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形态及组织结构的变化
分别用0(对照),80,120,和200mM NaCl的Hoagland 水培液培养大岛野路菊幼苗,并观察、记录其长势,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盐胁迫对大岛野路菊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不同浓度盐处理下的植株长势差异不显著。通过比较对照和120mM NaCl 胁迫下的大岛野路菊植株发现,盐胁迫会导致其植株高度变低,茎节间变短,中部完全展开叶增厚变大,下部叶片枯萎脱落等变化。深入研究发现,大岛野路菊叶片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其叶片显著增厚,且是由于细胞膨大而导致;此外还发生叶片表皮细胞、栅栏组织细胞、叶柄细胞增大,气孔密度变小,表皮毛脱落,腺体破裂等现象。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2材料培养方法2
1.3整株形态变化的记录2
1.4叶片大小的测量2
1.5石蜡切片制作2
1.6叶片气孔、表皮细胞以及栅栏组织细胞的观察2
1.7扫描电镜观察3
1.8数据分析3
2结果与分析3
2.1大岛野路菊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生长情况3
2.2大岛野路菊叶片在盐胁迫下的形态变化5
2.3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叶片表面细胞大小及气孔密度的变化7
2.4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叶片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9
2.4.1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叶片表面表皮毛密度的变化9
2.4.2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叶片表面腺体的变化9
2.5盐胁迫对大岛野路菊叶柄及幼茎结构的影响10
3讨论 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形态及组织结构的变化
引言
引言 盐胁迫通常会导致植株的形态变化,由于盐胁迫对光合的抑制和对呼吸需求的提高,会对其长势造成影响[1];植株为了保持生长,会将生长部位的盐分转移到衰老组织中[2],从而会导致老叶变黄、脱落等;在盐胁迫下,耐盐植株体内会积累水分以供细胞正常运转与稀释盐分,便会导致植株叶片、茎等器官的增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如毛白杨在盐胁迫下叶片显著[3],盐地碱蓬和假红树等在盐胁迫下发生叶片与茎干的增厚[4]。为防止水分流失,植株在盐胁迫下一般会选择关闭气孔,而且盐胁迫会影响植株叶片生长过程中气孔的分化,从而导致叶片气孔密度的降低,如三色苋在盐胁迫下其新生叶片的气孔密度显著降低[5]。部分植物如木槿等可以通过腺体破裂与表皮毛脱落等主动排出盐分[6]。
而在本实验,主要通过观测大岛野路菊在盐胁迫下整株及叶片为主的形态的变化,试图通过盐胁迫下发生的形态变化,揭示其与其耐盐性关系间的联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根据管志勇等(2010b)和施晓梦等(2014)对菊属植物耐盐性的研究结果,本文选择耐盐的大岛野路菊进行研究。材料由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提供。
1.2 材料培养方法
试验于2015到2017年进行,共重复实验3次。采集生长良好的大岛野路菊嫩稍扦插于基质(蛭石:珍珠岩:营养土=1:1:1)中。插穗生根并展开67片叶后,挑选生长均匀一致的植株移栽并水培于塑料周转箱(体积20 L)内,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气泵24 h?d1 通气。缓苗生长7 d后,待用。试验一将生根苗分别置于0(CK),80,120,200mM NaCl(S)的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每处理25株。试验二将生根苗分别置于0(CK),和120mM NaCl(S)的Hoagland营养液中,每处理25株。
1.3 整株形态变化的记录
在生长过程进行观察拍照,拍照时间点为0 d, 5 d, 10 d, 20 d。并在处理前和盐胁迫30 d时,在各组中各随机选取15株,分别对株高,鲜重,干重,叶片数量,分枝长度,分枝叶片数量,枯叶数,茎粗等进行测量。其数据用SPSS 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平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
1.4 叶片大小的测量
采用了描叶称重法确定其面积[7],从顶端数第一、第三及从基部数第五片叶片在确保不造成损伤的情况下在A4纸上进行描叶,然后剪下称重,依据重量比就是面积比,以此换算出叶片面积。
1.5石蜡切片制作
分别在0 d, 5 d, 10 d, 和 20 d取胁迫和对照植株的从顶端数第四片展开叶,取避开叶脉的叶上同一位置取样,将其切成0.3×0.3 cm的小块,用FAA固定液固定。随后样品用梯度浓度的酒精脱水,再用梯度浓度的二甲苯替换出酒精,然后包埋于石蜡中。用切片机将包埋好的叶片横切成25 μm的薄片,并用0.1%的甲苯胺蓝(w/v)染色。切片,并用Smarscape 2002软件进行拍照以及叶片厚度的测量[8]。每切片观察10个视野,每个品种观察45个切片。并取盐胁迫30 d的胁迫和对照植株的从顶端数第四片展开叶的叶柄中段,以及侧枝的顶端数第三节和主枝的顶端做石蜡切片,试验方法同上。
1.6 叶片气孔、表皮细胞以及栅栏组织细胞的观察
分别在0 d, 5 d, 10 d, 和 20 d取胁迫和对照植株的叶片,将其泡入漂白剂(50g/L次氯酸钠和13g/L氢氧化钠)中,浸泡至透明后,便可用Olympus BX41显微镜观察气孔、表皮细胞以及栅栏组织细胞并拍照[9]。叶片取样位置及计数方法同上。
1.7 扫描电镜观察
在胁迫30 d后,分别取对照与胁迫植株顶端以下的第四片完全展开叶,用刀片在其相同的部位(蜡质观察上表皮,表皮毛分别避开叶脉和不避开叶脉观察下表皮,腺体在去除表皮毛后观察上、下表皮)切取为约为0.3×0.3 cm的小块,根据扫描电镜常规的样品制备方法[10],用2.5%戊二醛(0.1 M磷酸缓冲液PH 7.2)进行固定、抽气,再经乙醇梯度脱水,临界点干燥(蜡质观察为将样品保存于液氮中,随后冷冻干燥以避免乙醇溶解蜡质),离子镀膜,然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每个切片观察10个视野,每个实验观察45个切片。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2材料培养方法2
1.3整株形态变化的记录2
1.4叶片大小的测量2
1.5石蜡切片制作2
1.6叶片气孔、表皮细胞以及栅栏组织细胞的观察2
1.7扫描电镜观察3
1.8数据分析3
2结果与分析3
2.1大岛野路菊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生长情况3
2.2大岛野路菊叶片在盐胁迫下的形态变化5
2.3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叶片表面细胞大小及气孔密度的变化7
2.4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叶片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9
2.4.1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叶片表面表皮毛密度的变化9
2.4.2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叶片表面腺体的变化9
2.5盐胁迫对大岛野路菊叶柄及幼茎结构的影响10
3讨论 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形态及组织结构的变化
引言
引言 盐胁迫通常会导致植株的形态变化,由于盐胁迫对光合的抑制和对呼吸需求的提高,会对其长势造成影响[1];植株为了保持生长,会将生长部位的盐分转移到衰老组织中[2],从而会导致老叶变黄、脱落等;在盐胁迫下,耐盐植株体内会积累水分以供细胞正常运转与稀释盐分,便会导致植株叶片、茎等器官的增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如毛白杨在盐胁迫下叶片显著[3],盐地碱蓬和假红树等在盐胁迫下发生叶片与茎干的增厚[4]。为防止水分流失,植株在盐胁迫下一般会选择关闭气孔,而且盐胁迫会影响植株叶片生长过程中气孔的分化,从而导致叶片气孔密度的降低,如三色苋在盐胁迫下其新生叶片的气孔密度显著降低[5]。部分植物如木槿等可以通过腺体破裂与表皮毛脱落等主动排出盐分[6]。
而在本实验,主要通过观测大岛野路菊在盐胁迫下整株及叶片为主的形态的变化,试图通过盐胁迫下发生的形态变化,揭示其与其耐盐性关系间的联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根据管志勇等(2010b)和施晓梦等(2014)对菊属植物耐盐性的研究结果,本文选择耐盐的大岛野路菊进行研究。材料由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提供。
1.2 材料培养方法
试验于2015到2017年进行,共重复实验3次。采集生长良好的大岛野路菊嫩稍扦插于基质(蛭石:珍珠岩:营养土=1:1:1)中。插穗生根并展开67片叶后,挑选生长均匀一致的植株移栽并水培于塑料周转箱(体积20 L)内,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气泵24 h?d1 通气。缓苗生长7 d后,待用。试验一将生根苗分别置于0(CK),80,120,200mM NaCl(S)的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每处理25株。试验二将生根苗分别置于0(CK),和120mM NaCl(S)的Hoagland营养液中,每处理25株。
1.3 整株形态变化的记录
在生长过程进行观察拍照,拍照时间点为0 d, 5 d, 10 d, 20 d。并在处理前和盐胁迫30 d时,在各组中各随机选取15株,分别对株高,鲜重,干重,叶片数量,分枝长度,分枝叶片数量,枯叶数,茎粗等进行测量。其数据用SPSS 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平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
1.4 叶片大小的测量
采用了描叶称重法确定其面积[7],从顶端数第一、第三及从基部数第五片叶片在确保不造成损伤的情况下在A4纸上进行描叶,然后剪下称重,依据重量比就是面积比,以此换算出叶片面积。
1.5石蜡切片制作
分别在0 d, 5 d, 10 d, 和 20 d取胁迫和对照植株的从顶端数第四片展开叶,取避开叶脉的叶上同一位置取样,将其切成0.3×0.3 cm的小块,用FAA固定液固定。随后样品用梯度浓度的酒精脱水,再用梯度浓度的二甲苯替换出酒精,然后包埋于石蜡中。用切片机将包埋好的叶片横切成25 μm的薄片,并用0.1%的甲苯胺蓝(w/v)染色。切片,并用Smarscape 2002软件进行拍照以及叶片厚度的测量[8]。每切片观察10个视野,每个品种观察45个切片。并取盐胁迫30 d的胁迫和对照植株的从顶端数第四片展开叶的叶柄中段,以及侧枝的顶端数第三节和主枝的顶端做石蜡切片,试验方法同上。
1.6 叶片气孔、表皮细胞以及栅栏组织细胞的观察
分别在0 d, 5 d, 10 d, 和 20 d取胁迫和对照植株的叶片,将其泡入漂白剂(50g/L次氯酸钠和13g/L氢氧化钠)中,浸泡至透明后,便可用Olympus BX41显微镜观察气孔、表皮细胞以及栅栏组织细胞并拍照[9]。叶片取样位置及计数方法同上。
1.7 扫描电镜观察
在胁迫30 d后,分别取对照与胁迫植株顶端以下的第四片完全展开叶,用刀片在其相同的部位(蜡质观察上表皮,表皮毛分别避开叶脉和不避开叶脉观察下表皮,腺体在去除表皮毛后观察上、下表皮)切取为约为0.3×0.3 cm的小块,根据扫描电镜常规的样品制备方法[10],用2.5%戊二醛(0.1 M磷酸缓冲液PH 7.2)进行固定、抽气,再经乙醇梯度脱水,临界点干燥(蜡质观察为将样品保存于液氮中,随后冷冻干燥以避免乙醇溶解蜡质),离子镀膜,然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每个切片观察10个视野,每个实验观察45个切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