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湖湿地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分析与保护措施研究

摘 要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无论是以生态学还是经济学的出发点来审视湿地所具有的特殊价值都是需要引起广泛关注的。湿地不仅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和价值功能,而且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自然资源。但在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同时,由于人们对湿地资源认识的不全面,频繁进行一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湿地资源受到破坏并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加强对湿地自然资源的正确认识以及搞好合理开发,并且因地制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湿地资源保护监督机制尤为重要。本文以千湖湿地资源为研究对象,概述千湖湿地的资源现状,通过问卷实地调查搜集大量基础数据资料,运用SWOT法来分析千湖湿地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继而因地制宜提出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理念,以期可以为当地湿地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基础。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的目的 1
1.1.2研究的背景 1
1.1.3研究的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3
1.3主要研究方法 3
1.3.1文献研究法 3
1.3.2调查问卷法 3
1.3.3数据分析法 3
1.3.4分析归纳法 4
2 千湖湿地资源概况 5
2.1千湖湿地资源介绍 5
2.2千湖湿地资源特点 5
2.2.1提供水源,多种生态功能 5
2.2.2提供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6
2.2.3自然景观结合文化旅游带来独特社会经济效益 6
3 千湖湿地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7
3.1千湖湿地资源开发调查问卷 7
3.1.1设计问卷并派发调查 7
3.1.2问卷信息数据整理分析 13
3.2千湖湿地资源SWOT分析 13
3.2.1优势Strengths 13
3.2.2劣势Weakness 14
3.2.3机会Opportunities 14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4威胁Threats 14
4 千湖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对策措施 16
4.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6
4.2扩大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资金技术项目体系 16
4.3积极开展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附 录 20
1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一般来对湿地定义是指河、湖、泽、海等边缘地区经常潮湿的地域。而科学的定义在1975年由《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规定:“湿地是不论天然的、人为的、永久的、暂时的沼泽、潮湿地、泥炭地,或静止或流动的水体;不论是淡水、半咸水、咸水,也包括低潮线以下不超过6m的水域”。在2008年,陕西政府批复成立了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千湖湿地珍稀水禽及湿地资源生态系统。但是在这几年里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给生态系统造成了一些破坏,并且相关单位在开发规划中考虑不全面以及在湿地管理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本文就目前千湖湿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理念,使得千湖湿地资源可以更好更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生态与经济全面绿色效应。
1.1.2研究的背景
湿地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仅为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方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资源,而且还在调节径流、改善环境、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着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这也成为了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开展湿地生态旅游,不但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积极开发利用和保护,还可以对旅游者及经营者进行生动的环境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陕西省是旅游资源大省,而千湖湿地是以河流湿地特征为主,集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特征于一体的我国独一无二的西北地区典型的黄土高原湿地,千阳县政府为了和恢复湿地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县上独立筹集亿元资金建立有关湿地保护保育区,开展湿地科普展示宣讲,以及建设观光区,管理服务等功能区,并致力打造一张造福世代的“县城金名片”。
1.1.3研究的意义
因为湿地作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所以对其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管理尤为重要。本论文将以陕西千阳县千湖湿地资源为研究依托,通过对千湖湿地资源独特的自然资源定位分析,深刻剖析千湖湿地资源现状以及目前开发和利用的实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并研究千湖湿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法具体分析千湖湿地资源优劣以及存在的机遇与威胁,然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相对应的开发与保护对策方略,为千湖湿地资源可以更好的将绿色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协调起来,共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建议,以期可以为陕西湿地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基础。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17世纪左右,在J.莱兰德所写的旅行游记中第一次提出森林可以演变成沼泽的理念。而到19世纪中叶, J.A.Dalus在其著作中论证了湖泊沼泽化的过程以及沼泽植物带状分布的规律。20世纪的初期,湿地学研究进入了发展期,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开始逐渐上升到更深的层次,并开始对其进行系统与综合的研究。至此,湿地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其较为系统的科学理论与方法论。截至目前,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认识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并且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湿地国际等国际性组织 也一直致力开展着多方面有关湿地的研究课题,并组织重大合作研究项目。各国政府与组织和科研机构都对湿地研究予以高度重视,国际湿地的科学发展逐渐形成了三个特殊的重点:1.湿地科学已经成为国际学科研究的重要存在,并且联合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对《湿地公约》签署,不断发展和完善湿地资源学科理论体系。2.还建立了湿地内部评价,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湿地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的系统方法。3.20世纪末期欧洲以贫营养沼泽恢复和北美以富营养沼泽的恢复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湿地的恢复和重建的概念,这些都对湿地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商周时期已经对湿地有了初步的认识雏形, 并在当时的地理古籍如《禹贡》、《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等都对湿地有历史记载。近代国内对湿地的研究大概在20世纪60年代从对沼泽的研究开始起步的。在1992年7月31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至此,国内的湿地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至今我国有7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国内的一些有涉及湿地的基本理论研究的论文如湿地的结构、功能等,大多收录在《中国湿地研究》一书中,此时目前是国内湿地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典范之作。总而言之,我国湿地研究工作的开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在主要研究的滨海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这三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学术贡献并取得傲人的研究成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47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