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南街区景观调研与改造设计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在全世界快速展开,越来越多的人期望在崭新整洁的城区中生活,那么如何同时兼顾旧城区的保护和改造发展,是现在很多城市在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难题。旧城区居民的意识改变和开发商们利益驱动相互作用,中国的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环节。本论文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分析现有旧城改造方法以及今后发展走向,以南京老城南街区为例调查,讨论对于历史文物和人口高度密集、生活不便的居民区混合构成的老旧城区的改造设计。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前言 2
1旧城改造 2
1.1旧城改造定义及内容 2
1.2国内外旧城改造情况 2
1.3旧城区的改造方法 3
2现状调研与分析 4
2.1研究背景 4
2.2研究目的 4
2.3已有研究 4
2.4场地现状 5
2.5分析方法 5
2.6现状分析 7
3门西东南地块改造设计 7
3.1地块现状 7
3.2现状分析 12
3.3改造设计依据及原则 15
3.4整体改造建议 15
3.5步行街改造设计意向 17
3.6地块改造设计 19
3.7经济技术指标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附图1 规划区域现状图 21
附图2 建筑立面及铺装颜色 22
附图3 平面图 23
附图4 鸟瞰图 24
附图5 楼层分布及住户数量平衡 25
附图6 空间关系及剖面图 26
附图7 节点细部效果图1 27
附图8 节点细部效果图2 28
南京老城南街区景观调研与改造设计
引言
前言
旧城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不仅仅限于新城区的居住、休闲、通勤等一般功能,她们通常拥有长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老城文化,保留着在那里成长的人们的记忆。但是现在,一些楼房老旧、设施不齐全、交通不便利的旧城区好像阻碍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了新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区放弃了旧城区。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旧城区并不能完全舍弃,她的外在、设施等可以改造而她的底蕴是需要我们保护并用以方法来发展的
1旧城改造
1.1旧城改造定义及内容
旧城改造,是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繁荣的要求,衰落的区域重新规划,投资,使用保护、改造、拆除等其他手段,改变城市产业的分布、人口等其他因素的分布,以期达到较为合理的状态,使城市重新发展和繁荣,从而适应与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将城市中己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例如,对建筑单体来说,是对建筑外部进行修缮,并改造其内部空间以适应人们生活的需要;在拆除旧建筑后应考虑新建筑与原有环境的融合;清理占用街道的违规建筑,以增加必要的公共空间;进行道路系统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绿地以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总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城市功能、达到城市结构调整,改善城市环境,更新物质设施,促进城市文明。
1.2国内外旧城改造情况
我国在旧城区的改造方面,需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并将其发展扩大。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可借鉴国外城市的一些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结合改造城市的特色及现状,积极地探索与实践,改造出城市独有的特色。
1.2.1 美国亚特兰大市
亚特兰大市虽然是一个以交通、办公便利为目的发展、面向经济的城市,但是规划部门在面对旧城区改造方面还是遵守了一定的原则,通过一个《综合保存计划》的法令将旧城区的历史建筑划分为三个部分:地标性建筑物及区域、历史性建筑及区域、保护性区域,并且规定政府每年必须将所有建筑区域重新进行经济评估否则将会降低等级。
1.2.2美国西雅图市
西雅图市被美国人认为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虽然它并不是以拥有有名的历史建筑的城市而著名,但是它在保护、发展和塑造形象上都是值得各个城市借鉴学习的。西雅图市市议会在不断探索中找到一个平衡,他们通过了一项《市民选择计划》,严格限制市内的土地使用,并且市民能对即将修建建筑的高度和容积率提出限制要求[1]。这是一个市民和规划部门通力合作进行的市区改造。
1.2.3美国丹佛市
丹佛市在经过一段盲目发展矿产、房产以及筑建高楼大厦的偏轨式地发展后,逐渐发现旧城区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需要学界出策、政界出力、商界出资三个方面同时发力才能推动旧城区改造。同时意识到旧城区商业街作为一个景点同时又是居民点,所带来的利益并不局限于居民更包括丹佛市[2],以此想法进行发展使得丹佛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拥有自己的理念和方向。
1.2.4德国格腊市
德国以重工业出名,格腊市也是二战后需要从工业时代转向后工业时代的城市,所以他们所谓的旧城区与普通的历史文化产物有所不同,是工业时期遗留的建筑和区域。规划选择了建设宜居城市、开发建筑的居住用商用等混用功能、完善交通体系,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更新市区活力[3],是另一种旧城改造的想法。
1.2.5 伊朗科曼沙市
在改造过程中当地的设计师认为,从建筑的角度来看,在改造历史建筑的时候需要“修旧如旧”,但是在旧城区修建新的建筑物时不应该完全照搬制作出赝品建筑,从而使得真品建筑的宝贵价值被削弱[4]。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协调性并非来自于二者细节的一致性,而主要来自于建筑体量长宽高的比例和立面各种几何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只要这两种比例一致,观者的感受就会趋于一致,这也就保证了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协调性,所以,首先要明确传统建筑的整体比例和立面构成比例[5]。
1.3旧城区的改造方法
1.3.1“织补式”旧城改造(江苏省苏州市旧城区景观改造)
城市织补,是通过将现有的老城区的各个点与周遭的环境作为设计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运用统一的设计方法和思想,遵循历史的足迹,尊重旧区内人的生存,通过运用各种城市设计的手法,弱化因为城市发展而导致的破碎化片段化的产生对旧城的影响,让旧城区恢复以往的良好历史城市风貌。织补城市,首先是指的织补生活,即城市中的人所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其次才是织补建筑、环境、景观[6]。城市织补至少应该遵循三个原则:高度控制与高密度的城市肌理保护;探索新的城市建筑类型;营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场所[7]。总体来说,国内的城市规划界的“织补城市”理论在研究和实践均偏重于宏观的规划或者建筑方面的织补,对于景观方面的织补理论还待加强和研究。
景观织补,可以分为景观建筑织补和绿地织补两种类型。景观建筑织补是相对与普通意义上的建筑织补而言,更倾向于运用片段式的建筑如建筑构件与景观相配合,不是单纯的建筑织补。而对于绿地织补,植物可以柔化建筑的硬线条,打破建筑僵硬的感觉,丰富的建筑的构成,使建筑物的景观丰富多变、和环境相宜,因此,建筑周围植物配置往往要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8]。因为植物的尺度没有一定的界限,不像建筑一样有严格的控制,因此对于尺度较差而且不易修补完整的老街区来说植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建筑来修补建筑,就要考虑到新建筑与旧建筑之间的关联,从而关联到实际操作中难易程度的把握而植物本身作为软介质的特殊性,替代建筑来修补老街区,会缓解片段破碎区的肌理冲突。在旧城区内,垂直立面参差不齐,这样植物作为十分合适的介质,来美化天际线使建筑边线变成优美的轮廓线;另外,一些过高的建筑因为无法拆除,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亦或是建筑密度让人视觉拥挤,运用植物也可以缓解和优化人的视觉环境。最后,植物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它能反映当地的自然气候特征,江南的温婉优雅以及北方的粗犷大气,这样也能够很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城区的历史地理风貌,让每个不同的城市都带有自己的景观风格。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前言 2
1旧城改造 2
1.1旧城改造定义及内容 2
1.2国内外旧城改造情况 2
1.3旧城区的改造方法 3
2现状调研与分析 4
2.1研究背景 4
2.2研究目的 4
2.3已有研究 4
2.4场地现状 5
2.5分析方法 5
2.6现状分析 7
3门西东南地块改造设计 7
3.1地块现状 7
3.2现状分析 12
3.3改造设计依据及原则 15
3.4整体改造建议 15
3.5步行街改造设计意向 17
3.6地块改造设计 19
3.7经济技术指标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附图1 规划区域现状图 21
附图2 建筑立面及铺装颜色 22
附图3 平面图 23
附图4 鸟瞰图 24
附图5 楼层分布及住户数量平衡 25
附图6 空间关系及剖面图 26
附图7 节点细部效果图1 27
附图8 节点细部效果图2 28
南京老城南街区景观调研与改造设计
引言
前言
旧城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不仅仅限于新城区的居住、休闲、通勤等一般功能,她们通常拥有长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老城文化,保留着在那里成长的人们的记忆。但是现在,一些楼房老旧、设施不齐全、交通不便利的旧城区好像阻碍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了新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区放弃了旧城区。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旧城区并不能完全舍弃,她的外在、设施等可以改造而她的底蕴是需要我们保护并用以方法来发展的
1旧城改造
1.1旧城改造定义及内容
旧城改造,是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繁荣的要求,衰落的区域重新规划,投资,使用保护、改造、拆除等其他手段,改变城市产业的分布、人口等其他因素的分布,以期达到较为合理的状态,使城市重新发展和繁荣,从而适应与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将城市中己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例如,对建筑单体来说,是对建筑外部进行修缮,并改造其内部空间以适应人们生活的需要;在拆除旧建筑后应考虑新建筑与原有环境的融合;清理占用街道的违规建筑,以增加必要的公共空间;进行道路系统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绿地以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总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城市功能、达到城市结构调整,改善城市环境,更新物质设施,促进城市文明。
1.2国内外旧城改造情况
我国在旧城区的改造方面,需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并将其发展扩大。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可借鉴国外城市的一些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结合改造城市的特色及现状,积极地探索与实践,改造出城市独有的特色。
1.2.1 美国亚特兰大市
亚特兰大市虽然是一个以交通、办公便利为目的发展、面向经济的城市,但是规划部门在面对旧城区改造方面还是遵守了一定的原则,通过一个《综合保存计划》的法令将旧城区的历史建筑划分为三个部分:地标性建筑物及区域、历史性建筑及区域、保护性区域,并且规定政府每年必须将所有建筑区域重新进行经济评估否则将会降低等级。
1.2.2美国西雅图市
西雅图市被美国人认为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虽然它并不是以拥有有名的历史建筑的城市而著名,但是它在保护、发展和塑造形象上都是值得各个城市借鉴学习的。西雅图市市议会在不断探索中找到一个平衡,他们通过了一项《市民选择计划》,严格限制市内的土地使用,并且市民能对即将修建建筑的高度和容积率提出限制要求[1]。这是一个市民和规划部门通力合作进行的市区改造。
1.2.3美国丹佛市
丹佛市在经过一段盲目发展矿产、房产以及筑建高楼大厦的偏轨式地发展后,逐渐发现旧城区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需要学界出策、政界出力、商界出资三个方面同时发力才能推动旧城区改造。同时意识到旧城区商业街作为一个景点同时又是居民点,所带来的利益并不局限于居民更包括丹佛市[2],以此想法进行发展使得丹佛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拥有自己的理念和方向。
1.2.4德国格腊市
德国以重工业出名,格腊市也是二战后需要从工业时代转向后工业时代的城市,所以他们所谓的旧城区与普通的历史文化产物有所不同,是工业时期遗留的建筑和区域。规划选择了建设宜居城市、开发建筑的居住用商用等混用功能、完善交通体系,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更新市区活力[3],是另一种旧城改造的想法。
1.2.5 伊朗科曼沙市
在改造过程中当地的设计师认为,从建筑的角度来看,在改造历史建筑的时候需要“修旧如旧”,但是在旧城区修建新的建筑物时不应该完全照搬制作出赝品建筑,从而使得真品建筑的宝贵价值被削弱[4]。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协调性并非来自于二者细节的一致性,而主要来自于建筑体量长宽高的比例和立面各种几何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只要这两种比例一致,观者的感受就会趋于一致,这也就保证了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协调性,所以,首先要明确传统建筑的整体比例和立面构成比例[5]。
1.3旧城区的改造方法
1.3.1“织补式”旧城改造(江苏省苏州市旧城区景观改造)
城市织补,是通过将现有的老城区的各个点与周遭的环境作为设计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运用统一的设计方法和思想,遵循历史的足迹,尊重旧区内人的生存,通过运用各种城市设计的手法,弱化因为城市发展而导致的破碎化片段化的产生对旧城的影响,让旧城区恢复以往的良好历史城市风貌。织补城市,首先是指的织补生活,即城市中的人所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其次才是织补建筑、环境、景观[6]。城市织补至少应该遵循三个原则:高度控制与高密度的城市肌理保护;探索新的城市建筑类型;营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场所[7]。总体来说,国内的城市规划界的“织补城市”理论在研究和实践均偏重于宏观的规划或者建筑方面的织补,对于景观方面的织补理论还待加强和研究。
景观织补,可以分为景观建筑织补和绿地织补两种类型。景观建筑织补是相对与普通意义上的建筑织补而言,更倾向于运用片段式的建筑如建筑构件与景观相配合,不是单纯的建筑织补。而对于绿地织补,植物可以柔化建筑的硬线条,打破建筑僵硬的感觉,丰富的建筑的构成,使建筑物的景观丰富多变、和环境相宜,因此,建筑周围植物配置往往要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8]。因为植物的尺度没有一定的界限,不像建筑一样有严格的控制,因此对于尺度较差而且不易修补完整的老街区来说植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建筑来修补建筑,就要考虑到新建筑与旧建筑之间的关联,从而关联到实际操作中难易程度的把握而植物本身作为软介质的特殊性,替代建筑来修补老街区,会缓解片段破碎区的肌理冲突。在旧城区内,垂直立面参差不齐,这样植物作为十分合适的介质,来美化天际线使建筑边线变成优美的轮廓线;另外,一些过高的建筑因为无法拆除,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亦或是建筑密度让人视觉拥挤,运用植物也可以缓解和优化人的视觉环境。最后,植物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它能反映当地的自然气候特征,江南的温婉优雅以及北方的粗犷大气,这样也能够很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城区的历史地理风貌,让每个不同的城市都带有自己的景观风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