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场下中小企业融资效果研究(附件)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可是,由于受政府政策、金融机构贷款、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难以从根本上突破融资难的瓶颈。而新三板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在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容,交易规则的不断完善,新三板市场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015年新三板更是迎来了蓬勃之年,各项火热的数据直逼主板市场。但是,目前我国新三板市场还未进入成熟阶段,仍存在一些因素影响着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中的融资效果。本文选取部分新三板挂牌企业为样本,在搜集2015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影响新三板市场融资效果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中小企业在新三板融资的基本情况3
四、新三板市场融资效果的实证分析4
(一)研究目标4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介绍4
1.数据来源 4
2.变量介绍 4
(1)因变量4
(2)自变量4
(三)模型假设5
(四)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5
(五)多元线性回归分析5
(六)模型检验6
(七)实证结果6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6
六、总结7
致谢8
参考文献8
新三板市场下中小企业融资效果研究
引言
引言
目前,政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更是被公认为“双创”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受到融资困难的束缚,国家也一直致力于颁布一些扶持政策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这两年,新三板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在新三板的挂牌数量成倍增加,融资规模实现重大突破,定增市场也异常火爆,可见新三板市场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优势愈来愈明显。可是,新三板在这几年实现迅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展的过程中仍暴露了一些问题,相关制度还没有完善,某些中小企业通过“过度包装”在新三板挂牌后并没有获得一定的融资效果,中小企业利用新三板市场融资的效果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因此研究分析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融资的效果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有利于未来更好地发挥新三板市场的优势,使其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稳定的融资平台。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国外关于融资缺口最早的论述就是麦克米伦(1931)提出的“麦克米伦缺口”。该理论指出,当中小企业需要的外源性融资规模少于25万英镑时,在资本市场成功募集到资金的几率比较小。
Myers(1990)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需求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Strahan和Jayaratre(1997)根据规模匹配原理,认为商业银行愿意向企业提供贷款的程度与企业的规模成正比,而中小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规模就比较小,银行的贷款意愿也就比较低。Weston和Strahan(2001)研究了银行规模与对中小企业的放贷率间的联系,发现两者呈非线性关系,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放贷率呈现出先上涨后下降的趋势。Gregory和Tanev(2001)认为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主要受到商业银行在担保、抵押、贷款手续等相关制度的影响,为了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银行在向企业贷款时可以收取相应的费用。wollken和Jaratnea(2009)通过研究发现,规模较小的银行能将所服务的企业控制在相对有效的数量内,构建一个全面便捷的信息平台,能够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以此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场外交易市场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NASDAQ市场。Oliver Meng Rui 和Stevenshuye Wang(2004)分别对NASDAQ市场和亚洲场外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NASDAQ对其存在着一种波动溢出效应,使其收益出现滞后的现象。Westerholm(2003)通过对多个证券交易市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做市商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成本,维护股价的稳定。Ruihong 和Hautsch(2011)通过分析NASDAQ的限价委托交易,提出一种能够对最优的限价指令进行有效预测的交易方法,这有利于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
关于融资效果,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与股权融资之间的关系。比如,Crutchley、Hansen (1990)以ROA为研究指标,通过研究在纽约交易所进行过增发的企业,发现进行增发股票会减弱企业的盈利能力。Kini和Jain (1994)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在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后,盈利能力会下降,可见其股权融资效率并不高。Ritter和Loughran(1995)通过对多家进行过股票增发的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那些进行过增发新股的企业,在之后5年内的平均收益率远远低于那些未进行过增发的企业。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龚映梅、张译方(2015)、陈龙光(2014)、江丽(2014)、季蕊(2014)、盖翊中(2014)、马敬兰(2014)等学者都认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方面,即政府政策扶持方面、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本身存在的问题、金融机构的金融歧视、民间融资体系方面。此外,在学位论文中也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比如孙淙淙(2013)通过定性研究,发现了供应链融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优势,认为供应链融资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又如张雪梅(2014)认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核心因素是制度性缺陷,并对融资制度构造了一个三维一体的框架。
在我国新三板市场方面,对于新三板市场的作用,汤蕙(2012)认为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后,能够对优秀人才进行有效的股权激励,有利于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化,增加企业的知名度,提升对新三板投资者的吸引力。
申克(2015)认为新三板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直接的平台,有利于提高股票的流动性。不过,曾琬云(2015)认为目前我国新三板市场离成熟阶段还有很大的距离,发展还很不平衡,融资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朱凯(2014)认为目前新三板市场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还没有畅通的转板和退出机制,市场的流动性困境依然存在。
对于新三板市场的融资绩效,方先明,吴越洋(2015)通过研究发现,有的企业在新三板融资缺乏效率,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因为企业忽视了本身主营业务等方面的能力而盲目地进行融资。林乐芬,唐峥(2015)通过对“三省一市”694 家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的融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有些企业在融资后出现了流动性较低,融资风险增大,经营成本加大等现象。为此,学者们也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完善新三板市场机制,提高融资绩效的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77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