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航空公司成本控制的研究(附件)【字数:12983】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发展,航空运输业日益强盛,越来越多的人坐上了飞机,以其为交通方式,航空运输的需求不断提升,航空运输业的市场份额的增加影响了市场结构,促使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美国西南航空成立于1971年,首次开始的航行是没有配餐且没有额外服务的,之后的航行亦是如此。而西南航空的成功运作,标志着低成本航空的诞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17年低成本航空在全球的航空运输业占比已超过30%(包括远程航线)。其特点是低价格的机票,省时省力的服务。这些都是大众所需要的。因此,许多著名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有瑞安航空、亚洲航空、易捷航空、捷蓝航空等,他们经过探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成本控制方法,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证明,是符合低成本航空经营特点的。本篇论文选择春秋航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春秋航空的外部环境和成本现状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详细了解春秋航空的成本控制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对策,另一方面也会对国内采用低成本模式的航空公司起到参照对比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达到更好发展。我会采用案例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在数据收集、计算、统计和比较的前提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理论方面的分析和案例的探索,对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进行综合的研究和全面的分析,提出一定程度上的解决意见。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 1
1.3国外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 2
第二章 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3
2.1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 3
2.2航空公司的成本构成 3
2.3航空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4
第三章 春秋航空简介和成本控制中的问题研究 5
3.1春秋航空的介绍 5
3.2春秋航空的环境分析 5
3.3春秋航空成本现状的分析 7
3.4对比西南航空分析春秋航空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8
第四章 对春秋航空成本控制的建议 11
4.1通过套期保值避免航油成本上升的风险 11
4.2加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航空材料的管理 11
4.3完善飞机维修管理系统,培养维修人才 12
4.4增强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意识 12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公司对成本管理理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更新,以至于传统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制度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现今的成本控制的内容不只是降低成本,更应该考虑的是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和大体的环境情况,分析成本与效益,从中找到成本最小化的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发展快速,受益于此,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一定分量。虽说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要部分,但民营企业也不可缺失,其数量多,分布广,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稳健的发展。近15年来,中国的交通日益完善,航空运输业发展迅速,春秋航空作为在四大航空之外生存下来且发展较好的一个航空公司,我想对该公司的成本控制进行我能力范畴内的研究。
社会发展必然有竞争存在,企业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对于企业内部来说需要学会成本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和销售额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多少,所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国航,海航,南航这三家国有航空公司体制改革完善,发展成熟的情况下,许多中小航空公司面临着生存危机。本文从春秋航空成本现状进行分析,对比借鉴低成本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的方法。指出春秋航空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形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问题能够控制与否提出解决措施或方法,从而促进企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1.2国内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这个政策后,我们积极对国外发达地区管理会计中的优秀思想和实用方法进行深入地学习,两年之后,我国成立了一个专门在成本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探讨的学术团体,名叫“中国成本研讨会”。这个团体到现今曾在中国开展了20余场的会议。团体成员在会议的讨论里收获颇多,于是《成本管理文集》由此诞生,之后还对它多次修订。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为我国成本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加快了我国探索成本管理的过程。但是由于我国起步晚,一些学者即认为我们还是处在意识薄弱,理论僵硬,方法老旧的成本管理下。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很多企业都改变了固有的经营模式,一些先进的企业在逐步建立其现代企业制度时,吸取了成本管理改革中的教训,实行实际成本核算,目标成本控制、责任成本管理的管理模式。此模式是企业为控制成本,增加效益而制定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成本控制理论还是存在缺陷的,一些制度经过长时间的检验还是存在问题的,幸而我国一直坚持不断地在研究成本控制理论,为形成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理论相完美融合而努力。
1.3国外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
1980年的时候,英国的一位专家西蒙苦心研究,建立起了初步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这套理论大部分都是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研究探索,在对市场需求进行实地考察的情况下,他通过对产品供产销及之后的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过程追踪调查,看它对于成本的影响有哪些,并据此来确定目标成本,以目标成本为基础,调整和控制企业的实际成本。美国的教授威查尔斯T亨格瑞,斯利凯特M达塔尔和乔治福特斯在出版了《成本与管理会计》一书,在1996年修订此书时提出了成本制度的概念,内容有:成本对象,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企业的成本制度主要是计算成本对象(像是产品,服务,客户)耗费公司多少资源,对这些费用进行缩减。另外,这三位教授还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BC法):这个方法是的主要对象是作业。这样的话就能得到更精确的数据,带给公司管理者更有效地成本讯息。目标成本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由Chen Richard C和Chung ChenH(2002)提到的,是一种预计的成本,为确保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目标利润而形成的产物。这种方法的目的是要有效地控制成本,至今衍生出了计划成本,标准成本或定额成本等多种概念。在2010年,日本的一位学者栗谷仁提出了间接成本,他认为企业有很多与产品的生产购买不相关的费用,但是又是企业成本的重要支出项的,那么对这种成本费用进行控制是十分可行的。然而很多时候间接成本的管理都被企业忽略了。所以企业还需要强化自身的意识,通过成本各个方面的控制来实现有效可行的成本管理。
第二章 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2.1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
成本控制是保证成本的支出是在企业预计范畴内的。我们根据预计的数额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识别出两者存在的差异,然后给出解决措施和方案来使得实际成本和预定目标相匹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