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目录
摘 要................................1
关键词................................1
1材料与方法................................1
1.1材料................................1
1.2方法................................1
1.2.1培养条件..................................1
1.2.2丹参种子的消毒.............................1
1.2.3培养基的筛选................................2
1.2.3.1发芽培养基的筛选.............................2
1.2.3.2增殖培养基的筛选.............................2
1.2.3.3生根培养基的筛选.............................3
2 结果与分析................................ 3
2.1发芽结果................................3
2.2增殖结果................................4
2.3生根结果................................5
3讨论................................5
致 谢................................6
参考文献................................6
Abstract................................7
引言
丹参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学生 李家鸿
[摘要]: 优化并建立丹参高频快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繁体系,为丹参种苗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丹参种子为试验材料,用0.1%的HgCl2消毒后建立无菌系,从多种培养基里筛选出丹参发芽、增殖以及生根的最适培养基。结果显示,用100 mlL1 GA3 浸种24 h,种子发芽率达85.83%;丹参发芽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1.0 mgL1,30d后丛生芽最多可达5.60个/株;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1,30 d后生根率高达97.50%。
[关键词]: 丹参;组织培养;优化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属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植物,又名赤参、紫丹参、血参、大红袍等,以干燥的根及根茎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传统的中药[1]。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在抗癌、抗衰老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2、3]。随着丹参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利用,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丹参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人工栽培由于药田生态环境生物群落多样性差,丰富度低,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只种不选的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丹参的品质[4、5]。本研究通过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获得大量丹参试管苗,是一种有效的快速繁殖、提纯和复壮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MS基本培养基(上海艾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6BA(6苄基腺嘌呤);NAA(萘乙酸)。以上激素都为济南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超净工作台(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MLS3020 高压灭菌锅(广州普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培养条件
无菌培养体系采用的基本培养基为MS,蔗糖含量均为3%,pH为5.8,用0.78%的琼脂固化,培养温度为(24±1)℃,光照条件1500~2000lx,光照时间为12h/d。
1.2.2 丹参种子的消毒
挑选籽粒饱满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到2h后丹参种子吸水膨胀出黏液层(见图1),然后用手轻轻剥去外种皮及粘液层,得到具有光滑种壳的完整种子,一半直接用肥皂水清洗3次,涮干净肥皂沫后装于纱网中流水冲洗1 h;一半用100 mgL1 GA3 浸种24h后用肥皂水清洗3次,涮干净肥皂沫后装于纱网中流水冲洗1 h。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甩干水分的种子浸入75%的酒精中浸泡30s,用无菌水清洗4次后转入0.1%的HgCl2中灭菌4min后,用无菌水清洗5次,将干净种子置于滤纸上吸干水分,接种(见图2)。
 
图1 丹参种子吸水膨胀出黏液层 图2 丹参种子的接种
1.2.3 培养基筛选
1.2.3.1发芽培养基的筛选
选取6苄氨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作为参选因素(分别标记为A和B) ,试验设计见表1和表2。将消毒后的丹参种子接种于发芽培养基中,每个处理接种20瓶,每瓶接种7粒种子(见图2)。每6天观察1次并记录发芽状况,培养30d后统计不同处理培养基的发芽率。
表1 发芽培养基中不同激素的添加量
编号 Number
A:6BA(mgL1)
B:NAA(mgL1)
1
0
0
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