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量及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目录
1 引言 1
1.1 大豆重要性状遗传研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1
1.2 大豆育种的发展 2
1.3 产量性状相关研究 2
1.4 夏大豆的农艺性状 3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
2 材料与方法 4
2.1 供试材料 4
2.2 实验方法 4
2.3 测定内容 4
2.4 数据分析 5
3 结果与分析 5
3.1 大田种植的夏大豆农业性状的测定 5
3.2 大田种植的夏大豆农业性状的相关分析 9
4 讨论 11
4.1 相关分析 11
4.2 品种代表分析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大豆通称黄豆,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栽培,也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经拥有五千年的栽培历史,古称菽,我国的主产区在东北,是一种种子富含植物蛋白质的经济农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为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 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出现。
1.1 大豆重要性状遗传研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大豆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平均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90%。自21世纪以后,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消费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生产增长速度,因此我国大豆缺量一直巨大,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大幅一直增长,成为大豆、油粕和豆油的全面进口国,近几年我国每年大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的总进口量(包括原豆、豆油、豆粕)均超过2500万吨。据相关的报道,近几年我国大豆的消费对国际大豆市场依赖度已接近或超过60%。2009年,我国大豆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的大豆产量仅为1450万吨,同期进口量却达到4255.2万吨,国外进口量是国内产量的2.93倍。虽然国内大豆的消费量一直不断增长,但因为可以依赖进口,我国的大豆生产并没有得到发展的动力,即消费并没有促进生产(周新安2007)。作为大豆消费量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进口大豆产量的增长与国内大豆产量持续低迷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大豆产业已经濒临不安全状态,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已经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相对于水稻、玉米等作物,导致我国大豆竞争力下降、对进口过度依赖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然而,因为我国对大豆的科研投入不够、大豆农业科技低下而造成的我国大豆亩产水平偏低,产品品质低,含油率低、含水量高、杂质高等弊端,一直是致使我国国产大豆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优势。
大豆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油和经济作物,是人类获取植物蛋白与植物油的主要来源。由于大豆籽粒中含有多种微量生物活性成分,大豆食品以及已大豆为原料制作的大豆养生食品遭到人们广泛的追捧,世界对大豆的需求也就愈来愈大。目前大豆和其他高产的经济作物相比,相对产量偏低,亩产经济微薄,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放弃种植大豆,而改种其他高收益的农副产品,提高大豆产量潜力和经济效益是大豆育种的重要任务。产量是一个综合性状,受多个形态、生理以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一个品种的优劣决定于其如何整合各种优异性状,最终表现为高产或者高营养[1]。
1.2 大豆育种的发展
我国大豆科研工作者未来的主要任务就是选育出高产以及优产的大豆品种 ,现代新型技术和知识(分子标记、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等)都可以为培育优质大豆服务。从国内外大豆育种的趋势,未来大豆育种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新品种的适应能比肯定比以往更强,适合更多不同的天气气候,播种期的跨度也更长。(2)由于现在土地比较稀缺,会出现新的大豆播种技术,不同于传统栽种方法。(3)随着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以及需求量的大幅增加,产量的增长是大豆科研工作者未来的长期育种目标。
1.3 产量性状相关研究
高产一直是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产量是由多种农艺性状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指标,一般用单位面积株数、单荚粒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来表示。大豆的各农艺性状得到提高,则产量将明显提高[2],只有具体分析每一个性状,才能明确增产的主要原因所在。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大豆科研工作者对大豆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大量研究。杨庆凯等研究了相关农艺性状发现,植株高度适中、分枝数不多、主茎结荚密、结荚多、粒茎比高的类型是高产大豆品种的特征[3]。赵爱莉等研究了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等性状与遗传、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株高与分枝数等性状对表型的制约中基因起主要作用,而环境起着减弱的作用[4]。王彩洁等对大豆品种的产量与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产量与有效分枝、有效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正相关关系。大豆产量主要决定于有效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有效分枝和底荚高度,与株高、生育日数和主茎节数没有相关性[4]。
近几年在大豆农艺性状上的研究进展,韩秉进等[5]认为提高大豆产量主要应增加有效荚数,百粒重和株高增产效应较小。而张海泉[8]对 10 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大豆品种的 23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株高与产量关系最密切。静广利[7]发现株高对产量的影响是通过生育期、分枝数等其它农艺性状实现对产量的间接效应。姜永平等[6]认为春大豆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而夏大豆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对产量直接作用较大,且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宋启建等[9]在对长江中游夏大豆研究后发现,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荚数/株数、百粒重)关系相关程度大于产量与形态性状(株高、节数、分枝数)及生育期的相关程度。韩秉进等[5]对黑龙江3 个当地品种研究与上述结论一致。
1.4 夏大豆的农艺性状
夏大豆的农艺性状是指农业生产有关的状态和特征,如产量、含油率等。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学性状。包括有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支,单株荚数(有效荚,无效荚),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紫斑粒率,褐斑粒率,虫食粒率,完好粒率,种皮色,脐色,粒型,籽粒光泽以及小区计产。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夏大豆是我国的特产之一,它营养分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氨基酸等,还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等。目前,大豆出口外销及内销都很受欢迎。与收获的籽粒大豆相比,夏大豆种植周期短,投资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我国部分地区农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和重要经济来源。淮安属淮北夏大豆种植区。目前大豆存在品质差产量低的问题,并且淮安地区关于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报道较少,故做本次实验。
本实验主要是以大豆植株个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在相同条件下(淮安农科院)种植的不同品种的夏大豆,研究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荚数,单株无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褐斑粒率,虫食粒率,紫斑粒率,完好粒率,种皮色,脐色,粒型,籽粒光泽以及小区计产等农艺性状与产量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SPSS等软件建立相关数据模型。
实验仪器:脱粒机、直尺、电子天平秤。
分析软件有:SPSS,EXCEL
2.2 实验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7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