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沿海三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国际资本流动日趋频繁,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已证实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际资本不断流入我国,使得国内资本不断增加,财政税收持续增长,为我国增强了经济活力。FDI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为了政府部门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全面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沿海三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江苏沿海三市的FDI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并且实证研究了沿海三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沿海三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论文最后根据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论,结合江苏沿海三市的现实情况,为江苏沿海三市以后进一步改善引资工作和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江苏沿海三市
目 录
1 引言1
2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综述1
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
2.2 垄断优势理论2
2.3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2
3 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2
3.1 东道国发展的必需品2
3.2 FDI与资本的内在联系3
3.3 加速各类资本的形成3
4 江苏沿海三市FDI及发展现状分析3
4.1 沿海三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3
4.2 沿海三市FDI基本情况分析7
5 FDI与江苏沿海三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9
5.1 指数选取和数据来源9
5.2 实证分析11
6 沿海三市与苏南地区吸引外资情况比较分析14
6.1 沿海三市与苏南地区引资差异14
6.2 吸引外资差异原因15
7 政策建议16
7.1 狠抓引资基础,发挥沿海优势16
7.2 注重科技创新,深化体制改革16
7.3 承接产业转移,指导产业升级17
7.4 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引资质量17
结 论19
致 谢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参 考 文 献21
图1 江苏沿海三市GDP5
图2 江苏沿海三市经济增长率6
图3 20102015年江苏沿海三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8
图4 19922016年江苏沿海三市FDI占全省比重9
图5 沿海三市FDI发展趋势10
图6 沿海三市GDP发展趋势11
图7 20102015年江苏苏南地区与沿海三市FDI情况14
表1 20102016年沿海三市三产值及占全省比重6
表2 变量的ADF检验11
表3 最优滞后阶数检验12
表4 Johansen协整检验12
表5 格兰杰因果检验12
表6 回归结果13
表7 苏南与沿海三市的SWOT分析矩阵15
1 引言
1992年起,我国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使全国经济在高质量的水平下依然保持稳定增长的势态。全国各地区在改革的浪潮中激昂奋进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大规模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由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稳定性和收益性并存的优点,使得外国投资者极为青睐,使FDI开始高速增长。2016年我国吸纳外商直接投资额8132亿元,比2015年上升4.1%,已是国际上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
传统经济学认为,FDI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中的不可缺少的成分,是大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作为资本存量的FDI,它使外国资本大量流向东道国,这不但增加了用于投资的资产总量,而且促使了当地的资本形成,缓解了隐藏的发展危机。同时,FDI也给东道国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先进的国际营销网络,这大大提高了东道国的技术效能和企业生产效率。
本文首先阐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观念,概述FDI对经济增长的效用,从理论上说明我国企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必然性。然后结合大量数据资料,阐述江苏沿海三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和FDI现状,并对FDI对沿海三市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前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江苏沿海三市在今后如何合理利用外资、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和促进沿海三市互惠互助共同经济增长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2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最先研究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是著名学者雷蒙德弗农。后来,美国经济学家约翰逊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对该理论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详细补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了外国直接投资动机和时机[1]。该理论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人的生命类似,都需要经历被引进、发展、成熟、裁汰的过程[2]。该理论作出假设:如果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拥有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那么在产品发展初期阶段,就该由发达国家生产并出口到外国市场。等到产品生产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普及,产品周期发展到成熟阶段,再向国外市场进口该产品。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反映了同一种产品由于技术水平原因,在不同国家市场上所产生的地位也会产生差别[3]。但是,仅由生产技术来决定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十分片面的,这一理论并没有考虑在发达国家中,具有先进的技术的寡头垄断公司进行国际投资情况。
2.2 垄断优势理论
最先提出垄断优势理论是在1960年左右,它的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海默。他认为,先前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并不合理,传统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并不符合实际经济活动。在现实中,由于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关税等影响因素,使市场形成不完全竞争。跨国企业正是因为这些国际国内市场的不完全性缺陷进行直接投资,投资的目的是占据资本市场,而跨国企业具有高效的资源渠道、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系统的销售网络、信息优势、和良好的国际声望等经营垄断优势,克服在海外经营中的各项困难,弥补了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所增加的成本。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象征着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的产生[4]。
2.3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99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