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厝旅游发展探析

随着城市化的扩张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人们更加渴望“亲近自然,回归传统”,古民居旅游则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淳朴的生活气息,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内心需求。本文围绕泉州古厝,概括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旅游价值,总结泉州古厝文化的旅游发展现状,指出了在保护与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泉州古厝的旅游发展对策,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泉州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 1
一、泉州古厝的形成背景1
二、泉州古厝的旅游价值分析3
(一)历史价值3
(二)美学价值 3
(三)观赏价值 3
(四)文化价值 4
三、泉州古厝旅游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4
(一)泉州古厝旅游资源现状4
(二)泉州古厝旅游存在问题5
四、泉州古厝旅游发展对策探析6
(一)确立合理的开发模式7
(二)遵循保护性的开发原则7
(三)弘扬古厝文化,进行多渠道营销7
(四)挖掘古厝商业文化内涵,构建闽南文化体验游8
结语8
致谢9
参考文献9
图1 泉州红砖古厝2
图2 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4
泉州古厝旅游发展探析
引言
泉州的红砖古厝是其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一个重要缩影,是泉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一项集建筑、艺术、雕刻、文物、历史、地域文化等于一身的建筑载体,具备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纵观国内关于泉州古厝研究的文献,大多都是从建筑学、社会学或者美学的角度来研究,从旅游学角度来研究的文章则相对较少。有些学者则是较偏重于个案分析,他们从一些典型的古厝案例,诸如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李光地故居等进行旅游开发研究,对整个泉州地区的古厝文化旅游开发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思路。本文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调查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关于泉州古厝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并借鉴了国内其他地区古民居的旅游开发方案,初步构建了泉州古厝旅游的发展框架,以期为泉州市古民居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颖的思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泉州古厝的形成背景
“厝”在闽南语中是“房子”的意思。同样地处闽南地区的漳州、厦门也有着大量的红砖古厝,统称为闽南古厝,而在闽南三地之中,泉州古厝数量相对较多,保存也相对较完好,著名的古厝建筑也相对较多,乃闽南最为典型之古厝群落。因此,本文仅以泉州古厝为例。泉州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因为古厝主要以红砖堆砌而成,在闽南当地也管其叫做“红砖厝”。它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雕绘装饰突显了泉州古建筑的特色,同时也以其所蕴涵大量传统文化信息而令世人关注,被誉为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泉州红砖古厝建筑是泉州文化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涵盖了历史学、建筑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内容。一个地区的建筑特征与该地的地理、气候环境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又会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社会文化以及技术水平的制约。泉州古厝又称红砖古厝,其建筑主体以红砖砌成,而非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青砖。泉州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通过地质学者的考证,泉州的土壤之中拥有着丰富的氧化铁,分布
最为广泛的是由黄红壤、红壤、砖红壤构成的系列土壤,因此,泉州古厝的砖和瓦都取材于资源丰富、质优价廉红壤土。泉州人认为红色象征着喜庆与吉祥,因此,古厝砌墙多用红砖,屋顶采用红瓦,檐墙多用红色,门、柱等也一律用朱色,即使地面也用红色地砖。相较于北方的灰砖灰瓦,泉州古厝也算是别有一番韵味。即使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发达的今天,走在泉州的某一处角落,几乎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由红砖砌成的建筑物。
从历史来看,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前,就有“闽越族”人在这里居住。早期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与精髓主要是在北方中原地区,而发生在西晋的永嘉之乱和唐朝的安史之乱,大批北人南迁,他们带来了中原传统居民的建筑形式和技术,再到后来,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又使这座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的民居形式受到了海外建筑的影响。在中原文化与海外多元文化的共同洗礼下造就了文化特色独树一帜的泉州古厝。
除此,泉州古厝的形成同时也受着多种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首先是风水文化,“和其他地区古民居‘负阴抱阳’,坐北朝南的走势不同,泉州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常年受到东北风的影响,因此泉州古厝以坐东北向西南的位置坐向为最佳”;[1]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即追究万物的和谐统一,这一点体现在泉州古厝上,就是强调古厝的建筑形式要融于周边的环境之中,与周边的景观相协调;另外,由于深受封建宗法制观念的影响,泉州古厝多为三开间、五开间,反映了很强的礼制观念。因为开间大小收到限制,一些家庭人丁兴旺,便也只能通过增加进深来夸大居住面积,以满足人口增长对居住的需求。
二、泉州古厝的旅游价值分析
泉州古厝具备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集中体现在其所蕴含的深厚历史价值,独特的美学价值、观赏价值,以及丰富的文化价值上。
(一) 历史价值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乐章”。泉州的红砖古厝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佐证,是泉州的城市历史研究和民俗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泉州红砖古厝是泉州研究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依据,是泉州市社会历史和城市历史研究的珍贵实物史料。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处于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点上,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在此交流、碰撞与融合,从而造就了如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以及多元文化特色的红砖古厝。在历史上,泉州一直是重要的侨乡城市,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了泉州古厝“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上。例如,位于南安市官桥镇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的建造者蔡资深、蔡浅父子为清末著名的旅菲华侨,由于常年在东南亚各国经商,其所建古厝深受东南亚影响,甚至不少建筑材料都是直接从东南亚海运过来。
美学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泉州古厝在造型以及色调表现和谐统一,在内部布局又颇具变化和美感;小到窗饰、砖雕,大到墙面,每一处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雕琢。“泉州古厝整体造型朴素,色彩和谐明亮,空间层次明确,石材与片砖插花砌筑的墙体,山花与入口的红砖贴面,形成自己强烈的个性:红砖白石、飞檐翘然、舒展飘逸、色彩艳丽、装饰精美、中西合璧,这是泉州传统建筑最直观的特色。”[2] 泉州古厝在建筑色彩上尤其的崇尚红色。红色占据了泉州古民居的建筑色彩上很大的比例。除了古厝外墙,屋顶使用了红色筒瓦,古厝屋内也大多采用红色瓷砖铺地。众多红色的建筑组合在了一起,使整个泉州的老城区呈现出了热烈的红色调,形成了国内“最具特色的红砖文化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99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