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rdreb1bi基因草莓花期抗寒性鉴定

摘要: 对5个处于花期的转RdreB1BI基因草莓品种进行4℃、2℃及0℃的低温胁迫,以普通“红颊”草莓进行对照,分析其花期抗寒性的变化。测定其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CAT、SOD活性。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后,株系7、8、9与对照植株的MDA含量产生显著性差异,说明株系7、8、9比对照植株具有更好的抗寒性。而在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植株的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比对照植株增多。对于SOD及CAT这类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在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植株的酶活性有更好的表现。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1
1.1材料 2
1.2方法 2
1.2.1温度的设置及材料的准备2
1.2.2生理指标的测定2
1.2.3低温处理3
1.3数据处理3
2结果与分析4
2.1低温胁迫对转基因植株MDA含量的影响 4
2.2低温胁迫对转基因植株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
2.2.1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
2.2.2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5
2.3低温胁迫对转基因植株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6
2.3.1对SOD活性的影响 6
2.3.1对CAT活性的影响 6
3讨论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 低温胁迫对转基因植株MDA含量的影响3
图2 低温胁迫对转基因植株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4
图3 低温胁迫对转基因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4
图4 低温胁迫对转基因植株SOD活性的影响5
图5 低温胁迫对转基因植株CAT活性的影响6
转RdreB1BI基因草莓花期抗寒性鉴定
引言
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属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分布范围较广。我国栽培草莓约有100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草莓种植面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达到113989公顷,总产量200万吨,总产值已超过200亿元,成为世界草莓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1]。当前,草莓在众多果树设施栽培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市场需求量大。不过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节,低温仍是制约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2],草莓安全越冬和耐寒品种的缺乏成为生产上的突出问题[3]。资料显示,当外界温度在10℃以上时,草莓开始开花。草莓开花期随地区、品种、栽培方式的不同而不同。露地条件下,在南京地区:草莓花期一般为2月底3月中旬,花期一般持续20天左右。据查询,2014年2月,南京地区最低温达到5℃,3月最低气温为0摄氏度;2015年2月,南京最低温为4℃,3月最低气温为1摄氏度。当草莓花期遇0℃以下低温或霜害会使柱头变黑,丧失受精能力。开花期遇0℃以下低温或40℃以上高温都会严重阻碍授粉受精,致使产生畸形果。
所以,研究转RdreB1BI基因“红颊”草莓的花期抗寒性变化对于其实际生产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材料为已通过转基因分子检测的“红颊”草莓品种的不同株系:1、7、8、9、10及CK。挑选生长健壮、长势一致且处于花期的各品种3株(设置3个重复),共18株。
1.2 方法
1.2.1 温度的设置及材料的准备
根据南京地区草莓的花期,参考2、3月份南京地区的最低温度,设置4℃、2℃及0℃的温度处理,包括正常室温在内共设4个温度处理,各品种每温度处理设3个重复,共18株。对选取的植株统一进行常规管理一段时间,每盆等量浇水。
1.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对6个草莓植株品种测定其在4℃、2℃、0℃及正常室温下的MDA、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SOD、CAT的活性,分析各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的表现。
1.2.2.1 MDA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测定方法采用TCA法,具体方法如下:
5%三氯乙酸(TCA)溶液的配制:称5g三氯乙酸,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
0.67%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的配制:称5g硫代巴比妥酸(TBA),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先加少量的氢氧化钠1mol/L溶解),现配先用,避光。
取0.5g植物样品,加入2ml5%TCA,研磨成匀浆,匀浆在8000g离心力下离心l0min;取上清液2ml,加入2ml0.67%TBA溶液混匀后沸水浴30min,迅速冷却后在3000r/min下离心15min;取上清液分别测定OD600、OD532、OD450,以2ml5%TCA+2ml0.67%TBA为对照。每个样品设3个重复。
计算:
MDA浓度C(μmol/L)=6.45(OD532—OD600)—0.56OD450
MDA含量(μmol/gFw)=C×V/gFw
可溶性糖浓度(mmol/L)=11.71OD450
可溶性糖含量(mmol/gFw)=11.71OD450×V/gFw
V:提取液体积
g:植物组织鲜重
1.2.2.2 SOD活性的测定
50mmol/L磷酸缓冲溶液(PBS,pH=7.8)的配制:8.19gNa2HPO412H2O+0.3315gNaH2PO42H2O,定容到500ml。用NaOH滴定至pH=7.5。
60μmol/L核黄素溶液:取0.0113g核黄素溶于50mlPBS中,然后从中取5ml溶于50mlPBS,遮光保存。
195mmol/L甲硫酸铵(MET):取7.2774g核黄素溶于250mlPBS中,现配现用。
3μmol/LEDTA:取0.6mol的0.5mol/L EDTA原液定容至100ml。
l.25mmol/L氮蓝四唑(NBT):取0.0469氮蓝四唑溶于50mlPBS中。
磷酸提取溶液(PBS,pH=7.8):取200μL0.5mol/LEDTA原液和0.05gPVP让溶于1000mLPBS中。
取0.2g植物叶片加入2ml磷酸提取溶液冰浴研磨,4℃8000rpm/min离心20min。上清即为酶粗提液。按顺序加入反应液:PBS缓冲2.2ml+MET0.2ml+EDTA0.lm+酶提取液0.lml+NBT0.2m+核黄素0.2ml。以缓冲液为空白对照,以不加酶液(用缓冲液代替)的反应管照光为最大光还原管。在4000fux下照光8min(至出现蓝色为止),立即避光,迅速测定OD560,每个样品设三次重复。计算SOD活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6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