影响

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因其优良的坪用性状在沿海高尔夫球场、盐渍土绿化和环境改造中备受重视,筛选耐盐种质和提高现有品种耐盐性进而扩大在盐渍土地区的应用具有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本实验以两种匍匐翦股颖’XJ-1’(采自新疆天山的野生材料)和‘L-93’ (生产中常用的进口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两种匍匐翦股颖光合生理的影响及叶面喷施ALA对盐胁迫环境下两种材料光合作用和离子代谢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相对生长速率、净光合速率、ST值均是’XJ-1’大于‘L-93’,而叶片的EL值、Na+/K+比均是后者大于前者,这说明前者可能对200mmol/L的NaCl胁迫的耐受能力大于后者。盐胁迫下喷施ALA可以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了盐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降低MDA含量和EL值,并提高SOD、POD、CAT活性和叶片中RWC含量。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4
1材料与方法5
1.1试验材料5
1.2材料培养与处理5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5
1.4数据处理6
2 结果分析 6
2.1外源ALA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
2.2外源ALA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光合参数的影响8
2.3外源ALA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离子含量的影响9
2.4外源ALA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离子运输比的影响 11
3讨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外源ALA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光合作用及Na+/K+的影响
引言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也是绿色植物自身制造能量进行生长的必须生理过程,同时该生理过程也是对内外因子较敏感的过程。[1]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对某一种环境的反应,可以反映植物对该环境的适应性及耐受力。盐胁迫引起的渗透胁迫会导致植物水势及气孔导度的降低,进而造成气孔与非气孔效应,限制CO2到达光合结构,从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抑制光合作用[2]。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元素,其含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植物的光合效应的强弱,而气体交换参数也是光合作用的一个直观反映。
盐胁迫对植物产生伤害主要表现在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5],盐胁迫下植物通常会大量吸收和积累Na+,造成离子毒害,破坏水分和离子平衡,并最终对植物造成伤害。[3]不同植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抵御盐胁迫的伤害,有稀盐、避盐、排盐等途径。[9、11]一些植物通过根的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限制过量Na+进入体内,促进Na+的外排并形成区隔化,使之维持较低的Na+/K+,缓解盐胁迫对植物离子平衡破坏的程度,进而降低盐胁迫的影响。[4、5]
植物的耐盐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植物在盐胁迫下其Na+、K+在体内的运输、积累及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因此研究匍匐翦股颖不同部位的离子含量对提高植物的耐盐性有很重要的意义[6]。根据翦股颖抗盐机制的不同,翦股颖耐盐性评价指标有很多,主要有外观形态指标即坪用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细胞与基因指标即种质资源指标。[7]翦股颖生理生化指标是评定其耐盐性的重要指标,根矩耐盐机理,可对离子含量,光合系统,氧化酶等指标进行评定,试验主要包括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SOD、MDA含量评定[8]。叶面喷施ALA能够显著缓解盐胁迫对匍匐翦股颖的伤害,表现在促进正常环境下草坪草的生长,并使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保持较高的相对生长速度,这与Hotta等[19]在马铃薯、大蒜等作物上的研究结果相似,也与Zhang等[20]在盐胁迫下ALA对马铃薯的影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试验研究了盐胁迫下两种匍匐翦股颖的光合参数及根、叶对Na+、K+的吸收剂分配规律,从而来探讨它们对盐胁迫的反应;同时研究了盐胁迫和非盐胁迫下喷施外源ALA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为探讨外源ALA缓解盐胁迫伤害,改善光合作用及离子吸收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匍匐翦股颖‘L93’是生产中常用的公认为耐盐性较强的进口品种,采自大学牌楼教学实习基地的草坪草种植资源大棚;匍匐翦股颖‘XJ1’,采自新疆天山的野生种质资源。
1.2材料培养与处理
2012年3月初,将从大棚地面上挖的‘L93’、‘XJ1’根茎洗净后,种入直径20cm,高18cm的塑料花盆里,基质为纯沙。花盆放于大学牌楼教学基地草坪草种植资源温室大棚,每天18:00每盆浇1/2 Hoagland营养液500ml,培养期间,定期修剪,保留高度为8cm。培养至2012年4月20日,挑选生长一致,长势良好的材料进行试验。
试验每个品种有4个处理,分别为CK、ALA、NaCl、NaCl+ALA,每个处理设置4次重复。
处理前取第一次样,即0d的样,并于当天18:00用0.5mg/L ALA分别对ALA和NaCl+ALA处理进行叶面喷施,每盆50ml,CK和NaCl处理分别喷施等量的蒸馏水,均喷洒均匀,使其成水滴状自然落下,以后每周的同一时间分别进行喷施。次日对NaCl和NaCl+ALA处理开始盐处理,为减少盐激效应,以每天50mmol/L的浓度递增,直到200mmol/L,具体方法是:把分析纯NaCl溶于1/2Hoagland营养液中,每天浇500ml。分别在盐处理开始的第7、14、21、28d观察取样。盐胁迫浓度及叶面喷施ALA浓度均根据预试验筛选确定。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叶绿素含量测定:剪取从上至下第23片完全展开的叶片0.05g,用蒸馏水冲洗3遍,确保洗去叶片表面的杂质。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再用剪刀剪成约23mm长的片段,放入加入了15ml95%乙醇的50ml离心管中,使样品完全浸泡在乙醇溶液中。置于暗处浸泡,待叶片完全发白,将叶绿素提取液倒入比色杯中,以95%乙醇为对照调零,在波长665nm、649nm下测定吸光度。叶绿素a浓度(mg/L)Ca=13.95A6656.88A649,叶绿素b浓度(mg/L)Cb=24.96A6497.32A665,叶绿素含量(mg/g)=(Ca+Cb)×V/m。
光合参数的测定:在盐胁迫第28d,于晴天上午9:0012:00测定植株的光合参数。选取45片从上至下第23片完全展开的叶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进行参数测定。测定时,设定参比室CO2浓度为380umol/L,叶室温度为25℃,光强为700umol?m2?s1,相对湿度为60%70%。测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
叶片中K+、Na+离子含量的测定:剪取从上至下第2或3片完全展开的叶片,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去离子水冲洗3遍,确保洗去叶片表面的离子。把样品放入烘箱,经105℃杀青5min后,在80℃下烘至恒重,磨碎过30目筛后,取0.2g置于50ml消煮管中,加入HNO3HClO4(体积比4:1)5ml,摇匀,封口,放置12h,进行冷消解。冷消解后放入电热板上热消解,先在80℃下预热30min,然后升温至150℃持续加热,待材料消解完全,升温至180℃,持续加热至白烟冒尽,待溶液近于无色,冷却,过滤到100ml容量瓶,用去离子水反复多次冲洗消煮管、漏斗和滤纸,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最后,用去离子水定容,摇匀,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CP)测定K+、Na+含量。
K+、Na+选择性运输比率(ST):离子运输=(叶片K+/Na+)/(根系K+/Na+)[17、18]。ST值越高,说明K+从根系到叶片的选择性运输能力越强。[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26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