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微商的生成过程研究
在当下社会,微商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越来越成为社会上引发争议的现象和话题。本研究以大学生微商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大学生进入微商行业的完整过程,结果发现成为微商前,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对微商的态度以负面为主,但由于微商经济的迅速崛起,他们对是否加入微商行业持观望态度。成为微商的过程中,大学生是综合考虑了微商形式、产品内容、未来发展等方面后才做出成为微商的理性抉择。成为微商后,大学生微商将面临建立信任关系和角色失衡等问题。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2
微商概念界定及现存问题研究2
大学生微商群体研究3
生成过程研究3
研究设计4
(一)概念界定............4
(二)研究方法4
(三)样本基本情况4
三、成为微商之前:令人尴尬的境遇5
(一)代理商:抗拒与吸引的矛盾5
(二)自产者:朋友圈的呈现6
(三)代购:真实与虚假难辨....................6
四、成为微商过程中:理性选择结果7
(一)基于微商形式的理性选择..7
(二)基于产品内容的理性选择..8
(三)基于未来就业的理性选择..................8
五、成为微商后:信任关系建立与多重角色平衡. 9
(一)信任关系建立......9
(二)多重角色平衡........10
六、结论与讨论10
致谢10
参考文献 10
大学生微商的生成过程研究
——以大学学生为例
引言
2013年开始兴起的微商展现了创新创业与互联网发展两者密切结合。在微商的发展初期,微商造就了很多千万富翁,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之内制造了约1500亿元的惊人交易额。[1]但是,它在为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制造了很多问题。微商的刷屏营销和消费者购买微商产品后的维权已成为当今社会讨论的焦点。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的未来发展已成为今后的一个重要议题。由于微商的兴起时间较短,学界对微商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拓展。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微商获得财富”上,对微商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目前微商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由于微商中存在以不同身份加入该行业的人,他们成为微商的过程也大不相同,对于不同身份微商的生成过程仍有待研究。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微商创业队伍中。
一、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
本研究关注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的营销行为,重点探讨大学生微商的生成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对成为微商的意愿、背景、途径、门槛条件等进行分析,从而呈现个人成为微商的完整过程。如下是相关文献回顾。
(一)微商概念界定及现存问题研究
目前,对微商这一概念尚没有统一的定义,Weimob公司CEO孙涛勇最早提出微商这一概念,他将其定义为“企业或个人基于社会化媒体开店的新型电商”,即移动社交电商。他将微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形式进行销售的微商,称为B2C微商,即商家与消费者对接,以公众号为宣传阵地针对其订阅者进行营销;二是基于朋友圈开店、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个体商户,称为C2C微商,即以个体对个体的形式在朋友圈卖货。[2]C2C模式与B2C模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经营者身份的差别。B2C模式下经营者一般为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在C2C模式下,对经营者几乎没有设置准入制度。自然人经营者仅需在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注册登记即可。[3]他所提出的第二类微商,正是我们现在广泛意义上所说的微商的销售模式。
另有学者认为微商是指利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工具作为平台来开拓市场,展开销售活动以实现销售目标或进行分销的组织或个人。[4]此定义中将微商的销售渠道拓展至多方面,但因为不同媒介的特性不同,笔者认为该定义还有待商榷。还有学者将微商直接认为是以个人为单位,利用web3.0时代所衍生的载体渠道,将传统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不存在区域限制,且可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个体行为。[5]该定义中,清楚地说明了微商的整体形态和现存形式。而对于以微信为营销平台的企业,他们认为是微营销而并非微商,微商是以个体户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上并进行营销。
微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刷屏营销容易令人反感。朋友圈一直被认为是朋友之间维系感情的一个渠道。而微商通过在朋友圈中发送重复的消息来宣传产品的行为,使得用户在有限的时间里刷到较多相同的内容,不能有效获取到朋友圈里朋友的动态。在微信这一场域中,人们的生活世界被侵占,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和公共空间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给市场机制的权利侵蚀了。因此,当有新的微商进入他们的朋友圈时,他们会对微商这样的身份有着本能的反感和抗拒。微商以消费其人际关系为代价,试图达到宣传效果,但事实正好相反。[6]
其次,市场混乱且监管困难。南冥一鲨在《微商:非法传销还是电商颠覆者》[7]一文中指出微商获利的途径之一就是卖代理,但是目前发现微商市场上并不乐观,真正获利的是少数在金字塔顶端的总代理和一级代理。由于微商市场的管理困难,有许多诈骗分子,以微商之名,行传销之实。同时,由于现在每个微商品牌的代理商体系都是极为松散的,管理的缺失让微商行业变成一个拥有加大自由度的操作空间,这使得微商市场变得更加难以监管。[8]
再次,微商产品质量难评且消费者维权困难。不同于传统电商的信用评价体系。消费者选择在微商处购买商品,依靠的都是对“微商”的信任。由于现在微商渠道不易监管,法规不健全,一些不法商家正利用这些特点,伪造质检文件,混入劣质品、假货,甚至生产或销售明令禁止的产品,使得微商行业和微商群体给人留下不法商贩的负面形象。这对于微商行业和微商群体亦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此外,由于在微信中购物,支付方式单一,没有第三方平台的监管和把控,这对买卖双方的信誉度都是极大的考验;由于交易方式属于私下行为,一旦收到假货,更易造成因缺失凭证而维权困难。[9]
(二)大学生微商群体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2
微商概念界定及现存问题研究2
大学生微商群体研究3
生成过程研究3
研究设计4
(一)概念界定............4
(二)研究方法4
(三)样本基本情况4
三、成为微商之前:令人尴尬的境遇5
(一)代理商:抗拒与吸引的矛盾5
(二)自产者:朋友圈的呈现6
(三)代购:真实与虚假难辨....................6
四、成为微商过程中:理性选择结果7
(一)基于微商形式的理性选择..7
(二)基于产品内容的理性选择..8
(三)基于未来就业的理性选择..................8
五、成为微商后:信任关系建立与多重角色平衡. 9
(一)信任关系建立......9
(二)多重角色平衡........10
六、结论与讨论10
致谢10
参考文献 10
大学生微商的生成过程研究
——以大学学生为例
引言
2013年开始兴起的微商展现了创新创业与互联网发展两者密切结合。在微商的发展初期,微商造就了很多千万富翁,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之内制造了约1500亿元的惊人交易额。[1]但是,它在为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制造了很多问题。微商的刷屏营销和消费者购买微商产品后的维权已成为当今社会讨论的焦点。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的未来发展已成为今后的一个重要议题。由于微商的兴起时间较短,学界对微商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拓展。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微商获得财富”上,对微商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目前微商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由于微商中存在以不同身份加入该行业的人,他们成为微商的过程也大不相同,对于不同身份微商的生成过程仍有待研究。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微商创业队伍中。
一、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
本研究关注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的营销行为,重点探讨大学生微商的生成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对成为微商的意愿、背景、途径、门槛条件等进行分析,从而呈现个人成为微商的完整过程。如下是相关文献回顾。
(一)微商概念界定及现存问题研究
目前,对微商这一概念尚没有统一的定义,Weimob公司CEO孙涛勇最早提出微商这一概念,他将其定义为“企业或个人基于社会化媒体开店的新型电商”,即移动社交电商。他将微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形式进行销售的微商,称为B2C微商,即商家与消费者对接,以公众号为宣传阵地针对其订阅者进行营销;二是基于朋友圈开店、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个体商户,称为C2C微商,即以个体对个体的形式在朋友圈卖货。[2]C2C模式与B2C模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经营者身份的差别。B2C模式下经营者一般为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在C2C模式下,对经营者几乎没有设置准入制度。自然人经营者仅需在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注册登记即可。[3]他所提出的第二类微商,正是我们现在广泛意义上所说的微商的销售模式。
另有学者认为微商是指利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工具作为平台来开拓市场,展开销售活动以实现销售目标或进行分销的组织或个人。[4]此定义中将微商的销售渠道拓展至多方面,但因为不同媒介的特性不同,笔者认为该定义还有待商榷。还有学者将微商直接认为是以个人为单位,利用web3.0时代所衍生的载体渠道,将传统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不存在区域限制,且可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个体行为。[5]该定义中,清楚地说明了微商的整体形态和现存形式。而对于以微信为营销平台的企业,他们认为是微营销而并非微商,微商是以个体户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上并进行营销。
微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刷屏营销容易令人反感。朋友圈一直被认为是朋友之间维系感情的一个渠道。而微商通过在朋友圈中发送重复的消息来宣传产品的行为,使得用户在有限的时间里刷到较多相同的内容,不能有效获取到朋友圈里朋友的动态。在微信这一场域中,人们的生活世界被侵占,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和公共空间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给市场机制的权利侵蚀了。因此,当有新的微商进入他们的朋友圈时,他们会对微商这样的身份有着本能的反感和抗拒。微商以消费其人际关系为代价,试图达到宣传效果,但事实正好相反。[6]
其次,市场混乱且监管困难。南冥一鲨在《微商:非法传销还是电商颠覆者》[7]一文中指出微商获利的途径之一就是卖代理,但是目前发现微商市场上并不乐观,真正获利的是少数在金字塔顶端的总代理和一级代理。由于微商市场的管理困难,有许多诈骗分子,以微商之名,行传销之实。同时,由于现在每个微商品牌的代理商体系都是极为松散的,管理的缺失让微商行业变成一个拥有加大自由度的操作空间,这使得微商市场变得更加难以监管。[8]
再次,微商产品质量难评且消费者维权困难。不同于传统电商的信用评价体系。消费者选择在微商处购买商品,依靠的都是对“微商”的信任。由于现在微商渠道不易监管,法规不健全,一些不法商家正利用这些特点,伪造质检文件,混入劣质品、假货,甚至生产或销售明令禁止的产品,使得微商行业和微商群体给人留下不法商贩的负面形象。这对于微商行业和微商群体亦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此外,由于在微信中购物,支付方式单一,没有第三方平台的监管和把控,这对买卖双方的信誉度都是极大的考验;由于交易方式属于私下行为,一旦收到假货,更易造成因缺失凭证而维权困难。[9]
(二)大学生微商群体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