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球白菜群体中维生素c性状遗传分析

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以不结球白菜高维生素C材料‘乌塌菜’和低维生素C材料‘二青’杂交组合的P1、P2 、F1 、B1、 B2 和F2 共6个世代群体为材料,对不结球白菜总维生素C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群体中总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E-1),在B1、B2 和F2 这3个家系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48%、1.73%、28.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15%、80.92%和30.6%,可见总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比较复杂,以多基因遗传控制为主。因此在不结球白菜高维生素C含量品种选育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同时不结球白菜维生素C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要注重环境影响。
目录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3
1.1供试材料 3
1.2方法 3
1.2.1总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3
1.2.2叶绿素含量的测定4
1.2.3统计分析4
2.结果与分析4
2.1总维生素C含量的次数分布4
2.2遗传模型的适应性检验5
2.3遗传参数估计6
2.4维生素C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7
讨论7
4.总结8
致谢8
参考文献8
不结球白菜群体中维生素C性状遗传分析
引言
genetic analysis
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南方普遍栽培的主要蔬菜。近年来不仅北方大面积栽培,而且东南亚、日本、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广泛引种[1]。国内外学者对不结球白菜的研究也予以高度重视。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又名维生素C,是动植物体内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一种物质可以作为辅酶在植物光合作用、细胞分裂和生长代谢中发挥着重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作用[24],同时AsA也是植物和大多数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减轻膜损伤[59]。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AsA含量,从而改良植物营养品质和提高抗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对于不结球白菜遗传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农艺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方面,对不结球白菜主要营养品质,如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等性状的遗传效应、基因互作方式及遗传参数的研究也有报道[101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结球白菜品质育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主要营养品质之一,对不结球白菜中维生素C的遗传研究,能够进一步增加有效的分子标记数量,对培育高AsA含量的不结球白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品质性状多为数量性状,但在近年的遗传研究和育种中,发现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效应大小上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甚至表现出主基因的特性[12]。目前看来,对于不结球白菜维生素C性状QTL的基础研究还不能满足育种的需要,因此,需要不结球白菜维生素C性状开展精细定位,加速不结球白菜维生素C含量的分子机理研究。本研究能够通过进行总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分析为进一步增加有效的分子标记数量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为不结球白菜高维生素C含量品种的选育提供可靠依据。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大学卫岗校区生科楼温室和大学江浦园艺实验站中进行。 ‘二青’、‘乌塌菜’于2012年10月20日进行露天栽培。以不结球白菜高维生素C含量材料‘乌塌菜’和低维生素C含量材料‘二青’为亲本,杂交获得F1及F2 、F4群体,利用F1与‘乌塌菜’回交获得BC1群体,F1与‘二青’回交获得BC2群体,即P1、P2、F1、B1、B2、F2、F4代群体。
1.2方法
试验在大学江浦农场园艺实验站进行。选用品质性状有较大差异且基因型纯合的高维生素C含量材料‘乌塌菜’和低维生素C含量材料‘二青’为亲本,通过连续的自交获得F4群体。在严格隔离条件下配制杂交组合P1 、P2,得F1杂交种子,同时获得亲本自交种子。此后播种上述材料,在严格隔离条件下通过自交获得F2 世代材料,同年秋以组合为单位播种F2 世代的种子,材料器官成熟时,除去边株,随机取样,以单株为单位测定其维生素C含量,随后用F2连续自交获得F3以及F4代,测量F4代维生素C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
2014年1月5日,分别对‘二青’‘乌塌菜’和杂交F4的叶片进行取样,将叶片擦拭洁净,称重并记录,液氮预冷处理,然后放入-70 ℃冰箱中保存备用。2014年1月10日,用叶绿素仪对F4代样本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取每株相同部位3个点测量,以其平均值作为此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录入对应维生素C含量的表格以待分析比较。
1.2.1 总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含量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取0.2g叶片,加入1.5mlL0.1%草酸研磨,转移至2mL离心管中,12000r离心15min。针筒吸取少量离心后的上清液,经过滤器过滤到干净的离心管中,移液器吸取5μl上样测还原性AsA的含量。又从离心液中另取50μl,加入50μlDTT使用液,摇匀0.5min,于暗反应15min,过滤,上样5μl,245nm检测总AsA含量。另用100mg/L抗坏血酸绘制标准曲线,根据回归方程计算AsA的含量。
1.2.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仪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系数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也就是在叶绿素选择吸收特定波长光的两个波长区域,根据叶片透射光的量来计算测量值。
1.2.3 统计分析 测得的数据通过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6 个世代的总维生素C含量进行分析,比较1 对主基因(A)、2 对主基因(B)、多基因(C)、1 对主基因 + 多基因(D)和2 对主基因 + 多基因(E)共5 类24 种遗传模型的AIC 值,进行遗传模型的适合性测验,包括均匀性检验(U12、U22 和U32)、Smirnov 检验(nW2)和Kolmogorov 检验(Dn)。综合极大似然函数、AIC 值最小和适合性检验的结果选出最优模型,在最优模型下估计主基因和多基因效应值、方差等遗传参数。数据分析采用由大学章元明等提供的计算软件[13],在IBM PC 机上运行。
2.结果与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