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创新发展研究_以苏北为例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创新发展研究_以苏北为例[20200105145357]
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作为城镇功用的重要构成因素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社会发展关键因素,由于其具备高强度的工作吸纳能力,与一二三产之间都具有较高关联性,不仅对解决新型城镇化两大最重要的难题—劳动力转移就业、产业与城乡融合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新型城镇 的规模、结构、功能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新型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的角度入手,基于苏北新型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其次,进一步研究了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的相互作用。然后探索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创新的机理,并构苏北建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的改良式融合创新模式。接着选取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的评价指标从而构建评价体系。最后提出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创新发展的策略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新型城镇化,商贸流通业,融合创新,改良式模式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概述 1
1.3 研究思路 3
2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创新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4
2.1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4
2.2 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 5
2.3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创新发展的现状 7
2.4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存在问题 7
3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机制 7
3.1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7
3.2 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 9
3.3 新型城镇化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契机 9
3.4 商贸流通业为新型城镇化开辟了新空间 10
4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模式构建 11
4.1 融合创新的概念和特点 11
4.2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机理分析 12
4.3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的确定 14
5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创新模式评价 16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16
5.2 苏北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的融合度分析 18
6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 20
6.1 以现代化流通发展综合试点为抓手 20
6.2 把中小城镇现代流通业发展作为重点 21
6.3 以现代商贸产业综合体建设为载体 21
6.4 以商业创新和业态升级为重点 22
结论 23
致 谢 24
参考文献 2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1992-2012年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率由26.83%增长到50.86%,平均每年增长了1.16个百分点。在同一个期间,作为基础性和前导性产业的商贸流通业也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其GDP从2275.85亿元猛增到52617.85亿元,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桥梁和纽带。上面的数据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必定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拥有着十几亿人口,在这样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及创新,坚持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走向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经之路。联系城乡、经济互补就需要中小城镇这样一个桥梁,它是发展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色所在。这就要求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实现从大城市优先发展的城镇转型,从数量增长性向质量提升型城镇化转型。其中关键的是中小城镇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以城镇为抓手,把构建中小城镇作为关键环节的流通体系作为建设城镇化的重要工程,并以此切入,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商贸流通业、以商贸流通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那么,做好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的和谐融合发展非常重要。
江苏省基本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是在建设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创新融合发展,对江苏省加速转变模式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有着不凡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创新融合发展是全面小康和经济增长的基本目标,是江苏“两个率先”新含义的主要内容。目前,江苏省已经开始新型城镇化的新征途和商贸流通业的新发展,迫切地要求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的融合创新发展。
1.2 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概述
1.2.1 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
蒋永霞在《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的突破点在哪里》中提到在改革开放35年中,我国的城市化率很快从17.89提高到了现在的52.49,但是虽然速度很快,质量却不高。一是一味地大城镇化。许多地方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最后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等严重的大城市病。我们应当改变城市化,不可以单调地大城镇化。二是市民化不高。我国达到50的城镇化率,但是我国有6200万流动人口,这些人口没有享用社保、教育等权利,没有住所,算不上是真正的城市人口。扣除这个因素,我国城镇化率只有32%。三是城镇的整体功能,住房而使用的土地很少,造成了房地产的泡沫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摒弃旧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
博士研究生关心在《调整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议》一文中提到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有:1)因为城镇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我国商场上形成了二个被隔离的城镇市场和农村市场; 2)现代化流通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流通服务企业一般都是分散经营的、单打独斗的运作模式;3)商贸流通企业组织化、规模化、信息化程度不高,配套设施差,服务功能不足,竞争力不强;4)消费环境不便的现象依然存在,消费环境也有待净化;5)商品流通的环节比较多、流通环节损耗也较大、流通成本高对促进消费有待提高;6)市场细分不足,新兴业态质量有待提升。
1.2.2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的关系分析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的向欣在《城镇化将为流通业带来新机遇》一文中较全面的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对商贸流通业的作用。我们了解的是,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呈正相关性。有研究所的数据分析表明,城市人口的增长率和批发零售业的增速的走势较为相似。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占了50.7%的比重,而人均收入与中国相近的少许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在69%左右,由此可知我城镇化的发展空间还是蛮大的。依据我国2011年的情况,某个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消费需要可能增加1.2万多元,而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吸收一千多万农村居民进城,这将为流通业开辟极大的增量市场。
王水平在《基于城镇化视角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空间研究》中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在商品经济日趋蓬勃的现在,流通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城镇的发展显著刺激了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发展,特别是对日用品的需求,在现今社会生产能力多余的情况下,流通产业的支持对产品的实现还是很需要的,从而促进了城镇的发展。陈阿兴(2007)的研究说明,商贸流通业对新型城镇化程度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同时,当期结果也会受到之前的城镇化水平的影响。郭娜(2011)觉得,商贸流通业发展不仅仅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力量,还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推动,最近这几年流通业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贡献稳定了,扩大内需的政策的实施也会使流通产业对城镇化进程得贡献上升。此外,从长远角度考虑,商贸流通业发展高效地促进了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削减了交易费用,继而较大地加强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后劲。
1.2.3 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促进发展中的问题研究
郑勇军及其课题组成员在《现代流通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一文中,提出了要实现商贸流通业和新型城镇化互动融合,就需要解决几个问题:(1)城镇区域间的商贸流通没有合理的资源配置,与城镇化的布局不能相适应;(2)众多中小城镇的商贸流通业现代化的水平较低,还不能有效的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驱动;(3)流通的速率提升较缓慢,不能有效地挖掘城镇和农村潜在的消费市场;(4)城镇化人才与乡村商贸流通人才“叠加”,更说明了目前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软实力不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6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