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新农村建设中物流企业经营策略研究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中物流企业经营策略研究[2020010514513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统筹发展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淮安市农村仍然存在着物流规划不完善,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境恶劣等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立足淮安农村实际,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物流建设的力度。 本文在掌握国内外研究及深刻理解农村物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淮安农村物流的制约因素,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结合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构建出淮安市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评估了淮安市新农村建设与物流需求间的相互作用。最后,针对现存的问题,相关物流企业提出了发展淮安农村物流的经营策略。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物流,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策略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3
2 农村物流基本理论综述 3
2.1 农村物流的概念 3
2.2 农村物流的内涵 3
2.3 农村物流的特征 4
2.4 农村物流系统的构建 4
2.5 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 5
3 发展农村物流的可行性分析 6
3.1 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6
3.2 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7
4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的综合评价 8
4.1 淮安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8
4.2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9
4.3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
4.4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水平与江苏省平均值比较 10
4.5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期间指标的变化分析 15
5 提出淮安农村物流企业经营的策略 16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21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淮安是江苏省苏北的中心城市,四区四县组成,总面积达到1.01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505万人,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1145.75亿元,财政收入233.6亿元,人均GDP15042元;从国际经验看,城市化率达到30%,会出现一个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城市化的决定性进展能在这一时期实现。然而淮安市城镇人口增长迅速,由183.57万人增长到266.77万人;据统计显示,2005—2013期间,城市化率从36.8%增加到55.08%,年均增长2.3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淮安面临着这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然而至始至终困扰着淮安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就是重要问题就是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化发展的进程。
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不均衡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技术、品质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而且还存在着市场差异因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因此直接导致农村物流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目前量和质的需求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是因为被现有的物流水平限制,表明农村物流不受重视,发展相对滞后。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淮安农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物资配送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主要由于农民消费观和购买能力的不断增加。发展农村物流,不仅可以创建和利用现成的网路资源和网点,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城乡服务环境,因此,新农村建设给农村物流发展带来了契机,有利于物流企业开展农村物流发展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1.1.2 论文研究意义
解决“三农”唯一的途径就是发展农村物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展农村市场和发展农村经济意义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淮安市是江苏省重要的农业城市集中地,建设淮安市新农村,首先要解决农村物流的问题。淮安市农村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淮安市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根据淮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从而总结出淮安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最后针对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相关物流企业提出发展淮安农村物流的战略思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农村物流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则农业就是国民经济的根本。
2008年,陈德良[2]在《发展农村物流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要真正认识农产品物流的涵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要的帮助。
王慧玲,袁维海[3]在《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系统的研究》一文中指出,要注重农业和农村物流相结合的发展方式。
桂丽,熊婵,张颖江[4]认为,发展农村物流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加大就业的机会;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生产资料和采购成本带来了最小化,从而降低农业流通和生产的盲目性。
王树礼、郭小亮[5]认为,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农村基础设施;(2)农村教育发展程度;(3)农村自然灾害;(4)政府的政策;(5)农村居民收入水平;(6)农村城市化程度。
袁卓玲[6]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结论:七个因素对农村物流的发展都有影响。在农村物流初建时期,农村基础设施的好坏严重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
王新利[7]认为,农村物流现存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专业人才的缺乏、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系统化、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尚未完善,全国性的现代物流平台尚未形成。
岳云康[8]指出,我国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四大制约因素:(1)铁路设施一直超负荷运作;(2)公路的运行能力远远不够;(3)缺乏龙头企业;(3)物流技术水平提不上去。
刘为敏、曹勇[9]在《如何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物流体系》中提到我国大多数农村道路条件差,物流工具不齐全,少数较富裕的地方达到了村村通。
李连生[10]在《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到运输仍是农村物流一大难题,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运输方式、服务的标准、技术考虑,在多式联运的前提下,现代物流服务方式难以开展。
陈秀丽[11]在《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这篇文章中指出,重新对农村物流概念给出了阐述,提出了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
1.2.2 国外研究综述
David Burt[12]强调,要达到农村物流管理的效果,需从采购、至流通再到客户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需要组办一个管理团队,建立有效的互信制度和充足的信息利用手段。
Antonio Mihi Ramírez[13]指出运用运筹学原理进行农村物流中心布局,提出了“布局一分配结合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其最佳地址。
Dondo,R.G&Cerda,J.[14]运用了多网点之间的配送路径问题,实现农村物流配送成本的最小化。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是在分析综合现有理论文献和借鉴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运用物流管理学、系统工程学等相关理论,对农村物流发展进行评价。
首先,以淮安农村的物流发展水平评价为研究对象,在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然后,对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建立指标体系,与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目标作比较,从而分析淮安市新农村建设还存在的问题,给农村物流带来发展的空间。
最后,以淮安农村为立足点,各大物流企业和电商归纳出淮安农村物流发展的经营策略。
2 农村物流基本理论综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统筹发展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淮安市农村仍然存在着物流规划不完善,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境恶劣等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立足淮安农村实际,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物流建设的力度。 本文在掌握国内外研究及深刻理解农村物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淮安农村物流的制约因素,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结合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构建出淮安市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评估了淮安市新农村建设与物流需求间的相互作用。最后,针对现存的问题,相关物流企业提出了发展淮安农村物流的经营策略。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物流,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策略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3
2 农村物流基本理论综述 3
2.1 农村物流的概念 3
2.2 农村物流的内涵 3
2.3 农村物流的特征 4
2.4 农村物流系统的构建 4
2.5 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 5
3 发展农村物流的可行性分析 6
3.1 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6
3.2 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7
4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的综合评价 8
4.1 淮安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8
4.2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9
4.3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
4.4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水平与江苏省平均值比较 10
4.5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期间指标的变化分析 15
5 提出淮安农村物流企业经营的策略 16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21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淮安是江苏省苏北的中心城市,四区四县组成,总面积达到1.01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505万人,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1145.75亿元,财政收入233.6亿元,人均GDP15042元;从国际经验看,城市化率达到30%,会出现一个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城市化的决定性进展能在这一时期实现。然而淮安市城镇人口增长迅速,由183.57万人增长到266.77万人;据统计显示,2005—2013期间,城市化率从36.8%增加到55.08%,年均增长2.3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淮安面临着这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然而至始至终困扰着淮安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就是重要问题就是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化发展的进程。
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不均衡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技术、品质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而且还存在着市场差异因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因此直接导致农村物流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目前量和质的需求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是因为被现有的物流水平限制,表明农村物流不受重视,发展相对滞后。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淮安农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物资配送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主要由于农民消费观和购买能力的不断增加。发展农村物流,不仅可以创建和利用现成的网路资源和网点,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城乡服务环境,因此,新农村建设给农村物流发展带来了契机,有利于物流企业开展农村物流发展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1.1.2 论文研究意义
解决“三农”唯一的途径就是发展农村物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展农村市场和发展农村经济意义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淮安市是江苏省重要的农业城市集中地,建设淮安市新农村,首先要解决农村物流的问题。淮安市农村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淮安市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根据淮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从而总结出淮安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最后针对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相关物流企业提出发展淮安农村物流的战略思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农村物流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则农业就是国民经济的根本。
2008年,陈德良[2]在《发展农村物流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要真正认识农产品物流的涵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要的帮助。
王慧玲,袁维海[3]在《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系统的研究》一文中指出,要注重农业和农村物流相结合的发展方式。
桂丽,熊婵,张颖江[4]认为,发展农村物流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加大就业的机会;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生产资料和采购成本带来了最小化,从而降低农业流通和生产的盲目性。
王树礼、郭小亮[5]认为,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农村基础设施;(2)农村教育发展程度;(3)农村自然灾害;(4)政府的政策;(5)农村居民收入水平;(6)农村城市化程度。
袁卓玲[6]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结论:七个因素对农村物流的发展都有影响。在农村物流初建时期,农村基础设施的好坏严重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
王新利[7]认为,农村物流现存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专业人才的缺乏、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系统化、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尚未完善,全国性的现代物流平台尚未形成。
岳云康[8]指出,我国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四大制约因素:(1)铁路设施一直超负荷运作;(2)公路的运行能力远远不够;(3)缺乏龙头企业;(3)物流技术水平提不上去。
刘为敏、曹勇[9]在《如何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物流体系》中提到我国大多数农村道路条件差,物流工具不齐全,少数较富裕的地方达到了村村通。
李连生[10]在《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到运输仍是农村物流一大难题,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运输方式、服务的标准、技术考虑,在多式联运的前提下,现代物流服务方式难以开展。
陈秀丽[11]在《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这篇文章中指出,重新对农村物流概念给出了阐述,提出了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
1.2.2 国外研究综述
David Burt[12]强调,要达到农村物流管理的效果,需从采购、至流通再到客户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需要组办一个管理团队,建立有效的互信制度和充足的信息利用手段。
Antonio Mihi Ramírez[13]指出运用运筹学原理进行农村物流中心布局,提出了“布局一分配结合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其最佳地址。
Dondo,R.G&Cerda,J.[14]运用了多网点之间的配送路径问题,实现农村物流配送成本的最小化。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是在分析综合现有理论文献和借鉴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运用物流管理学、系统工程学等相关理论,对农村物流发展进行评价。
首先,以淮安农村的物流发展水平评价为研究对象,在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然后,对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建立指标体系,与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目标作比较,从而分析淮安市新农村建设还存在的问题,给农村物流带来发展的空间。
最后,以淮安农村为立足点,各大物流企业和电商归纳出淮安农村物流发展的经营策略。
2 农村物流基本理论综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