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常见真菌性病害病原的鉴定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附件)
从白花型V3蝴蝶兰病叶中分离出两种真菌性菌株,通过测定病原菌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根据真菌鉴定手册及相关文献鉴定,确定危害蝴蝶兰叶片的两株真菌分别为刺盘孢菌和齐整小核菌。用生物农药2%武夷霉素、化学农药80%多菌灵和75%乙醇提取夹竹桃叶片的液体,对培养基表面和喷施在已经发病的植株上的刺盘孢菌和齐整小核菌防治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生物农药2%武夷霉素对两株真菌菌株的最佳防治浓度分别为200倍液和150倍液,抑菌率分别86.21%和87.89%。化学农药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防治效果均为2000倍液,抑菌率分别96.41%和99.85%。五种浓度夹竹桃提取液对培养基表面和喷施在已经发病的植株上的刺盘孢菌和齐整小核菌的防治效果中,1.0 g/ml的的抑菌效应最好,对刺盘孢菌和齐整小核菌的抑菌率分别达83.57%和95.16%。关键词 蝴蝶兰,真菌,鉴定,夹竹桃提取液,防治
目 录
1 引言 1
1.1 炭疽病 1
1.2 白绢病 1
1.3 夹竹桃 2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2
2 材料与方法 3
2.1 实验材料 3
2.2 实验设计 3
3 结果与分析 5
3.1 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5
3.2 三种不同浓度药剂对PDA培养基中刺盘孢菌和齐整小核菌的抑菌效应 7
3.3 三种不同浓度药剂对蝴蝶兰离体接菌叶片的防治效果 15
4 讨论 17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1引言
蝴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原产地在亚热带地区,属附生性兰花。常见花色为白色,形如蝴蝶飞舞,有着“洋兰王后”的美誉。蝴蝶兰多采用工厂化栽培[1],在温带地区,主要是温室内设施栽培[2],繁殖方法多以离体培养[3]为主。喜热耐荫,潮湿有风的环境下生长良好,过高的温度会使兰花生长不良,花箭瘦弱[4]。蝴蝶兰根为气生根,暴露在叶片四周,除具备吸收空气中的养分外,还具有光合作用,茎叶厚实肥大,表皮蜡质,四季常绿,易受到真菌性病害的侵害。且蝴蝶兰终年生长在高温高湿环境,长年连作种植,没有轮作,这也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得真菌性病害更易滋生繁衍。真菌性病害会造成蝴蝶兰生长受阻,叶片变形、变色,呈现缺刻或病斑,严重时甚至整株腐烂死亡,影响蝴蝶兰的经济文化价值[5]。如炭疽病、白绢病都是蝴蝶兰上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6]。
1.1 炭疽病
炭疽病是蝴蝶兰最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一般在初夏或夏末发生,大多是通风不良和闷热导致,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225℃,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温度和湿度过高、浇水过多或基质排水不良都会加重病情[7]。大棚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梅雨季节发病尤为严重,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通过灌溉水和风传播到健康的蝴蝶兰植株上,且以伤口侵入为主[8]。
叶片发病后,症状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块,多在干枯的病斑上产生凸起的黑色小颗粒[9]。叶尖干枯,且不停向下扩展形成大片的褐斑,病斑逐渐扩大或数量增多时多引起整个叶片枯死,植株生长不良或受阻,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9]。病斑周围有时产生黄晕,其中生有粉红色和黑褐色圆状小点,此为炭疽病孢子盘。
防治以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多使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世高20003000倍液[11];生物农药一般使用2%武夷霉素150200倍液。
1.2 白绢病
病害主要危害人工栽培[12]的蝴蝶兰叶片,病原物潜伏期较短,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1周左右,室内条件下可存活更久,有多次再侵染现象[13]。侵入植株后1周左右即可发病,在较高温度和较高湿度、酸性土壤中栽培、盆上兰株栽培过多或积水严重时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很广,未经消毒的花盆以及栽培的基质中均带有白绢病菌。病原菌大多是以菌丝块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温度过低会造成病原菌死亡。温度达253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菌核开始萌发传播[14]。
该病由病原真菌引起,初期危害症状在茎基部或肉质根上部生出黄褐色斑纹及斑点,病斑扩展后腐烂变褐,叶片脱落。腐烂从病部的表皮开始,逐渐使根茎缢缩。湿度较大时可在病部看到白色绢丝状的菌丝,后逐渐在菌丝上产生小核菌,有时呈放射状[15]。
已知的防治方法中以"根好"10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最好[16],也可用多菌灵和70%甲基托布津喷药防治[17],生物农药多使用5%井冈霉素水剂[6]和武夷霉素进行行防治。
1.3 夹竹桃
白花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为人工栽培的变种,公园、风景区、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围多有栽培,是一种遍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观赏植物,含有医药功能和多种生物活性成分[18]。夹竹桃全株均有毒人畜不可食用,其毒性成分为多种夹竹桃甙[19],具有杀虫、抑菌、灭螺作用。何恒果[20]利用浓度为95%乙醇提取夹竹桃叶片获得了95%乙醇夹竹桃提取液,其浓度为0.64 g/ml时,可使菜青虫的死亡率达到86.96%,能够作为植物源杀虫剂来进行开发利用。陆宁海等[21]研究称,夹竹桃叶片中的丙酮提取物对玉米的小斑病菌、小麦的纹枯病菌、黄瓜的褐斑病菌和棉花的红腐病菌4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同一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不过截至到目前为止,对于夹竹桃提取液对蝴蝶兰真菌性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还没有深入详细的报道。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本实验从蝴蝶兰病叶中分离培养出炭疽病、白绢病的病原菌刺盘孢菌和齐整小核菌,依据李昌灵等[22]对夹竹桃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实验结果,即夹竹桃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研究中,浓度为70%乙醇提取液0.25 g/ml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确定本实验采用75%乙醇夹竹桃提取液浓度梯度为0.2~1.0 g/ml,从而探究出最经济有效、对蝴蝶兰真菌病害抑制效果最佳的浓度。在农业生产中,现有的对蝴蝶兰真菌病害的防治多采用的是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农药使用量大,污染严重。本实验结合生物和化学防治与夹竹桃提取液防治进行对比试验,旨在找出绿色[23]环保、经济有效的,对蝴蝶兰真菌性病害抑制效果最佳的防治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蝴蝶兰真菌的分离、筛选
目 录
1 引言 1
1.1 炭疽病 1
1.2 白绢病 1
1.3 夹竹桃 2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2
2 材料与方法 3
2.1 实验材料 3
2.2 实验设计 3
3 结果与分析 5
3.1 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5
3.2 三种不同浓度药剂对PDA培养基中刺盘孢菌和齐整小核菌的抑菌效应 7
3.3 三种不同浓度药剂对蝴蝶兰离体接菌叶片的防治效果 15
4 讨论 17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1引言
蝴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原产地在亚热带地区,属附生性兰花。常见花色为白色,形如蝴蝶飞舞,有着“洋兰王后”的美誉。蝴蝶兰多采用工厂化栽培[1],在温带地区,主要是温室内设施栽培[2],繁殖方法多以离体培养[3]为主。喜热耐荫,潮湿有风的环境下生长良好,过高的温度会使兰花生长不良,花箭瘦弱[4]。蝴蝶兰根为气生根,暴露在叶片四周,除具备吸收空气中的养分外,还具有光合作用,茎叶厚实肥大,表皮蜡质,四季常绿,易受到真菌性病害的侵害。且蝴蝶兰终年生长在高温高湿环境,长年连作种植,没有轮作,这也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得真菌性病害更易滋生繁衍。真菌性病害会造成蝴蝶兰生长受阻,叶片变形、变色,呈现缺刻或病斑,严重时甚至整株腐烂死亡,影响蝴蝶兰的经济文化价值[5]。如炭疽病、白绢病都是蝴蝶兰上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6]。
1.1 炭疽病
炭疽病是蝴蝶兰最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一般在初夏或夏末发生,大多是通风不良和闷热导致,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225℃,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温度和湿度过高、浇水过多或基质排水不良都会加重病情[7]。大棚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梅雨季节发病尤为严重,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通过灌溉水和风传播到健康的蝴蝶兰植株上,且以伤口侵入为主[8]。
叶片发病后,症状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块,多在干枯的病斑上产生凸起的黑色小颗粒[9]。叶尖干枯,且不停向下扩展形成大片的褐斑,病斑逐渐扩大或数量增多时多引起整个叶片枯死,植株生长不良或受阻,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9]。病斑周围有时产生黄晕,其中生有粉红色和黑褐色圆状小点,此为炭疽病孢子盘。
防治以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多使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世高20003000倍液[11];生物农药一般使用2%武夷霉素150200倍液。
1.2 白绢病
病害主要危害人工栽培[12]的蝴蝶兰叶片,病原物潜伏期较短,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1周左右,室内条件下可存活更久,有多次再侵染现象[13]。侵入植株后1周左右即可发病,在较高温度和较高湿度、酸性土壤中栽培、盆上兰株栽培过多或积水严重时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很广,未经消毒的花盆以及栽培的基质中均带有白绢病菌。病原菌大多是以菌丝块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温度过低会造成病原菌死亡。温度达253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菌核开始萌发传播[14]。
该病由病原真菌引起,初期危害症状在茎基部或肉质根上部生出黄褐色斑纹及斑点,病斑扩展后腐烂变褐,叶片脱落。腐烂从病部的表皮开始,逐渐使根茎缢缩。湿度较大时可在病部看到白色绢丝状的菌丝,后逐渐在菌丝上产生小核菌,有时呈放射状[15]。
已知的防治方法中以"根好"10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最好[16],也可用多菌灵和70%甲基托布津喷药防治[17],生物农药多使用5%井冈霉素水剂[6]和武夷霉素进行行防治。
1.3 夹竹桃
白花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为人工栽培的变种,公园、风景区、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围多有栽培,是一种遍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观赏植物,含有医药功能和多种生物活性成分[18]。夹竹桃全株均有毒人畜不可食用,其毒性成分为多种夹竹桃甙[19],具有杀虫、抑菌、灭螺作用。何恒果[20]利用浓度为95%乙醇提取夹竹桃叶片获得了95%乙醇夹竹桃提取液,其浓度为0.64 g/ml时,可使菜青虫的死亡率达到86.96%,能够作为植物源杀虫剂来进行开发利用。陆宁海等[21]研究称,夹竹桃叶片中的丙酮提取物对玉米的小斑病菌、小麦的纹枯病菌、黄瓜的褐斑病菌和棉花的红腐病菌4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同一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不过截至到目前为止,对于夹竹桃提取液对蝴蝶兰真菌性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还没有深入详细的报道。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本实验从蝴蝶兰病叶中分离培养出炭疽病、白绢病的病原菌刺盘孢菌和齐整小核菌,依据李昌灵等[22]对夹竹桃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实验结果,即夹竹桃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研究中,浓度为70%乙醇提取液0.25 g/ml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确定本实验采用75%乙醇夹竹桃提取液浓度梯度为0.2~1.0 g/ml,从而探究出最经济有效、对蝴蝶兰真菌病害抑制效果最佳的浓度。在农业生产中,现有的对蝴蝶兰真菌病害的防治多采用的是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农药使用量大,污染严重。本实验结合生物和化学防治与夹竹桃提取液防治进行对比试验,旨在找出绿色[23]环保、经济有效的,对蝴蝶兰真菌性病害抑制效果最佳的防治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蝴蝶兰真菌的分离、筛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