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胁迫对花烛品种‘sonate’野生型和深绿突变体叶片花青素积累的影响

以花烛品种‘Sonate’野生型和深绿突变体为试验材料,进行10℃的低温处理。研究深绿型和野生型植株在低温处理中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深绿型植株的抗寒性比野生型植株强。在10℃低温下,野生型在第4d就出现了萎蔫与卷曲症状,而深绿型在整个低温胁迫期间均没有明显症状。花烛深绿型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与花青素含量测定结果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叶片的MDA含量比较中,野生型MDA含量的增加量明显高于深绿型。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0 引言 1
1材料与方法 2
1.1试验材料 2
1.2试验方法 2
1.2.1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2
1.2.2 花青素含量比较 2
1.2.3 叶片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2
1.2.4 电导率测定 3
2结果与分析 3
2.1 低温胁迫对花烛野生型和深绿型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
2.2 低温胁迫对花烛野生型和深绿型叶片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4
2.3 低温胁迫对花烛野生型和深绿型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6
2.4 低温胁迫对花烛野生型和深绿型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7
3 讨论 8
参考文献 9
低温胁迫对花烛品种‘Sonate’野生型和深绿突变体叶片花青素积累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又名红掌、安祖花、烛台花。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为天南星科(Araceae)花烛属(Anthurium)多年生草本植物,着生有平展的佛焰苞和直立柱状的肉穗花序。因其花形奇特、花色艳丽、花期持久、周年开花、株型优雅等诸多优点,作为盆栽植物和切花花卉,深受全世界消费者喜爱[1]。
花烛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国外从二十世纪40年代开始育种工作,到本世纪初已选育出600多个品种。但由于我国花烛资源较匮乏,主要采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方式来育种,育种周期长,自主选育的品种较少[2]。本实验室在花烛品种‘Sonate’离体培养中筛选出了叶色深绿型突变体,发现其性状与野生型存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显著的差异,因此开展花烛突变体与野生型的研究,比较其与野生型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为花烛深绿型突变材料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花烛喜荫蔽、温热及高湿的环境,生长适温为2028℃,温度低于12℃则容易受到低温伤害而死亡。因此培育耐低温花烛新品种可以提高其适应性和降低温室生产成本。已有研究表明,低温、干旱、强光等非生物胁迫(逆境)对植物花青素积累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花青素对于植物体同样具有保护作用[3]。
花青素(anthocyanidin)又称花色素,是自然界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也是植物花瓣中的主要显色物质,花青素苷(anthocyanin)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植物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是自然状态下花青素与植物体内各种单糖结合而成的糖苷[4]。花青素可用于调控植物叶色、花色及果色,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症等生理功能[3]。
影响花青苷积累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温度。秋天,很多树叶和果实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变红。目前已证实低温可以促进植物花青苷的积累,如:红橙[5]、苹果[6]、葡萄[7]和祁连圆柏[8]。高温能增加花青苷的酰基化水平,促进锦葵色素的增加。有试验研究表明:高温可以促进某些植物花青苷的合成,如草莓和甘蔗[9]。多数植物中,花青苷合成基因会受冷诱导,因此低温(非超低温)可促进花青苷的合成[10]。低温响应因子sfr3、sfr4、sfr6、sfr7突变后抑制花青苷合成基因表达,说明花青苷合成和低温抵抗在调节途径或合成途径是相通的[10]。
目前,国内对于花烛抗冷性的研究较少。高惠兰等研究了低温(4℃)对冷锻炼的盆栽花烛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显示,冷锻炼可以减缓花烛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增强,减少电解质渗出率的增加,可以提高花烛的抗寒性,延长幼苗寒害(4℃)的致死时间2.5天左右[11];乔永旭等同样研究了低温(4℃)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水杨酸溶液对花烛叶片活性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杨酸明显增强了花烛叶片的抗寒能力[12];田丹青等以3个抗寒性不同的花烛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在6℃低温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对不同品种做抗寒性评定[13]。这些研究多集中在4℃和6℃的低温胁迫,这种低温对花烛的生长造成严重伤害,对花烛是一种极端的低温逆境,处理结束之后植株很难恢复正常生长,严重影响花烛的产量,也是生产中应当避免的情况。而对于长时间轻度低温胁迫对花烛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
花青素是花烛叶片中的主要色素,影响叶色深浅,但关于花烛叶片花青素含量高低与其耐低温特性的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探明花烛叶片花青素积累与其耐低温性的关系可以促进耐低温花烛品种的培育。本课题拟通过叶片颜色存在明显差异且耐低温性存在差异的花烛品种‘Sonate’野生型及深绿突变体为材料,通过10℃低温胁迫处理,分析花青素含量与花烛耐低温性的相关性,以期为花烛的耐低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因为10℃是能影响花烛生长的相对较低的温度,也是生产上常会面临的状况。比较10℃低温胁迫下花烛深绿型和野生型的抗寒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适度低温对花烛抗寒性影响的空白,在生产上更具实际意义,也为提高花烛抗寒性和培育抗低温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以定植一年且生长一致、健壮的花烛品种‘Sonate’野生型(the wild type)和叶色突变体深绿型(dark green)植株盆栽苗为材料,均匀浇水,置于光照培养箱内(宁波江南仪器厂GXZ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分上、中、下三层,不同材料随机排列,温度25℃,光照强度10,000lx,昼夜光照时间12h/12h。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12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