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对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选取的实验材料为‘基尔斯’,是一种弱光敏感型番茄品种。采用营养液栽培方式,研究了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比,弱光胁迫显著降低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干重,显著增加叶面积和株高,使幼苗徒长,显著影响壮苗指数,同时导致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绿素a/叶绿素b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数(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升高。而与弱光处理相比,叶面喷施0.1 mg?L-1 EBR显著影响各项生长指标,维持叶绿素含量及构成的稳定性,使幼苗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大了幼苗壮苗指数,从而缓解弱光胁迫导致的幼苗徒长症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培养 2
1.2 试验处理 2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2
1.3.1 生长指标2
1.3.2 叶绿素含量3
1.3.3 气体交换参数3
1.3.4 数据分析3
2 结果与分析3
2.1 番茄幼苗生长指标3
2.2 番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 3
2.3 番茄幼苗气体交换参数 4
3 讨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6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对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
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学生 金玲
引言
引言
番茄又称西红柿、番柿、洋柿子,属切茄科植物,原产于南美秘鲁,约于16世纪传到欧洲,后又传到中国。番茄虽然是我国栽培历史较短的蔬菜,但因为其营养丰富,产量高,品质优良,用途广泛,栽培方式多样,所以发展速度很快,分布范围广,至今已成为城乡最重要的蔬菜之一,甚至有些城市番茄占夏季蔬菜的首位。番茄是设施栽培主要蔬菜之一。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逐年增加, 弱光胁迫伤害已成为限制番茄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设施园艺仍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要采用简易型日光温室和竹木结构塑料拱棚,缺乏有效抵御冬春寡照等不利气候的措施,保护地的相对光照普遍不足,部分区域甚至不足28%[1],作物长期处于光照亚适宜环境。作为喜光蔬菜作物,番茄的生长发育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2]。所谓弱光是指环境光强短时间或持久显著低于植物光饱和点(1400 μmol?m2?s1左右),但不低于限制其生存的光补偿点(60 μmol?m2?s1左右)[3]。长期处于弱光胁迫下的番茄幼苗生理和生长发育发生一系列变化,甚至黄化、死亡。而目前还没有研究出一种长期有效的对策解决此类问题。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xogenous 2,4epibrassinolide,EBR)是一种新型的、生理活性强的植物激素,于1979年由美国农业科学家Grove.Mandava首次从油菜(Brassica napus)花粉中分离出来,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甾醇内酯结晶化合物,现已被公认为第六大植物激素。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 EBR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能力、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在农林业生产上被广泛应用。本实验研究了EBR对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和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进一步确立EBR对逆境胁迫下植株的生理影响的同时,研究出一种处理弱光胁迫伤害的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
供试的实验材料为‘基尔斯’,是一种弱光敏感型番茄品种,种子由山东省寿光问天种业有限公司提供。试验于2012年9~11月在大学人工气候室内进行。种子经消毒、浸种后,28 ℃温度下催芽,约80%的种子露白后挑选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播种于浇透的填满石英砂的育苗盘中,并用潮湿的石英砂覆盖 。育苗期间平均昼/夜温度为26~28 ℃/16~18℃,光合有效辐射(PPFD)500 μmol?m2?s1,相对湿度约60%~80%。待子叶展平后平均昼/夜温度为20~28℃/12~18℃,并每2 d浇灌一次1/2倍Hoagland营养液(pH 6.3±0.1,EC 2.2~2.5 ms?cm1)。幼苗长到三叶一心时,挑选长势较好且一致的植株移栽于20 L长方体塑料水箱中,每个水箱12株,随机排列。每4 d更换一次营养液,气泵间歇式通气(20min/0.5h)。
1.2 试验处理
于移栽次日进行如下处理:正常光照(CK,500 μmol?m2?s1)、CK+0.1 mg?L1 EBR(CE)、弱光(LL,80 μmol?m2?s1)、弱光+0.1 mg?L1 EBR(LE),CE、LE处理每天16:00叶面喷施EBR,以叶面正反两面全部湿润且无液体滴下为宜,处理15 d后进行各项指标测定。每处理24株,单株等位取样,3次重复,计算平均数。番茄品种、PAR强度、叶面喷施EBR浓度及处理天数均根据预试验筛选确定。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生长指标 用直尺测量幼苗株高(子叶节至生长点);用游标卡尺测量与子叶展开方向平行的子叶节粗度;用台式扫描仪(EPSONEXPERSSION 1680)及图像分析软件Win RHIZO(加拿大Regent Instruments公司)分析叶面积;植株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在根茎相连处将植株剪断,分为地上部和地下部,用1%电子天平测定鲜重,在烘箱中105℃下杀青15min后降温到75℃下烘干到恒重,再用1%电子天平测定干重,得出的数据有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并按以下公式计算壮苗指数:壮苗指数=(茎粗/株高+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
1.3.2 叶绿素含量 参照沈伟其的方法[4]。取生长点下第3片真叶,剪碎,取0.1g放入10ml混合提取液(乙醇:丙酮:水=4.5:4.5:1)中,在黑暗条件下浸泡提取至叶碎片完全变白为止。以提取液为对照,取浸提液在752型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OD645、OD663。并用以下公式计算叶绿素含量:
Chla(mg/g FW)=(12.7×OD6632.69×OD645)×V/W
Chlb(mg/g FW)=(22.9×OD6454.68×OD663)×V/W
叶绿素总量(mg/g FW)=(20.21×OD645+8.02×OD663)×V/W=Chla+Chlb
V为提取液的体积mL;W为叶片的鲜重mg。
1.3.3 气体交换参数 选取各处理植株生长点下第3片完全展开的功能叶,用便携式光合作用分析系统(Li6400XT,美国LiCor公司)测定植株光合作用,测定前须对植物进行光适应,并于晴天上午9:00~11:00进行测定。测定时使用开放气路,叶室温度控制在(25±1)℃,PPFD控制在500 μmol?m2?s1,参比室CO2浓度为(380±10) μmol/L,相对湿度为60%~70%。测定的气体交换参数有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培养 2
1.2 试验处理 2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2
1.3.1 生长指标2
1.3.2 叶绿素含量3
1.3.3 气体交换参数3
1.3.4 数据分析3
2 结果与分析3
2.1 番茄幼苗生长指标3
2.2 番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 3
2.3 番茄幼苗气体交换参数 4
3 讨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6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对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
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学生 金玲
引言
引言
番茄又称西红柿、番柿、洋柿子,属切茄科植物,原产于南美秘鲁,约于16世纪传到欧洲,后又传到中国。番茄虽然是我国栽培历史较短的蔬菜,但因为其营养丰富,产量高,品质优良,用途广泛,栽培方式多样,所以发展速度很快,分布范围广,至今已成为城乡最重要的蔬菜之一,甚至有些城市番茄占夏季蔬菜的首位。番茄是设施栽培主要蔬菜之一。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逐年增加, 弱光胁迫伤害已成为限制番茄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设施园艺仍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要采用简易型日光温室和竹木结构塑料拱棚,缺乏有效抵御冬春寡照等不利气候的措施,保护地的相对光照普遍不足,部分区域甚至不足28%[1],作物长期处于光照亚适宜环境。作为喜光蔬菜作物,番茄的生长发育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2]。所谓弱光是指环境光强短时间或持久显著低于植物光饱和点(1400 μmol?m2?s1左右),但不低于限制其生存的光补偿点(60 μmol?m2?s1左右)[3]。长期处于弱光胁迫下的番茄幼苗生理和生长发育发生一系列变化,甚至黄化、死亡。而目前还没有研究出一种长期有效的对策解决此类问题。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xogenous 2,4epibrassinolide,EBR)是一种新型的、生理活性强的植物激素,于1979年由美国农业科学家Grove.Mandava首次从油菜(Brassica napus)花粉中分离出来,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甾醇内酯结晶化合物,现已被公认为第六大植物激素。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 EBR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能力、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在农林业生产上被广泛应用。本实验研究了EBR对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和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进一步确立EBR对逆境胁迫下植株的生理影响的同时,研究出一种处理弱光胁迫伤害的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
供试的实验材料为‘基尔斯’,是一种弱光敏感型番茄品种,种子由山东省寿光问天种业有限公司提供。试验于2012年9~11月在大学人工气候室内进行。种子经消毒、浸种后,28 ℃温度下催芽,约80%的种子露白后挑选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播种于浇透的填满石英砂的育苗盘中,并用潮湿的石英砂覆盖 。育苗期间平均昼/夜温度为26~28 ℃/16~18℃,光合有效辐射(PPFD)500 μmol?m2?s1,相对湿度约60%~80%。待子叶展平后平均昼/夜温度为20~28℃/12~18℃,并每2 d浇灌一次1/2倍Hoagland营养液(pH 6.3±0.1,EC 2.2~2.5 ms?cm1)。幼苗长到三叶一心时,挑选长势较好且一致的植株移栽于20 L长方体塑料水箱中,每个水箱12株,随机排列。每4 d更换一次营养液,气泵间歇式通气(20min/0.5h)。
1.2 试验处理
于移栽次日进行如下处理:正常光照(CK,500 μmol?m2?s1)、CK+0.1 mg?L1 EBR(CE)、弱光(LL,80 μmol?m2?s1)、弱光+0.1 mg?L1 EBR(LE),CE、LE处理每天16:00叶面喷施EBR,以叶面正反两面全部湿润且无液体滴下为宜,处理15 d后进行各项指标测定。每处理24株,单株等位取样,3次重复,计算平均数。番茄品种、PAR强度、叶面喷施EBR浓度及处理天数均根据预试验筛选确定。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生长指标 用直尺测量幼苗株高(子叶节至生长点);用游标卡尺测量与子叶展开方向平行的子叶节粗度;用台式扫描仪(EPSONEXPERSSION 1680)及图像分析软件Win RHIZO(加拿大Regent Instruments公司)分析叶面积;植株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在根茎相连处将植株剪断,分为地上部和地下部,用1%电子天平测定鲜重,在烘箱中105℃下杀青15min后降温到75℃下烘干到恒重,再用1%电子天平测定干重,得出的数据有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并按以下公式计算壮苗指数:壮苗指数=(茎粗/株高+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
1.3.2 叶绿素含量 参照沈伟其的方法[4]。取生长点下第3片真叶,剪碎,取0.1g放入10ml混合提取液(乙醇:丙酮:水=4.5:4.5:1)中,在黑暗条件下浸泡提取至叶碎片完全变白为止。以提取液为对照,取浸提液在752型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OD645、OD663。并用以下公式计算叶绿素含量:
Chla(mg/g FW)=(12.7×OD6632.69×OD645)×V/W
Chlb(mg/g FW)=(22.9×OD6454.68×OD663)×V/W
叶绿素总量(mg/g FW)=(20.21×OD645+8.02×OD663)×V/W=Chla+Chlb
V为提取液的体积mL;W为叶片的鲜重mg。
1.3.3 气体交换参数 选取各处理植株生长点下第3片完全展开的功能叶,用便携式光合作用分析系统(Li6400XT,美国LiCor公司)测定植株光合作用,测定前须对植物进行光适应,并于晴天上午9:00~11:00进行测定。测定时使用开放气路,叶室温度控制在(25±1)℃,PPFD控制在500 μmol?m2?s1,参比室CO2浓度为(380±10) μmol/L,相对湿度为60%~70%。测定的气体交换参数有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