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椰糠配比的复合基质对黄瓜幼苗

以椰糠、草炭和蛭石为材料,按不同比例复合成椰糠复合基质,并测定了椰糠复合基质的基本理化性状,研究复合基质对黄瓜穴盘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椰糠比例的增加,复合基质的容重、通气孔隙、总孔隙和持水孔隙呈下降趋势;椰糠复合基质处理T2黄瓜幼苗生长指标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T2处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也均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因此,椰糠:草炭:蛭石=4:2:3(T2)复合基质是黄瓜栽培的合适配方。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与处理 2
1.2测量方法 2
1.2.1基质指标测定 2
1.2.2形态指标和干物质物测定3
1.2.3叶绿素含量的测定3
1.2.4光合参数的测定3
1.2.5数据分析3
2 结果与分析3
2.1复合基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3
2.1.1复合基质对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
2.1.2复合基质对幼苗生物量积累的影响4
2.2复合基质对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4
2.3复合基质对幼苗光合参数的影响5
3讨论 6
致谢6
参考文献6
不同椰糠配比的复合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影响
引言
随着设施园艺的迅速发展,无土栽培和穴盘育苗技术正在大面积、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固体栽培基质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优质廉价的工农业废弃物资源生产优质、低成本新型固体基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椰糠(Coconut coir)均为椰子深加工的副产品, 具有保温、保湿、疏松、透气等特性, 其持水量为本身重量的8 倍以上[1]是一种良好的栽培基质[2],目前,理化性状优良、栽培效果好、可大量使用的基质仍为传统的泥炭、珍珠岩、蛭石和岩棉等,新开发的基质材料仍存在各种缺陷和不足[3]。长期以来,草炭作为育苗基质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草炭来源于沼泽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正迅速的耗竭,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限制草炭的开采,导致草炭的价格不断上涨[4]。因此,开发和利用来源广泛、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又便于规模化商品生产的草炭替代基质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国外岩棉的开发利用较理想,中国尚无优质的岩棉产品生产使用[3]。 我国对于椰糠的利用,部分人也做了研究。作为观赏植物,果树基质的研究较多[57]。用于黄瓜基质的研究较少,在这方面,多数作为育苗基质[8,9]。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也可作为水果食用,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无土栽培的面积逐步增加。大量的有机基质正在开发,如食用菌菇渣、作物秸秆、醋渣等[1021]。加拿大用锯末,以色列用牛粪和葡萄渣,英国用椰子壳等均或得良好效果[2225]。本实验研究了椰糠、草炭以及蛭石按照不同比例复合后复合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其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黄瓜幼苗生长的理想配方,为椰糠合理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处理
试验于2013年4月至6月在大学试验基地的连栋温室中进行。供试黄瓜品种为`津春2号`。实验所用的椰糠基质、草炭以及蛭石,均由镇江培蕾有机肥有限公司提供,试验方案中各基质配比见表11。复合基质的理化性状分析参见表12。各处理的容重在0.12~0.25gcm3之间,并且随着复合基质中椰糠基质含量的增加(从T1处理到T3处理)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随着椰糠基质含量的增加,各处理的持水孔隙逐渐减小,添加椰糠基质使得通气孔隙增加,但是随着椰糠含量的增加,通气孔隙呈下降趋势;随着椰糠含量的增加,PH和呈上升趋势,EC呈下降趋势。
选取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浸种、催芽,催芽后进行播种。育苗容器采用72孔穴盘,每穴播1粒种子,每处理播72株,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 三叶一心后进行移栽,装盆。每处理21株,在容器中培养。一周后进行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生物量,光合参数的测定。以后每周测定一次,共进行4次。光合参数的测定是在牌楼试验基地进行活体测量。在这期间配置培养液对植株进行管理,由于黄瓜植株是藤蔓类,要进行拉秧处理。
表11 复合基质的体积配比(v/v)
Table 11 Proportion of compound substrates (percentage by volume)
基质配方
Substrate formula
椰糠
Coconut coir
草炭
Peat
蛭石
Vermiculite
T1
2
4
3
T2
4
2
3
T3
6
0
3
CK
0
6
3
表12椰糠复合基质物理性状
处理
Treatment
干容重
Dry bulk density
(gcm3)
饱和状态容重
Saturated bulk density
(gcm3)
总孔隙
Total porosity
(%)
通气孔隙
Aeration porosity
(%)
持水孔隙
WaterHolding porosity
(%)
水气比
WHP/AP
PH
EC
T1
0.20
0.78
70.3
12.7
57.6
4.5
5.69
1.3
T2
0.19
0.74
66.7
10.8
55.9
5.7
5.88
1.25
T3
0.15
0.7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