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研究
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研究[20191210100105]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资本结构作为影响家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了许多学者们的共同关注。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研究,理清了资本结构、财务结构、融资结构的概念与内涵,接着总体分析了国内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与非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差异对比以及影响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文章选取广州宜华木业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对该企业资本结构的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针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方面提出优化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对策及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对策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1.3.3文献评述 3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4
2.1 家族企业 4
2.1.1 从资本所有权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 4
2.1.2 从经营控制权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 4
2.1.3 从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 5
2.2 资本结构、财务结构及融资结构的内涵解析 6
2.2.1资本结构 6
2.2.2 财务结构 7
2.2.3 融资结构 7
2.3 资本结构理论 7
2.3.1 MM理论 7
2.3.2 权衡理论 8
2.3.3 融资偏好次序理论 8
3 中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3.1中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现状 10
3.2中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与非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差异分析 10
3.2.1 基本特征差异 10
3.2.2 影响因素差异 11
3.3中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12
3.3.1 制度因素 12
3.3.2 企业规模 12
3.2.3 控制权 13
4 案例剖析--宜华木业的资本结构 14
4.1宜华木业的基本介绍 14
4.2 公司资本结构及其特征 14
4.3 影响因素分析 17
4.3.1 制度因素 17
4.3.2 企业规模 17
4.3.3股东控制权 17
5 优化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19
5.1企业内部 19
5.1.1 注重企业规模与融资方式的匹配性 19
5.1.2 优化股权结构并强化内部绩效考评制度 19
5.1.3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19
5.2企业外部 20
5.2.1 优化家族企业融资环境 20
5.2.2 建立和完善针对家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20
5.2.3 发挥中介机构对家族企业的评级作用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其增长速度令世界瞩目。2012年福布斯发表了对中国家族企业的调查结果,调查中显示:在2422家A股上市公司中,超过一半的企业为民营企业。由此看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民营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民营经济的主要形式就是家族企业,在调查报告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在上市的民营企业中49%的企业都为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的地位就不容小觑了。家族企业现已然成为了我国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以及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由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趋提升的重要地位,家族企业也成为了我国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在我国的家族企业研究中,对家族企业传承、家族企业制度变迁、家族企业生命周期、引进职业经理、家族企业绩效与成长等问题颇多。从理论上来看,融资结构及资本结构是家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实践上看,更是如此。并且这种重要性已得到广泛国际社会的承认,基于此,本文拟从家族企业资本结构进行研究。在本文中,界定的研究对象只是针对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由于政策等要素不同,家族企业在大陆和三地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1.2 研究意义
鉴于中国家族企业对国际经济影响重大,资本结构于家族企业又颇具重要意义,而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其实践检验成果还未能一一对应,充分表明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理论还未完善,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进一步解释说明,因此对于中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在本文中,将以中国的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资本结构的基本问题探讨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影响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以达到本文的研究目标。
本文希望通过现有研究成果,以达到以下目标:
1)根据现有的家族企业的定义,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深入理解家族企业,找到适合中国家族企业的界定方式。
2)回顾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对资本结构的理解。
3)根据现有的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并对宜华木业进行案例剖析,探讨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4)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比较早,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麦克唐纳对家族企业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美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控制因素对杠杆作用有一定影响,并主要处于较低的杠杆水准。而Wiwattanakantang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在泰国,杠杆作用水准很高。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所处不同。泰国的家族企业中拥有控制权和所有权的是家族成员,而美国的家族企业则是职业经理掌管企业,而股份也并不是集中在家族成员。
安德森曾提出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为家族的独特性。由于很多家族企业是由家族成员控制大部分股权,这种现象会使得家族成员与外来管理层相比,对家族企业更有一份责任感,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族企业的风险,因此在资本结构上就表现为用减少负债的方式来达到减小资金风险。
阿格拉沃尔发现家族企业的两个特征:第一,控股股东决定权太过集中,使得融资方式单一化,没有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一旦家族企业拥有巨大数目的资产,而又面临危机时,家族股东会趋于保守方式:回避风险。第二,家族企业对企业的传承一直以来都很关注,掌权者(或者企业所有者)更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延续其事业。他发现这两个特征对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家族企业更趋于减少负债以达到降低企业风险。
由上述各个学者观点还是可以看出,很多观点还是类似的。在家族企业中,由家族企业特性决定了,为谋求家族企业的利益,往往会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即将家族企业一代代相传。因而会尽可能回避风险,表现方式即为减少负债。而出于对股权集中角度考虑,家族企业更愿意采取负债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
1.3.2国内研究现状
刘平青认为我国大部分家族企业融资方式还是过度依赖内源融资或者银行负债融资,能够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家族企业少之又少。而且家族企业的股权相当集中,一般都为家族成员拥有。与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的相比较,我国家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属于较低水准。
胡鲜葵认为,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决定了其融资方式特征。家族企业的融资方式往往更倾向于内源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方式。在内源融资不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情况下,家族企业会采用负债。
由于中国家族企业的日趋增多,但融资难的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完全解决。邓明然等人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他们研究了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发现影响融资的因素有:多数家族企业规模小、制度及管理不健全、缺乏信用。针对这些问题,他们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建立完善的制度及管理方式;提高家族企业的信用等等。
上述观点表明:由于大多数中国家族企业规模小,信用低等问题,很难再证券市场上市,因此不能进行股权融资。主要的融资方式还是内源融资及负债。因此,以内源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使得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缓慢。
1.3.3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都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不同角度的结论。国外学者对于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较早,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问题的研究有了相当程度的认知。与国外相比,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起步较晚,虽然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但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家族企业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家族企业的定义,但学者们还未达成共识。虽说是众说纷纭,但是国内外的学者们大多都是从资本所有权、企业经营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的角度和企业生命周期等角度来界定家族企业的。
2.1.1 从资本所有权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
有很大一部分学者都是根据资本所有权来界定家族企业,最早以此来界定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克林·盖尔西克,他认为,由家族成员所控制的资本所有权的比重是判断企业是否为家族企业的基本标准。但是,对于这个比重的具体数值国际各学者之间还没有达成一致。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家族成员所拥有的资本所有权比例达到60%及以上,就可以将该企业认定为家族企业;而还有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该比例为50%及以上即可认定为家族企业。
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法律差异,再加上家族企业的所有权的集中度也存在差异,所以如果用统一的比例来定义显然是不合理的。在通常情况下,我国从家族拥有企业控股权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些就是家族企业。
2.1.2 从经营控制权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
不同于盖尔西克,孙治本认为,应该从经营权的角度来判别家族企业。他的观点是:如果一家企业的经营权被一个家族或有联系的家族群控制,那么,这家企业就可被称作为家族企业。其中控制方式可分为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家族企业控制权被直接控制的情况下,该企业虽然可能股份大部分不是有家族成员拥有,但是企业的高管半数都为家族成员。而在间接掌握情况下,大部分企业是由外来职业经理担任高管,但是家族成员对外来职业经理有控制作用,因此来实现对家族企业的间接控制。
然而这种划分方法还是有缺陷的,经营权是从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经营者可能并没有所有者那样对企业过度关心。家族成员如果只是拥有企业的经营权,可能也不能将其划分为家族企业,因为其未满足家族企业的实质性要件。
2.1.3 从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
目前,很多学者都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聚集的角度来定义家族企业。
中国台湾学者叶银华提出,划分家族企业的标准可以从持股比率和企业中高管职务判定。即如果家族成员的持股比率大于或等于临界点或家族成员担任公司重要职务,这个企业则可判定为家族企业。具体条件为:⑴家族企业成员占企业股份比率高于临界的持股比率;⑵直系家族成员或关系密切的旁系家族成员担任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等高管职位;⑶企业直系家族成员或者关系不算密切的远亲担任公司董事,超过企业总董事数的半数以上。
储小平教授赞成叶银华的上述定义。但是他在叶银华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家族企业是一个连续发展状况的企业,即家族企业在连续发展的状况下,可能会演变成公众公司。而家族企业和公众公司区分只在一步之差,一旦家族企业超过了临界控制权,其就会演变成为公众公司。
潘必胜同样也主张要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组合的角度来判别家族企业。他认为,当一个家族或几个关系密切、有同盟关系的家族,具有完全所有权或部分所有权,直接或间接对企业的经营权产生控制时,该企业即为家族企业。他依据家族成员对企业影响程度又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的企业:⑴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被一个家族所控制;⑵虽然家族未拥有全部所有权,但主要经营权能被家族掌握;⑶只拥有一部分所有权而且几乎没有经营权。他的定义较系统全面地涵盖了所有家族企业的变现形式。
本文认为,家族企业是一个家族资产占主要地位,具有家规和企业规则相融合的特殊产物。家族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方面的发展呈现出连续发展状态:最初,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由家族成员所控制,甚至上市后依然如此,只是相对最初状态,降低了控制程度,只是维持在临界点。而后,很多因素会影响着家族企业的发展,使得家族企业的状况会以不同形式呈现。大环境因素包括:国家政策、融资及法律环境等;家族企业自身因素包括:企业管理制度、员工教育程度等。下表2-1简单地描述了家族企业可能的各个发展阶段。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资本结构作为影响家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了许多学者们的共同关注。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研究,理清了资本结构、财务结构、融资结构的概念与内涵,接着总体分析了国内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与非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差异对比以及影响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文章选取广州宜华木业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对该企业资本结构的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针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方面提出优化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对策及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对策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1.3.3文献评述 3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4
2.1 家族企业 4
2.1.1 从资本所有权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 4
2.1.2 从经营控制权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 4
2.1.3 从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 5
2.2 资本结构、财务结构及融资结构的内涵解析 6
2.2.1资本结构 6
2.2.2 财务结构 7
2.2.3 融资结构 7
2.3 资本结构理论 7
2.3.1 MM理论 7
2.3.2 权衡理论 8
2.3.3 融资偏好次序理论 8
3 中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3.1中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现状 10
3.2中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与非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差异分析 10
3.2.1 基本特征差异 10
3.2.2 影响因素差异 11
3.3中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12
3.3.1 制度因素 12
3.3.2 企业规模 12
3.2.3 控制权 13
4 案例剖析--宜华木业的资本结构 14
4.1宜华木业的基本介绍 14
4.2 公司资本结构及其特征 14
4.3 影响因素分析 17
4.3.1 制度因素 17
4.3.2 企业规模 17
4.3.3股东控制权 17
5 优化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19
5.1企业内部 19
5.1.1 注重企业规模与融资方式的匹配性 19
5.1.2 优化股权结构并强化内部绩效考评制度 19
5.1.3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19
5.2企业外部 20
5.2.1 优化家族企业融资环境 20
5.2.2 建立和完善针对家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20
5.2.3 发挥中介机构对家族企业的评级作用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其增长速度令世界瞩目。2012年福布斯发表了对中国家族企业的调查结果,调查中显示:在2422家A股上市公司中,超过一半的企业为民营企业。由此看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民营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民营经济的主要形式就是家族企业,在调查报告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在上市的民营企业中49%的企业都为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的地位就不容小觑了。家族企业现已然成为了我国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以及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由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趋提升的重要地位,家族企业也成为了我国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在我国的家族企业研究中,对家族企业传承、家族企业制度变迁、家族企业生命周期、引进职业经理、家族企业绩效与成长等问题颇多。从理论上来看,融资结构及资本结构是家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实践上看,更是如此。并且这种重要性已得到广泛国际社会的承认,基于此,本文拟从家族企业资本结构进行研究。在本文中,界定的研究对象只是针对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由于政策等要素不同,家族企业在大陆和三地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1.2 研究意义
鉴于中国家族企业对国际经济影响重大,资本结构于家族企业又颇具重要意义,而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其实践检验成果还未能一一对应,充分表明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理论还未完善,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进一步解释说明,因此对于中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在本文中,将以中国的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资本结构的基本问题探讨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影响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以达到本文的研究目标。
本文希望通过现有研究成果,以达到以下目标:
1)根据现有的家族企业的定义,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深入理解家族企业,找到适合中国家族企业的界定方式。
2)回顾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对资本结构的理解。
3)根据现有的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并对宜华木业进行案例剖析,探讨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4)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比较早,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麦克唐纳对家族企业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美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控制因素对杠杆作用有一定影响,并主要处于较低的杠杆水准。而Wiwattanakantang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在泰国,杠杆作用水准很高。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所处不同。泰国的家族企业中拥有控制权和所有权的是家族成员,而美国的家族企业则是职业经理掌管企业,而股份也并不是集中在家族成员。
安德森曾提出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为家族的独特性。由于很多家族企业是由家族成员控制大部分股权,这种现象会使得家族成员与外来管理层相比,对家族企业更有一份责任感,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族企业的风险,因此在资本结构上就表现为用减少负债的方式来达到减小资金风险。
阿格拉沃尔发现家族企业的两个特征:第一,控股股东决定权太过集中,使得融资方式单一化,没有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一旦家族企业拥有巨大数目的资产,而又面临危机时,家族股东会趋于保守方式:回避风险。第二,家族企业对企业的传承一直以来都很关注,掌权者(或者企业所有者)更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延续其事业。他发现这两个特征对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家族企业更趋于减少负债以达到降低企业风险。
由上述各个学者观点还是可以看出,很多观点还是类似的。在家族企业中,由家族企业特性决定了,为谋求家族企业的利益,往往会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即将家族企业一代代相传。因而会尽可能回避风险,表现方式即为减少负债。而出于对股权集中角度考虑,家族企业更愿意采取负债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
1.3.2国内研究现状
刘平青认为我国大部分家族企业融资方式还是过度依赖内源融资或者银行负债融资,能够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家族企业少之又少。而且家族企业的股权相当集中,一般都为家族成员拥有。与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的相比较,我国家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属于较低水准。
胡鲜葵认为,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决定了其融资方式特征。家族企业的融资方式往往更倾向于内源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方式。在内源融资不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情况下,家族企业会采用负债。
由于中国家族企业的日趋增多,但融资难的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完全解决。邓明然等人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他们研究了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发现影响融资的因素有:多数家族企业规模小、制度及管理不健全、缺乏信用。针对这些问题,他们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建立完善的制度及管理方式;提高家族企业的信用等等。
上述观点表明:由于大多数中国家族企业规模小,信用低等问题,很难再证券市场上市,因此不能进行股权融资。主要的融资方式还是内源融资及负债。因此,以内源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使得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缓慢。
1.3.3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都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不同角度的结论。国外学者对于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较早,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问题的研究有了相当程度的认知。与国外相比,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起步较晚,虽然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但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家族企业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家族企业的定义,但学者们还未达成共识。虽说是众说纷纭,但是国内外的学者们大多都是从资本所有权、企业经营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的角度和企业生命周期等角度来界定家族企业的。
2.1.1 从资本所有权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
有很大一部分学者都是根据资本所有权来界定家族企业,最早以此来界定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克林·盖尔西克,他认为,由家族成员所控制的资本所有权的比重是判断企业是否为家族企业的基本标准。但是,对于这个比重的具体数值国际各学者之间还没有达成一致。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家族成员所拥有的资本所有权比例达到60%及以上,就可以将该企业认定为家族企业;而还有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该比例为50%及以上即可认定为家族企业。
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法律差异,再加上家族企业的所有权的集中度也存在差异,所以如果用统一的比例来定义显然是不合理的。在通常情况下,我国从家族拥有企业控股权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些就是家族企业。
2.1.2 从经营控制权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
不同于盖尔西克,孙治本认为,应该从经营权的角度来判别家族企业。他的观点是:如果一家企业的经营权被一个家族或有联系的家族群控制,那么,这家企业就可被称作为家族企业。其中控制方式可分为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家族企业控制权被直接控制的情况下,该企业虽然可能股份大部分不是有家族成员拥有,但是企业的高管半数都为家族成员。而在间接掌握情况下,大部分企业是由外来职业经理担任高管,但是家族成员对外来职业经理有控制作用,因此来实现对家族企业的间接控制。
然而这种划分方法还是有缺陷的,经营权是从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经营者可能并没有所有者那样对企业过度关心。家族成员如果只是拥有企业的经营权,可能也不能将其划分为家族企业,因为其未满足家族企业的实质性要件。
2.1.3 从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
目前,很多学者都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聚集的角度来定义家族企业。
中国台湾学者叶银华提出,划分家族企业的标准可以从持股比率和企业中高管职务判定。即如果家族成员的持股比率大于或等于临界点或家族成员担任公司重要职务,这个企业则可判定为家族企业。具体条件为:⑴家族企业成员占企业股份比率高于临界的持股比率;⑵直系家族成员或关系密切的旁系家族成员担任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等高管职位;⑶企业直系家族成员或者关系不算密切的远亲担任公司董事,超过企业总董事数的半数以上。
储小平教授赞成叶银华的上述定义。但是他在叶银华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家族企业是一个连续发展状况的企业,即家族企业在连续发展的状况下,可能会演变成公众公司。而家族企业和公众公司区分只在一步之差,一旦家族企业超过了临界控制权,其就会演变成为公众公司。
潘必胜同样也主张要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组合的角度来判别家族企业。他认为,当一个家族或几个关系密切、有同盟关系的家族,具有完全所有权或部分所有权,直接或间接对企业的经营权产生控制时,该企业即为家族企业。他依据家族成员对企业影响程度又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的企业:⑴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被一个家族所控制;⑵虽然家族未拥有全部所有权,但主要经营权能被家族掌握;⑶只拥有一部分所有权而且几乎没有经营权。他的定义较系统全面地涵盖了所有家族企业的变现形式。
本文认为,家族企业是一个家族资产占主要地位,具有家规和企业规则相融合的特殊产物。家族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方面的发展呈现出连续发展状态:最初,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由家族成员所控制,甚至上市后依然如此,只是相对最初状态,降低了控制程度,只是维持在临界点。而后,很多因素会影响着家族企业的发展,使得家族企业的状况会以不同形式呈现。大环境因素包括:国家政策、融资及法律环境等;家族企业自身因素包括:企业管理制度、员工教育程度等。下表2-1简单地描述了家族企业可能的各个发展阶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