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融资的不良财务影响及其监管以安然公司为例(附件)

表外融资在给企业带了融资方面的便利的同时,它的隐蔽性也及其容易异化成蒙骗社会公众的工具,对外达到混淆企业真实负债能力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粉饰财务报告,使企业在账目中看起来举债能力大大与实际公司情况不相符,给国家的宏观调控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难度,本文将通过对表外融资相关概念的回顾,分析表外融资这种融资方式的利弊,通过安然公司破产事件的原因分析总结得出表外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在我国大中小企业中应当如何正确合理的运用以及监管部门急需完善法律法规。
Key words: offbalancesheet financing; Adverse effects; Regulatory meas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2 表外融资概述 3
2.1表外融资的性质 3
2.2表外融资的动因和实现方式 3
2.2.1表外融资的动因 3
2.2.2表外融资的实现方式 4
2.3表外融资的影响因素 5
3 表外融资的不良财务影响分析 6
3.1表外融资不良财务影响 6
3.1.1美化企业财务状况,粉饰财务报告 6
3.1.2夸大企业举债能力,加大财务风险 6
4 安然公司表外融资问题分析 7
4.1安然公司简介 7
4.2安然公司表外融资的不良财务影响 7
5 表外融资的监管措施 10
5.1合理运用表外融资 10
5.2完善立法监管指导 10
5.3加强会计准则规范 10
5.4加强理论研究和普及教育 10
5.5严格财务报表揭示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目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概念简称表外融资,是指不需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融资方式即该项融资既不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表现为某项资产的增加,也不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表现为负债的增加。表外融资可以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张举债能力,加大财务杠杆能力,给所有者和经营者带来利益,这是近年来表外融资发展势头迅猛的主要原因,但是表外融资的隐蔽性也容易被异化成欺骗公众的工具,给国家监管留下隐患,表外融资的 不良财务影响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美化企业财务状况,粉饰财务报告,第二,夸大企业举债能力,加大财务风险,美国安然公司是非常典型并且影响非常大的表外融资出现巨大漏洞的例子,所以我们用安然事件当做案例去分析企业表外融资的一系列问题,会更有收获,本文通过对表外融资理论部分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并且结合安然事件这个典型的案例,指出表外融资运用得当与他的隐蔽性给社会带来的风险是同时存在的,提出相关的制度的改进意见,保证我国的企业在运用的时候避免出现类似安然公司的事件,使我国的大中小企业融资能平稳安全发展。
1.1.2研究意义
如果不是美国安然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公诸于世,也许诸如特殊目的实体,资产证券化这些名词就不会被大众熟知,表外融资也不会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因此,应当加强对新型表外融资方式的理论研究,以建明通俗的方式进行普及,使社会公众对表外融资有更清醒的认识,并能从表外融资的信息披露中把握企业表外融资的脉络,以便准确了解企业财务状况,进而提高辨别能力,对企业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思维保持很高的警惕,从而有效约束企业造假能力。我们只有通过安然事件清楚的把握好表外融资的两面性,才可以更好的加以利用,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更快的了解到一个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使企业可以健康稳步的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麦克米伦在向英国提出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报告认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高于企业从金融体系能得到的金额,这是关于融资缺口方面最早的论述,同样也是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表外融资这一现象以及其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公司财务以及投资理论》一文中提到了著名的MM定理,当企业存在税时,负债对企业融资成本有影响,若企业负债为100%,则企业融资成本最小,当企业的融资成本高了,企业就会选择其他的融资方式,表外融资符合企业追求的负债并不在企业财务账中反映。
1.2.2国内研究现状
从我国表外融资的市场环境看,虽然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但是相对于外国而言还处在从紧阶段,企业的资金紧缺往往形成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于是企业急需开拓新的融资渠道,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往往都是高准入门槛,而企业则会想方设法买入这道门槛,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我国由于经济的发展原因,对表外融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系统性研究文章见于陈敏1995年在《会计研究》第11期发表的《论企业表外融资》。他对表外融资做了相对笼统的解释 ,并将表外融资分为了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两大类。
孙菊生(2000)对表外筹资进行了会计领域的系统研究。他认为,研究表外融资就是要分清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哪些是不合理的,并将其在可行的计量方法下逐步表内处理。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对表外融资做出了相对完整的会计学定义。另外对于和表外融资相关的会计问题归结为:资产的确认问题,资产的终止确认问题,合并会计方法问题,资产和负债相抵消问题,并对每种情况做了深入的分析,其中对于租赁采用“财产权”发进行表内处理的提议颇具建设性。
陈红(2006)对于表外融资的研究是他对表外负债研究的一部分。他对表外融资的研究超出了会计学领域的范畴,并通过问卷点差和实地走访找出目前表外融资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公司表外融资的治理,特别是加强表外融资的具体披露展开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表外融资现象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安然事件的爆发则集中体现了其潜在的风险,对我国来说 ,有必要未雨绸缪,及时开展深入研究,逐步根据可靠的计量手段将其表内处理暂时无法认定的也要通过加强信息披露等手段从全方位对其进行监管。
2 表外融资概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37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