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水杨酸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本实验以草莓红颜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对草莓生长的影响,喷施浓度为0mg/L、50mg/L、100mg/L、150mg/L、200mg/L。研究结果表明,经水杨酸处理后草莓的生长和生理指标较CK而言都有了显著提高,A2效果最为显著,其中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分别比CK高2.95cm、0.06cm、1.02cm、0.91cm,而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CK高0.04mg/g、2.76mg/g。说明水杨酸对有促进草莓生长的作用,当水杨酸浓度在100mg/L时,对草莓的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关键词 草莓,水杨酸,生长指标,生理特性
目 录
1 引言 1
2 材料与方法 1
2.1 试验材料 1
2.2 试验设计 2
2.3 试验处理 2
2.4 试验指标 2
2.5 测定方法 3
2.6 数据分析 3
3 结果与分析 3
3.1 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草莓生长指标的影响 3
3.2 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草莓生理指标的影响 6
4 讨论 11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草莓,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中国各地及欧洲等地广为栽培。中国国内草莓栽培的优良品种很多,全世界共有20000多个,但大面积栽培的优良品种只有几十个。草莓营养丰富,每百克鲜果肉中含维C60mg,含糖5%~12%,酸0.6%~1.6%,蛋白质0.4%~0.6%[1]。此外,草莓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B1、B2、PP等以及一些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部分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钾、锌等[2]。日本人把草莓称为“活的维生素丸”,德国人把草莓誉为“神奇之果”。
草莓以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适于保护地栽培等优势成为果树业发展中一种最快的新兴产业,在一些地区草莓种植已然成为了当地农村经济上的支柱产业。
在研究草莓的培养条件时,发现不同激素和草莓不同品种间产生的影响不同,并且不同植株和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和剂量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3]。吕长平等[4]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或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与低浓度的蔗糖混合液作为碳源可以更好的培养出草莓的原生质体。在研究生物技术上,Dziadczyk等[5]完美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耐盐性较强的优良品种。在研究草莓抗性基因上,Owcn等[6]把一种叫CBFI的转录因子导入草莓体内,因CBFI可经受低温诱导,从而提高了草莓的耐冷性。
水杨酸(SA)即邻轻基苯甲酸,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先微苦后转辛[7,8],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内源信号分子,它既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小分子酚类物质,也是植物组织中天然的活性物质[9]。由于SA是植物体内合成、含量很低的有机物,1992年,Raskin[10]提出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素。外源SA因其成本低、用量少、无毒、使用方便等特点,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它的研究和应用日益成为热点[11,12]。目前外源SA主要应用于增强植物抗性、促进植物生根、诱导植物开花、诱导球根膨大等方面[13,14,15]。
目前研究SA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的实验还较少,本实验主要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SA,对草莓的形态和生理进行研究,从而了解不同浓度的SA 与草莓生长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1)试验材料:草莓、水杨酸。
(2)使用药剂: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核黄素、考马斯亮蓝、愈创木酚等。
(3)实验器材:离心机、烘箱、分析天平、恒温箱、冰箱、分光光度计、光照培养箱等。
2.2 试验设计
草莓于2017年10月在南苑28号楼5楼温室内栽植,实验于27号楼217进行。实验中使用的基质在淮安市清浦区肥料公司购买,基质为育苗通用型基质,成分包括珍珠岩、蛭石、腐熟秸秆和泥炭土。水杨酸在淮安市清浦区农药公司购买,草莓苗在淮安市农科院购买。选用适龄的幼苗进行盆栽,花盆为瓦盆,直径约15cm,高约10cm,用育苗基质栽培,每盆装基质500g,浇透水,然后种植草莓,每盆栽植7棵,每三盆一组,共五组,并设三个重复,共种植45盆,采用顺序排列。草莓种植后每隔3d浇次水,待草莓缓苗后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进行叶面喷施,喷施浓度分别为0mg/L、50mg/L、100mg/L、150mg/L、200mg/L,每隔10d喷施1次,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后隔10d取样进行测量,共测量三次,每次取样从每个处理的三个盆中随机取大小相似的样品。
品种:草莓红颜。
种植时间:2017年10月20日。
2.3 试验处理
试验处理见表1。
表1 水杨酸对草莓的5个处理
处理
SA浓度(mg/L)
CK
0
A1
50
A2
100
A3
150
A4
200
2.4 试验指标
(1)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干重、鲜重。
(2)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
2.5 测定方法
2.5.1 生长指标:
(1)株高:游标卡尺测量;
(2)茎粗:游标卡尺测量;
(3)叶长:游标卡尺测量;
(4)叶宽:游标卡尺测量;
(5)鲜重:天平称量;
(6)干重:天平称量;
2.5.2 生理指标:
(1)叶绿素含量:乙醇提取法[16];
(2)可溶性蛋白含量:考马斯亮蓝染色[16];
(3)根系活力: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16];
(4)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愈创木酚法[16];
(5)过氧化氢酶活性(CAT):紫外吸收法[16];
(6)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氮蓝四唑法[16]。
2.6 数据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制表,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的显著性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