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居住区改造以南湖社区为例
城市由多个居住区构成,居住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的缩影,居住区环境建设水平反映城市发展水平,居住区环境改造是居住区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建设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本文在总结国内居住区环境改造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南京老旧居住区环境现状,就南京居住区环境改造中如何根据现状条件、因地制宜创造可持续、有机生长的特色景观环境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居住区改造实践起到一定理论指导作用。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1 综述 5
1.1老旧居住区的概念 5
1.2老旧居住区现状分析 5
1.3老旧居住区景观改造设计理论 6
2、规划设计说明 9
2.1前期调查分析 9
2.2 规划建设背景 14
2.2.1项目概况 14
2.2.2区位及用地范围 14
2.3规划设计依据 14
2.4规划设计目标 14
2.5规划设计原则 15
2.6规划设计内容 15
2.6.1设计定位 15
2.6.2总体布局 15
2.6.3住宅间模式 15
2.6.4交通规划 15
2.6.5竖向设计 15
2.6.6绿化规划 16
2.6.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
附图
图1 区位分析
图2 规划策略
图3 理念生成
图4 总平面图
图5 鸟瞰图
图6 交通分析
图7 景观功能分析
图8 竖向分析
图9 种植设计
图10模式分析
图11 详细设计
图12 效果展示1
图13 效果展示2
图14 效果展示3
图15 河道改造建议
图16 建筑规划改造
图17 屋顶改造
图18 绿色建筑
图19 雨水管理新系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图20 节水系统
图21 废物循环
老旧居住区景观改造设计初探
引言
引言
城市由多个居住区构成,居住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的缩影,老的居住区体现当时时代特征,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旧的设计理论及规划理念已不能适应新的生活要求,人们对居住区的功能和工程质量以及相关的室内外环境设施标准提出更新、更高要求。处于城市中的旧居住区大都面临用地紧张、功能不完善、环境质量差等问题,城市的迅速发展,也意味着城市居住区的迅速老化和重建任务的日益紧迫。居住区改造是为了营造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环境宜人的小气候,改善旧居住区的整体环境,使之成为可生长环境系统,从而改善整个城市环境。因而它的改造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城市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
1 综述
1.1老旧居住区的概念
老旧居住区特指我国城市住宅大建设前期阶段建设,至今仍在正常使用的居住区。建设时间基本上处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建设方式基本处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建设方式基本上是国营房地产开发与单位自建家属小区两种方式。这时期建设的住宅区对缓解我国城市住宅严重短缺,改善城市居民条件,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城市建设面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2老旧居住区现状分析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城市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亦会有个逐步老化的过程,居住区环境亦是如此。过去,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把居住环境规设计往往简单的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设汁往往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附属,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足,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
1.2.1设计理念过时
老旧居住区总体环境布局不合理,缺乏“以人为本”可持续性、生态健康的设计理念。公共活动空间不足,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的休闲,锻炼需求。
1.2.2功能性老化
老旧居住区某些设施场地的使用功能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失去它原有的意义,原有的一些景观小品、铺地、路灯等设施已相当陈旧或破损,同时人性化考虑也不足,一些新增使用功能没有得到解决,表现最突出的是停车场缺乏,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造成自行车、小轿车乱停车现象,损坏绿地,挤占小区本就不宽的道路,极大的影响居民的出行,同时埋下不少的安全隐患。
1.2.3物质性老化
岁月流逝,物质遭到磨损破坏等而呈现出破旧的状态。如道路凹凸换不平,斑驳脱落严重,道牙歪歪扭扭,铺装破旧,形式呆板,植物品种退化,养护管理不到位,服务设施有待更新。
1.2.4基础设施不足
旧居住区外部环境设施严重缺乏,公共活动空间不足,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的休闲、锻炼需求。缺少为老人和儿童专门的活动场所,老人活动的空间也缺少聊天,小坐,下棋的设施。外部空间往往有空间无内容,仅有的一些设施也是造型单一,难以满足人们休闲的需求。
1.2.5绿化问题日益突出
植物配置不合理,常绿树过多、种植形式单一、植物种植位置与植物本身生长习性不符、林下无地被或除麦冬外无其它品种,造成绿化景观呆板,色彩单调,季相变化不明显。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许多老居住区普遍存在植物长势过高、过密的现象,许多绿地内的树木已紧靠居民阳台,灌木长得很高,严重影响居民的通风、采光及安全,有些植物都已老化、脱节、偏长严重、面貌较差。
1.2.6缺乏良好的社区管理
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对整个社区建设的规划、发展的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区容秩序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服务体系管理等。
1.3老旧居住区景观改造设计理论
1.3.1景观改造设计理念
1.3.1.1功能主义优先,美学效果兼顾
早一百年前,现代建筑刚兴起时,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就特别强调居住区设计中的居住的功能问题。现在的小区居住空间不是很大, 所以更重视空间环境设计的实用性,各类空间有不同的功能[1]。。然而,现有的景观仅限于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关感,只有一些很基本的功能,如何让景观的设计更具有前瞻性,并挖掘出多样性的功能,或让景观以某种形态更能吸引参与者互动,利用产生的动能或其他能量来增强小区景观的使用频率及价值,将景观美化与功能性充分挖掘相结合[2]。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1 综述 5
1.1老旧居住区的概念 5
1.2老旧居住区现状分析 5
1.3老旧居住区景观改造设计理论 6
2、规划设计说明 9
2.1前期调查分析 9
2.2 规划建设背景 14
2.2.1项目概况 14
2.2.2区位及用地范围 14
2.3规划设计依据 14
2.4规划设计目标 14
2.5规划设计原则 15
2.6规划设计内容 15
2.6.1设计定位 15
2.6.2总体布局 15
2.6.3住宅间模式 15
2.6.4交通规划 15
2.6.5竖向设计 15
2.6.6绿化规划 16
2.6.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
附图
图1 区位分析
图2 规划策略
图3 理念生成
图4 总平面图
图5 鸟瞰图
图6 交通分析
图7 景观功能分析
图8 竖向分析
图9 种植设计
图10模式分析
图11 详细设计
图12 效果展示1
图13 效果展示2
图14 效果展示3
图15 河道改造建议
图16 建筑规划改造
图17 屋顶改造
图18 绿色建筑
图19 雨水管理新系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图20 节水系统
图21 废物循环
老旧居住区景观改造设计初探
引言
引言
城市由多个居住区构成,居住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的缩影,老的居住区体现当时时代特征,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旧的设计理论及规划理念已不能适应新的生活要求,人们对居住区的功能和工程质量以及相关的室内外环境设施标准提出更新、更高要求。处于城市中的旧居住区大都面临用地紧张、功能不完善、环境质量差等问题,城市的迅速发展,也意味着城市居住区的迅速老化和重建任务的日益紧迫。居住区改造是为了营造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环境宜人的小气候,改善旧居住区的整体环境,使之成为可生长环境系统,从而改善整个城市环境。因而它的改造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城市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
1 综述
1.1老旧居住区的概念
老旧居住区特指我国城市住宅大建设前期阶段建设,至今仍在正常使用的居住区。建设时间基本上处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建设方式基本处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建设方式基本上是国营房地产开发与单位自建家属小区两种方式。这时期建设的住宅区对缓解我国城市住宅严重短缺,改善城市居民条件,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城市建设面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2老旧居住区现状分析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城市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亦会有个逐步老化的过程,居住区环境亦是如此。过去,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把居住环境规设计往往简单的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设汁往往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附属,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足,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
1.2.1设计理念过时
老旧居住区总体环境布局不合理,缺乏“以人为本”可持续性、生态健康的设计理念。公共活动空间不足,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的休闲,锻炼需求。
1.2.2功能性老化
老旧居住区某些设施场地的使用功能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失去它原有的意义,原有的一些景观小品、铺地、路灯等设施已相当陈旧或破损,同时人性化考虑也不足,一些新增使用功能没有得到解决,表现最突出的是停车场缺乏,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造成自行车、小轿车乱停车现象,损坏绿地,挤占小区本就不宽的道路,极大的影响居民的出行,同时埋下不少的安全隐患。
1.2.3物质性老化
岁月流逝,物质遭到磨损破坏等而呈现出破旧的状态。如道路凹凸换不平,斑驳脱落严重,道牙歪歪扭扭,铺装破旧,形式呆板,植物品种退化,养护管理不到位,服务设施有待更新。
1.2.4基础设施不足
旧居住区外部环境设施严重缺乏,公共活动空间不足,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的休闲、锻炼需求。缺少为老人和儿童专门的活动场所,老人活动的空间也缺少聊天,小坐,下棋的设施。外部空间往往有空间无内容,仅有的一些设施也是造型单一,难以满足人们休闲的需求。
1.2.5绿化问题日益突出
植物配置不合理,常绿树过多、种植形式单一、植物种植位置与植物本身生长习性不符、林下无地被或除麦冬外无其它品种,造成绿化景观呆板,色彩单调,季相变化不明显。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许多老居住区普遍存在植物长势过高、过密的现象,许多绿地内的树木已紧靠居民阳台,灌木长得很高,严重影响居民的通风、采光及安全,有些植物都已老化、脱节、偏长严重、面貌较差。
1.2.6缺乏良好的社区管理
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对整个社区建设的规划、发展的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区容秩序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服务体系管理等。
1.3老旧居住区景观改造设计理论
1.3.1景观改造设计理念
1.3.1.1功能主义优先,美学效果兼顾
早一百年前,现代建筑刚兴起时,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就特别强调居住区设计中的居住的功能问题。现在的小区居住空间不是很大, 所以更重视空间环境设计的实用性,各类空间有不同的功能[1]。。然而,现有的景观仅限于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关感,只有一些很基本的功能,如何让景观的设计更具有前瞻性,并挖掘出多样性的功能,或让景观以某种形态更能吸引参与者互动,利用产生的动能或其他能量来增强小区景观的使用频率及价值,将景观美化与功能性充分挖掘相结合[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