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菊品种的抗寒性评价
本实验以15个切花菊品种为试材,通过对其在冬季生长过程中的脚芽状态以及脚芽叶片相关生理指标测定,对其抗寒性进行评价,并探讨菊花脚芽发生数量与抗寒能力的关系。根据脚芽发生数量与相对电导率的大小筛选出抗寒性强的‘寒菊雪中花’、抗寒性中等的‘晚草莓’及抗寒性弱的‘白衣天使’。通过测定3个抗寒性不同品种的脚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脚芽发生数量越多的品种其SOD活性越大,MDA含量越少。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2 方法 2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
1.3 数据处理 3
2 结果与分析3
2.1 不同品种的脚芽生长情况分析 3
2.2 不同品种脚芽发生数量与相对电导率的关系4
不同品种脚芽发生数与SOD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关系5
3 讨论 6
3.1 不同脚芽发生数量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6
3.2 不同脚芽发生数量对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7
参考文献7
切花菊品种的抗寒性评价
引言
引言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切花菊的周年生产及供应,但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切花菊的冬季生产需利用设施进行加温处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因而,选育具有花期晚、抗寒性强的切花菊品种是菊花育种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于菊花抗寒性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如郑路等[1]通过测定菊花营养成分的含量研究了菊花营养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白永霞等[2]通过对地被菊露地越冬期间的叶片、脚芽和根在越冬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了抗寒性与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许瑛和陈发棣[3]研究了8个小菊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及其抗寒适应性。冯楠楠等人[4]比较6种绣线菊抗寒能力,发现金山气孔密度最高,极显著地高于其他5种,金焰、石棒、柳叶、毛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华北的气孔密度差异不显著,金山绣线菊的抗寒性最差,其余5种抗寒性相对较强,但相差不大。李云等[5]通过对秋白菊叶片进行低温锻炼,测得经过低温锻炼的菊花叶片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比对照减小,而脯氨酸含量、SOD和5`核苷酸酶活性比对照增加,说明低温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菊花植株的抗寒性。田彦彦[6]经研究表明水杨酸可从多方面缓解低温对菊花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菊花的抗寒性。李娜等研究发现切花寒菊可通过提高自身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来抵抗低温胁迫,且调节能力‘寒黄’强于‘寒紫’、管状花强于舌状花,两个品种小花出现冻害的极限低温在6°C以下,而9°C甚至6°C是寒菊花期出现生理障碍的转折点。徐基艳等[7]通过对地被菊5个品系的MDA、SOD、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5个生理生化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抗寒能力大小。Anderson和Gesick[8]通过统计秋季菊花脚芽的数量确定了不同品种的抗寒性。
本实验以菊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品种菊花脚芽的生长情况统计,探讨不同品种菊花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为菊花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来源于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的15份切花菊品种,分别为‘寒菊雪中花’、‘紫寒小菊’、‘寒菊花店’、‘紫红晚花’、‘寒菊2’、‘寒小白’、‘史泰白’、‘韩4’、‘韩2’、‘晚草莓’、‘香槟红’、‘白衣天使’、‘清露’、‘小菊双色’、‘威尼斯’。
1.2 试验方法
1.2.1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南京温度的变化
南京地区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的旬平均温度及旬最低温度见图1(来自于江苏省气象局数据)。整个秋冬季南京市平均温度为5.8℃。从2013年l0月中旬开始,温度持续下降,12月初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出现寒潮天气,降温幅度较大,12月18日出现当年日最低温度4.5℃ 。2014年1月初再次出现寒潮天气,1月中旬气温开始回升。
图1 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南京地区旬平均气温及最低气温
Fig.1 The average and lowest temperature per ten days of Nanjing during October,2013 and February,2014
1.2.2 田间数据测量和收集
于2013年1112月在菊花基地统计或测量各品种菊花脚芽的数量、平均长度,最宽直径、平均直径,记录数据并进行编组区别,3次重复,以减小误差。
1.2.3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每个处理取5片叶,用打孔器开叶脉部分打48个孔,样本切后,先用去离子水清洗,再平均置于3个盛有15 mL去离子水的试管中,每个试管16片小圆片。装好后用封口膜封口,室温下静置3 h,之后用数字电导仪测定初电导值(c1);然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煮沸20 min,组织死亡和电解质释放完全后测定终电导值(c 2)。相对电导率(REL) 计算公式:REL=( c l/c 2)×100。
1.2.4挑选典型品种
分析脚芽发生数量与相对电导率的关系,挑选出3类典型品种,分别为抗寒力强品种、抗寒力一般品种、抗寒力弱的品种。测定3类品种MDA、SOD等生理指标。
1.2.5 干鲜比的测定
每组中每片叶片避开叶脉部分用打孔器取15个孔,重复3次;以15个小孔叶片为小组,测量其重量m1(鲜重)并记录;采取烘干法,烘干后再次称量m2(干重)。干鲜比M=m2/m1。每类菊花品种求其干鲜比平均值。
1.2.6 MDA和SOD的测定
每个处理取5片叶片,随机称取3个重复,每个重复称取0.3g,将样品在冰浴的研钵中研磨,加入1 mL pH 7.8的磷酸缓冲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再加2 mLpH 7.8的磷酸缓冲液将研钵冲洗干净。在10000×下离心20min,粗酶液用于MDA、SOD的测定。MDA测定参考张宪政等[9]的方法;SOD测定参考李柏林和梅慧生[10]的方法,根据SOD抑制NBT的光化还原原理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测定的膜透性和酶活性数据及相对电导率,在Excel2007中作图。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2 方法 2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
1.3 数据处理 3
2 结果与分析3
2.1 不同品种的脚芽生长情况分析 3
2.2 不同品种脚芽发生数量与相对电导率的关系4
不同品种脚芽发生数与SOD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关系5
3 讨论 6
3.1 不同脚芽发生数量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6
3.2 不同脚芽发生数量对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7
参考文献7
切花菊品种的抗寒性评价
引言
引言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切花菊的周年生产及供应,但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切花菊的冬季生产需利用设施进行加温处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因而,选育具有花期晚、抗寒性强的切花菊品种是菊花育种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于菊花抗寒性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如郑路等[1]通过测定菊花营养成分的含量研究了菊花营养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白永霞等[2]通过对地被菊露地越冬期间的叶片、脚芽和根在越冬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了抗寒性与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许瑛和陈发棣[3]研究了8个小菊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及其抗寒适应性。冯楠楠等人[4]比较6种绣线菊抗寒能力,发现金山气孔密度最高,极显著地高于其他5种,金焰、石棒、柳叶、毛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华北的气孔密度差异不显著,金山绣线菊的抗寒性最差,其余5种抗寒性相对较强,但相差不大。李云等[5]通过对秋白菊叶片进行低温锻炼,测得经过低温锻炼的菊花叶片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比对照减小,而脯氨酸含量、SOD和5`核苷酸酶活性比对照增加,说明低温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菊花植株的抗寒性。田彦彦[6]经研究表明水杨酸可从多方面缓解低温对菊花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菊花的抗寒性。李娜等研究发现切花寒菊可通过提高自身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来抵抗低温胁迫,且调节能力‘寒黄’强于‘寒紫’、管状花强于舌状花,两个品种小花出现冻害的极限低温在6°C以下,而9°C甚至6°C是寒菊花期出现生理障碍的转折点。徐基艳等[7]通过对地被菊5个品系的MDA、SOD、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5个生理生化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抗寒能力大小。Anderson和Gesick[8]通过统计秋季菊花脚芽的数量确定了不同品种的抗寒性。
本实验以菊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品种菊花脚芽的生长情况统计,探讨不同品种菊花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为菊花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来源于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的15份切花菊品种,分别为‘寒菊雪中花’、‘紫寒小菊’、‘寒菊花店’、‘紫红晚花’、‘寒菊2’、‘寒小白’、‘史泰白’、‘韩4’、‘韩2’、‘晚草莓’、‘香槟红’、‘白衣天使’、‘清露’、‘小菊双色’、‘威尼斯’。
1.2 试验方法
1.2.1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南京温度的变化
南京地区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的旬平均温度及旬最低温度见图1(来自于江苏省气象局数据)。整个秋冬季南京市平均温度为5.8℃。从2013年l0月中旬开始,温度持续下降,12月初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出现寒潮天气,降温幅度较大,12月18日出现当年日最低温度4.5℃ 。2014年1月初再次出现寒潮天气,1月中旬气温开始回升。
图1 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南京地区旬平均气温及最低气温
Fig.1 The average and lowest temperature per ten days of Nanjing during October,2013 and February,2014
1.2.2 田间数据测量和收集
于2013年1112月在菊花基地统计或测量各品种菊花脚芽的数量、平均长度,最宽直径、平均直径,记录数据并进行编组区别,3次重复,以减小误差。
1.2.3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每个处理取5片叶,用打孔器开叶脉部分打48个孔,样本切后,先用去离子水清洗,再平均置于3个盛有15 mL去离子水的试管中,每个试管16片小圆片。装好后用封口膜封口,室温下静置3 h,之后用数字电导仪测定初电导值(c1);然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煮沸20 min,组织死亡和电解质释放完全后测定终电导值(c 2)。相对电导率(REL) 计算公式:REL=( c l/c 2)×100。
1.2.4挑选典型品种
分析脚芽发生数量与相对电导率的关系,挑选出3类典型品种,分别为抗寒力强品种、抗寒力一般品种、抗寒力弱的品种。测定3类品种MDA、SOD等生理指标。
1.2.5 干鲜比的测定
每组中每片叶片避开叶脉部分用打孔器取15个孔,重复3次;以15个小孔叶片为小组,测量其重量m1(鲜重)并记录;采取烘干法,烘干后再次称量m2(干重)。干鲜比M=m2/m1。每类菊花品种求其干鲜比平均值。
1.2.6 MDA和SOD的测定
每个处理取5片叶片,随机称取3个重复,每个重复称取0.3g,将样品在冰浴的研钵中研磨,加入1 mL pH 7.8的磷酸缓冲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再加2 mLpH 7.8的磷酸缓冲液将研钵冲洗干净。在10000×下离心20min,粗酶液用于MDA、SOD的测定。MDA测定参考张宪政等[9]的方法;SOD测定参考李柏林和梅慧生[10]的方法,根据SOD抑制NBT的光化还原原理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测定的膜透性和酶活性数据及相对电导率,在Excel2007中作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