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不同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目录
1 引言 1
1.1 大豆的概况 1
1.2 大豆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1
1.3 大豆性状相关性研究的展望 2
1.4 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2 实验的材料和方法 3
2.1 实验材料 3
2.2 分析软件 3
2.3 实验方法 3
2.4 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测量指标 3
3 结果与分析 4
3.1 大豆不同品种株型性状的比较分析 4
3.2 大豆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5
3.3 大豆不同品种病害性状的比较分析 6
3.4 大豆不同品种籽粒光泽的比较分析 6
3.5 大豆不同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7
3.6 品种代表性分析 9
4 讨论 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1.1 大豆的概况
大豆的用途广泛。营养物质全面,丰富。在全球范围内需求量大。近年来,我国由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大豆进口国家。我国的大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提高大豆的产能的任务迫在眉睫。其原因除了种植户的减少外,大豆的亩产量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有关大豆的相关研究,在大豆的产量与质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21世纪以后,随着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大豆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育种水平和育种技术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1]。东北地区的大豆是全国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这得益于东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淮安地区大豆种植条件一般,若要提高产量,必须从技术方面解决。
1.2 大豆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现状
产量一般用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有效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来表示。这是一个是由多种农艺性状互作形成的综合指标,大豆各产量因子更加好,则产量明显提高,了解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才能实现大豆的增产[2]。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科学家就已经对大豆的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杨庆凯等人研究了相关农艺性状发现,植株高度适中、分枝数不多、主茎结荚密、结荚多、粒茎比高的农艺性状和高产大豆品种的相关性[3]。赵爱莉等研究了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等农艺性状与遗传、环境之间的相关性,而在株高与分枝数等性状对表型的制约中基因起主要作用,而环境也有减弱相关性的作用[4]。王彩洁等对大豆品种的产量与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与主成分分析,依据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产量与有效分枝、有效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等农艺性状呈正相关关系。大豆产量主要决定于有效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有效分枝和底荚高度,与株高、生育日数和主茎节数没有相关性[5]。
王秋玲等人研究发现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有效荚数、株高、单株粒数、底荚高、分枝数;而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主茎节数、株高、百粒重、底荚高、分枝数[6]。
韩秉进等人发现效荚数方对增产效果显著,而株高与百粒重的增产效果不明显[7]。但是张海泉研究发现大豆的株高与大豆的产量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静广利提出株高不是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而是影响生育期、分枝数等其它与产量关系密切的农艺性状来实现对产量的间接效应[8]。姜永平等研究发现对春大豆的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粒数、百粒重[9]。而夏大豆的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重等农艺性状对大豆的产量影响比较大,并且大豆的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之间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宋启建研究发现夏大豆农艺性状,荚数、株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对大豆的产量比株高、节数、分枝数及生育期对大豆的影响更大[10]。宋启建与韩秉进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汪宝卿研究发现亚有限和有限生长型的大豆品种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粒重与产量显著正相关,茎粗和大豆的产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对无限生长型大豆品种来说,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数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均极显著正相关。在亚有限和无限生长型大豆品种中,产量分别与茎极显著正相关。李殿祥认为,茎秆粗壮对于抗倒伏有一定的正向作用[11]。在黄淮海地区,亚有限和有限生长型品种占当前常规栽培品种的90%以上,茎粗与产量的显著关系说明黄淮海地区大豆的抗倒伏性可能对产量有重要的影响[12]。
1.3 大豆性状相关性研究的展望
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努力通过分子技术来培育出高产,抗病的品种。 据大豆主要数据库Soybase资料显示,目前已有56个农艺性状:如与产量有关的株高、开花期、成熟期、光周期不敏感、倒伏性等;产量构成因子的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等;与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瘁死综合症、大豆根结线虫病、菌核病及玉米钻心虫等病虫害抗性有关的性状;与籽粒品质有关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亚麻酸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等;与抗逆性有关的耐铝性、耐旱性、耐渍性等[13]。
汪潇琳等发现大豆GmAGL15基因在大豆的幼胚形成时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基因在幼胚形成时期呈现出先上升后瞬时下降的表达状况的变化,他认为该基因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够调控与贮藏蛋白合成等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个信息对大豆品质育种有非常重要的知道意义[14]。
1.4 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大豆种植区分布广泛。各个地区的环境不同,产量也会受到影响。淮安地区的大豆种植存在单产低,质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因此在淮安地区大豆的产量是一个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的性状[6]。它的遗传力较弱,很难通过直接选择的方法得到持续高产的植株。而农艺性状的遗传力稍强,可以通过大豆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来得到可以持续高产的大豆品种。为提高淮安地区的大豆产量提供依据。本实验通过对大豆植株的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单株荚数,有效荚,无效荚,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褐斑粒率,虫蚀粒率,完好粒率,种皮色。等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为找出决定大豆产量的相关基因提供依据。
2 实验的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供试品种:阜0439,石豆7号,华豆10号,商豆1201,K004-3,中黄13。大豆样品由淮安农科院提供。
2.2 分析软件
本次实验统计相关部分所使用的软件为Excle2003。相关性分析部分所用软件为spss19.0。
2.3 实验方法
在淮安市农科院试验田种植阜0439,石豆7号,华豆10号,商豆1201,K004-3,中黄13等实验品种,设置3个分组,测量并记录植株的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单株荚数,有效荚,无效荚,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褐斑粒率,虫蚀粒率,完好粒率,种皮色,脐色,粒型,籽粒光泽。利用Excle2003与SPSS19.0软件对这些数据 进行进行统计分析与相关性分析。从而研究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大豆不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研究所用的6个品种代表了主要农艺性状较高差异时植株产量的影响变化
株高最高的品种是石豆7号。平均株高达到95.1cm,其亩产为183.9kg。株高最低的是中黄13,平均株高为55.3cm,其亩产为191.31kg。株高相差较大,产量与品种显著性较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7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