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研究以万福生科为例

目 录
1 引言..1
2 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1
2.1 财务报表舞弊......1
2.2 财务报表舞弊国内外文献回顾...2
2.3 简短评析...4
3 万福生科公司财务财务报表舞弊行为问题分析..5
3.1 万福生科公司简介...................5
3.2 万福生科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表现...5
3.3 万福生科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流程分析...8
4 万福生科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预防机制与治理方法.10
4.1 万福生科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预防机制..10
4.2 万福生科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治理方法..12
结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机制改革,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经济催生了一波又一波的上市浪潮,无数的中小企业趁着改革的春风完成了资本市场的跳跃。但是在日益繁荣的资本市场背后却也隐藏着令人无法忽视各种问题,其中危害巨大且尤为严重的就是财务舞弊现象。进行财务舞弊的公司往往使用各种手段隐瞒或粉饰本公司的财务数据,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这会直接导致资本市场良莠不齐从而造成混乱,最终导致中国市场经济受损。分析财务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甄别优质上市企业以及维护资本市场的金融秩序具有现实的意义,从而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在反思财务舞弊危害的同时,探究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挖掘财务舞弊的深层原因,并寻找治理财务舞弊问题的对策方法,对于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健康发展。
2 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2.1 财务报表舞弊
国外的学者对财务舞弊的研究起步较早,他们对财务舞弊的定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主观对财务数据信息的错报以及遗漏重大事项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 1977)。
Bologna(1995)也对财务报告舞弊进行了定义:财务报告舞弊是故意错报财务价值,从而强化获利形象,达到欺骗投资者和信贷提供者目的的一种行为。
国内学者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研究进步很快。
国内学者经过自己的研究对于财务舞弊有着自己的定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是指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财务信息使用者,通过操纵财务报告的编制而故意错报或隐瞒财务信息的行为(刘双双 2012)。有的学者则认为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管理层的错误行为是主因,财务报告舞弊是管理层为误导财务信息使用者而采取的舞弊行为(朱锦余 2007)。
段凤贤、李欣桐(2013)指出:财务报告舞弊主要指财务报告故意不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导致其外部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失的现象。同时他们认为还应该关注与其相关或相似的一系列概念,如盈余操纵、盈余造假、会计信息失真、虚假财务报告等。
翻阅国内会计审计行业的准则和规范可以发现财务界对财务舞弊的更规范的定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财务错误和财务舞弊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区分,该准则提出财务报告舞弊的客体应是财务报表,而财务舞弊行为是指上市企业股东,高级管理层或第三方使用各种欺诈方式从而获得非法利益的主观行为。在199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就发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该准则进一步指出“舞弊是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2.2 财务报表舞弊国内外文献回顾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市场机制改革,大量中小企业纷纷赶潮上市,但是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财务舞弊现象。因为发展过于迅速,资金链供应压力加大,无法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导致许多企业为了筹备资金,铤而走险粉饰财务数据,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而且大有层出不穷之势,其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尤其严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避无可避的重要经济问题。财务舞弊的频繁发生,说明当今社会缺乏市场诚信,社会信用危机进一步加重,而这些又大大危害了市场信心,进而导致市场低迷,而低迷的市场又导致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企业利润下降的同时得不到有效的资金补充,只得再度进行财务舞弊,最终形成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得不到强度更大的监管打击和治理,势必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不良影响,破坏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与治理研究是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的。
2.2.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动因研究现状
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除了国内外认可的流行的冰山理论、三角理论和GONE理论外,国内学者也有自己的研究观点。江秀群(2012)认为成因主要有四点:(1)稳定公司财务,制造虚假繁荣,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2)管理者个人利益的驱使;(3)为了获取配股或增发新股的资格;(4)为了避免证监会各项处罚,留住上市公司的壳资源。
在上市企业身上寻找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把目光放远,我们应注意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不完善和外部监管的失当也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原因(刘双双 2012)。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必有其直接意图:首次公开募股、上市后再融资、避免特别处理、避免退市、提高股票价格(付山亮)。这些现实的问题或者意图,都会导致上市企业财务舞弊增多。
市场上如此之多的公司,并不是每一家都会进行财务舞弊。而当企业出于制止企业业绩的螺旋下滑和保持业绩增长率等目的时,其就存在财务舞弊的动机(COSO委员会1997)。通常优质企业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极其小,出现财务危机的公司更有可能发生财务舞弊(Treadway Committee 1987)。Kinney在1989年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为了最大程度隐藏公司短期的财务问题,陷入财政困难的企业欺诈可能性更大。
2.2.2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方式研究现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学者对于其表现形式研究结果较为统一,常见的舞弊手段有:(1)利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2)虚构销售业务,增加利润;(3)少计成本与期间费用;(4)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舞弊(贾利平 2014)。
钱玉、徐立文在2014年选取了12家在2007年到2014年4月期间被证监会发现舞弊的公司作为样本,他们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在总计31次的舞弊手段中,重大遗漏出现次数最多为13次,占总数的41.94%;其次为虚增收入和虚增资产,各6次,占总数的19.35%。由数据分析可见,近年来重大遗漏和虚增收入以及虚增资产成为上市公司最惯常使用的手段。
秦荣生(2005)对财务报告舞弊手段做了比较完整的概括:过早确认收入或有问题的收入;虚列利润;利用一次性所得提高利润水平;将成本费用列为下期或前期费用;未依法确认负债或少计负债;将本期营业收入转至下期;将未来费用转至本期并确认为特别支出。
2.2.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预警研究现状
无论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段多么高超,修改的数据总是有迹可循的,换言之一些信号可以视作对企业财务舞弊的预警。那些财务杠杆高、资产周转率小、各项资产组成比例高以及平均公司规模小的容易发生财务舞弊(Persons 1995)。在同一年,Williams进一步指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可能性的信号主要有:出现非同寻常的大额获利丰厚的交易,收益质量下降;收入增长速度慢于费用增长速度;具有高额负债以及无法回收应收账款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37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