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ala对盐胁迫下苗期菘蓝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 材料与方法 3
1.1 实验材料 3
1.2 实验方法 3
1.2.1Nacl处理 3
1.2.2ALA处理 4
1.2.3生物量测定 4
1.2.4活性成分的测定 5
1.2.4.1标准曲线制备 5
1.2.4.2样品含量测定 5
1.3数据处理 5
2结果与分析 5
2.1生物量测定 5
2.2靛蓝、靛玉红含量的测定 7
2.2.1外源ALA对盐胁迫下菘蓝靛蓝含量的影响 7
2.2.2外源ALA对盐胁迫下菘蓝靛玉红含量的影响 8
2.3根中(R,S)告依春含量的测定 8
3讨论 8
致.................................................................................................................................................................. 8
参考文献 ........................................................................................................................................................ 8
Abstract 8
引言
外源ALA对盐胁迫下苗期菘蓝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学 生:金美惠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浓度ALA对盐胁迫下苗期菘蓝的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确定最适宜菘蓝生长的ALA浓度,为菘蓝栽培生产中缓解NaCl胁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的方式,以菘蓝叶中靛蓝与靛玉红含量、根中(R,S)告依春含量及菘蓝苗期生物量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性ALA对100mmolL1NaCl胁迫下的苗期菘蓝生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及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12.5~25.0mgL1ALA处理后安徽居群叶鲜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且25.0mgL1ALA处理组的叶鲜重高于对照;所有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根鲜重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且12.5mgL1ALA处理组的根鲜重低于对照。山西居群所有处理组的叶鲜重均低于对照,其中50mgL1和12.5mgL1处理组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12.5~16.7 mgL1 ALA 处理后的根鲜重均高于对照。16.7mgL1ALA处理后安徽居群的根干重和根冠比均最大;而菘蓝叶则在25.0mgL1ALA处理下最大。山西居群的根干重在ALA(16.7mgL1)和ALA(12.5mgL1)处理下最大。安徽居群在NaCl处理下其叶中靛蓝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12.5mgL1处理最低;而山西居群则在NaCl处理下靛蓝含量均高于CK2组,16.7mgL1ALA处理的靛蓝含量最高。山西居群的靛蓝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mgL1的ALA处理的安徽居群靛玉红含量最高;而山西居群在低浓度(12.5mgL1)ALA处理下靛玉红最高。安徽居群在NaCl处理下(R,S)告依春的含量均高于CK对照组,不同浓度ALA处理组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山西居群在NaCl处理下(R,S)告依春的含量均低于CK对照组,不同浓度ALA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施用16.7mgL1和12.5mgL1ALA分别有利于盐胁迫下的安徽居群和山西居群苗期的生长及活性成分的积累。
[关键词] 盐胁迫;外源ALA;菘蓝;生长;活性成分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十字花科菘蓝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入药为板蓝根,叶入药为大青叶[1],是我国常见中药材。菘蓝主要活性成分靛蓝、靛玉红等吲哚类生物碱的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材的品质。研究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菘蓝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为有效缓解盐胁迫对菘蓝幼苗生长的伤害,采用不同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盐胁迫下菘蓝的种子,提高了其种子发芽率,也提高了其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有效地缓解了盐胁迫对其萌发的伤害。AL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机体活细胞中的非蛋白氨基酸,是所有卟啉类叶绿素和血红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前体[2];是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生命活动必需的、代谢活跃的生理活性物质,可通过生物途径合成,也可由人工化学合成;具有无毒副作用且易降解、无残留的特点,可作为植物的壮苗剂、杀虫剂、增色剂、绿化剂和落叶剂等使用。施用人工合成的ALA可提高作物的生理活性[3,4]和产量[5,6]。ALA能明显提高西葫芦的耐盐性,虽不能完全消除盐害,但是能够适当缓解盐害的影响[7]。因此,本文以来自于安徽与山西的2个菘蓝居群为试验材料,研究ALA对盐胁迫下菘蓝的生长及体内活性成分的影响,为菘蓝在盐胁迫逆境下的代谢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菘蓝果实来自于安徽(B)和山西(S)两个产地,经王康才教授鉴定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选取干燥饱满的菘蓝果实种植于大学塑料大棚内,盆栽(塑料盆直径34cm,高40cm),以蛭石、珍珠岩、土样按2:1:1的比例混合作为栽培基质。于2013年4月28日播种。选择长势一致的菘蓝幼苗,每盆平均种12株,每一个处理五个重复,于7月9日采样,分析不同处理对菘蓝生物量的影响,并分析测定地上部分靛蓝、靛玉红以及地下部分(R,S)告依春的含量。ALA为苏州益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现配现用。
基本营养液配方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均采用霍格兰营养液配方,基本营养液pH 6.0。
1.2实验方法
1.2.1 Nacl处理 在菘蓝幼苗培养4片真叶时,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菘蓝幼苗间苗,平均每盆12株。出苗20d进行基本营养液浇灌,平均每10d一次。出苗40d后进行第一次盐处理,B1~B5、S1~S5均用100mmolL1的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每盆均匀浇1L至菘蓝的根部,CK1和CK2用等量清水代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2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