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审计如何在治理商业贿赂中发挥作用
论政府审计如何在治理商业贿赂中发挥作用[20200105123743]
商业贿赂是当今社会一直热议的话题,是一种能给当今社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腐败行为,而反腐败的历史更是贯穿了整个人类的阶级社会发展过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对权力的制约缺乏完备的制度,因此,反腐败斗争非常艰巨。从世界各国反腐败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来看,审计作为权力的监督机制的一种,在治理商业贿赂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府审计因为受托经济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因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受托责任关系是政府审计存在的重要条件。商业贿赂现象可以说是责任人在行使公共权力和资源的过程中无视受托责任的一种表现,因而政府审计对于查处商业贿赂现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反腐败需要政府审计的参与。 本文通过五个部分进行论述,解释了政府审计的概念,商业贿赂的概念,商业贿赂存在的原因,商业贿赂的危害以及政府审计如何治理商业贿赂。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商业贿赂,腐败行为,审计监督
目 录
1 引言 1
2 政府审计与商业贿赂的概述 1
2.1 政府审计的概念 1
2.2 政府审计的作用 2
2.3 商业贿赂的概念 4
3. 商业贿赂存在的原因 4
3.1 商业贿赂危害性认识不足 4
3.2 价值观念扭曲 4
3.3 行政权力失控 5
3.4 商业亚文化诱导 5
3.5 商业贿赂执法不力 5
4. 商业贿赂产生的危害 5
4.1 扭曲了公平竞争的本质 5
4.2 破坏了资源的合理分配 5
4.3 使得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案件滋生 6
4.4 破坏了法律的公信力和权威。 6
4.5 冲击社会道德心理底线 6
5 政府审计如何治理商业贿赂 6
5.1 制度方面的治理 6
5.2 组织方面的治理 8
5.3 相关合作方面的治理 10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近几年,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成为了世界上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但是在同时,一种不正之风也随之产生,这种不正之风甚至危害到社会经济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这就是一些官员与商业企业之间贪污和收受贿赂的现象,我们称这种负面现象为商业贿赂。这已经受到了政府高层官员、各界媒体以及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
这种社会之风具体来说就是,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及大众心理也带来一定的冲击,一部分人的道德素质水平下降,而个人拥有的金钱和权力慢慢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程度的标准[3]。作为拥有一定权力的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如果想依靠工资的积累得到让人们羡慕的大量财富,是很难实现的,于是一些心态失衡的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甚至不惜伤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给一些能给其带来好处的公司、企业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更大的竞争优势,并从中谋取利益,得到金钱或其他好处。本文将就从政府审计在治理商业贿赂中发挥的作用方面进行论述。
2 政府审计与商业贿赂的概述
2.1 政府审计的概念
在我国,政府审计是指设在各级政府内部的一种审计监督机构,为使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得到稳定,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健康,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依法独立进行的监督活动。审计监督制度的本质是对国家社会经济运行中产生的矛盾和风险进行预防和揭示,使国家社会行政经济系统能够安全健康的运行。
政府的审计监督对整个政府的收支情况有约束作用,它为大众提供廉洁、高效的理财服务,使得政府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政府的审计过程也是一个复杂且全面的监督过程。政府的审计监督的核心是对政府的各项权利进行监督,因为政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内部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要受到必要的监督和管理[15]。
2.2 政府审计的作用
政府审计在治理商业贿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由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能优势所决定的。依法、独立监督财政和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是审计监督的基本职能。政府的各级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检查的专门机构,其主要的职责和根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和国家所确定的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揭示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从而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的审计监督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作用:
2.2.1预防作用
审计是从宏观方面对经济运行进行监督的,过去的审计是一种单一的事后审计,而现在逐渐转变成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审计可以较全面和客观地反映真实的情况,如一定时期内经济生活和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能对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披露和反映,引起各级领导和部门单位的重视,提前发现和制止各种管理上的问题,防止其发生和扩大,使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得到较好的控制,防止国家资金和人民血汗的流失,从而使得少数腐败份子进行商业贿赂的源头得以切断,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社会经济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普遍性和倾向的问题,这些问题所带有的缺陷性,在社会经济中难以被解决,只有通过审计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到商业贿赂问题的产生背景和产生根源,才能得以解决。只有在对体制进行改善、制度进行完善、加强监督管理、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促使这些问题能够在源头上被各级政府以及决策机关所解决,并及时采取措施。
2.2.2发现和威慑作用
我国现今大多数商业贿赂现象都是在经济范围内产生的。据有关部门统计,经济案件占所有案件总数的 70%以上,而且大案要案多,违法犯罪手法越来越成熟且案件的发生不易被察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潜伏时间长。但是,一般经济领域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仍能在资金往来的账目上有所反映,因此,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对商业性企业的资金往来的审计和工程项目上的审计,以及对财政、金融、行政收费等其他行业的审计,便可及时查出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并能及时发现商业贿赂的线索和信息,打击各种经济犯罪行为。仅 2002 年 1 至 11 月,就有1429件类似违法犯罪案件线索被发现,并移送至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因为审计具有的这种功能使得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能够及时被发现,对各种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具有相当的威慑力量,使商业贿赂行为得到很好的治理,也终止了腐败份子的违法、违纪、违规活动[16]。 打击违法违纪的商业贿赂行为,可以通过建立审计监督这种制约机制来监督审查,将审计监督经常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腐败份子的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得到很好的压制,为国家预防腐败行为和犯罪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使腐败分子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降低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
2.2.3查处、惩戒作用
审计可以发现和揭发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商业贿赂行为和一些违法、违纪、违规活动,从而为揭露一些腐败份子的商业贿赂行为提供可靠的资料,使这些贪污腐败人员曝光于大众面前。对于发现和揭发商业贿赂行为的处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在审计机关处理权限内的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应直接下达审计决定进行通报批评、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理。二是对于在审计机关处理权限外的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应交给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进行查证行为。近年来告破的一些大案要案充分证明,审计机关先对贪污腐败行为进行查处,对案件的突破、定性及对违法行为的发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仅 1998 年国务院授权审计署进行的全国粮食清查审计,就查出违法违纪案件 2200 件,1300 多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70 人被判负有刑事责任[17]。 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审计而言,惩前毖后和治病救人同样重要。可以通过合法的审计行为,将查证到的一些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作为反面案例,教育其他同志,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深关于预防贪污腐败行为的认识,补牢于亡羊之前[16]。
商业贿赂是当今社会一直热议的话题,是一种能给当今社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腐败行为,而反腐败的历史更是贯穿了整个人类的阶级社会发展过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对权力的制约缺乏完备的制度,因此,反腐败斗争非常艰巨。从世界各国反腐败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来看,审计作为权力的监督机制的一种,在治理商业贿赂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府审计因为受托经济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因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受托责任关系是政府审计存在的重要条件。商业贿赂现象可以说是责任人在行使公共权力和资源的过程中无视受托责任的一种表现,因而政府审计对于查处商业贿赂现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反腐败需要政府审计的参与。 本文通过五个部分进行论述,解释了政府审计的概念,商业贿赂的概念,商业贿赂存在的原因,商业贿赂的危害以及政府审计如何治理商业贿赂。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商业贿赂,腐败行为,审计监督
目 录
1 引言 1
2 政府审计与商业贿赂的概述 1
2.1 政府审计的概念 1
2.2 政府审计的作用 2
2.3 商业贿赂的概念 4
3. 商业贿赂存在的原因 4
3.1 商业贿赂危害性认识不足 4
3.2 价值观念扭曲 4
3.3 行政权力失控 5
3.4 商业亚文化诱导 5
3.5 商业贿赂执法不力 5
4. 商业贿赂产生的危害 5
4.1 扭曲了公平竞争的本质 5
4.2 破坏了资源的合理分配 5
4.3 使得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案件滋生 6
4.4 破坏了法律的公信力和权威。 6
4.5 冲击社会道德心理底线 6
5 政府审计如何治理商业贿赂 6
5.1 制度方面的治理 6
5.2 组织方面的治理 8
5.3 相关合作方面的治理 10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近几年,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成为了世界上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但是在同时,一种不正之风也随之产生,这种不正之风甚至危害到社会经济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这就是一些官员与商业企业之间贪污和收受贿赂的现象,我们称这种负面现象为商业贿赂。这已经受到了政府高层官员、各界媒体以及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
这种社会之风具体来说就是,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及大众心理也带来一定的冲击,一部分人的道德素质水平下降,而个人拥有的金钱和权力慢慢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程度的标准[3]。作为拥有一定权力的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如果想依靠工资的积累得到让人们羡慕的大量财富,是很难实现的,于是一些心态失衡的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甚至不惜伤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给一些能给其带来好处的公司、企业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更大的竞争优势,并从中谋取利益,得到金钱或其他好处。本文将就从政府审计在治理商业贿赂中发挥的作用方面进行论述。
2 政府审计与商业贿赂的概述
2.1 政府审计的概念
在我国,政府审计是指设在各级政府内部的一种审计监督机构,为使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得到稳定,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健康,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依法独立进行的监督活动。审计监督制度的本质是对国家社会经济运行中产生的矛盾和风险进行预防和揭示,使国家社会行政经济系统能够安全健康的运行。
政府的审计监督对整个政府的收支情况有约束作用,它为大众提供廉洁、高效的理财服务,使得政府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政府的审计过程也是一个复杂且全面的监督过程。政府的审计监督的核心是对政府的各项权利进行监督,因为政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内部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要受到必要的监督和管理[15]。
2.2 政府审计的作用
政府审计在治理商业贿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由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能优势所决定的。依法、独立监督财政和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是审计监督的基本职能。政府的各级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检查的专门机构,其主要的职责和根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和国家所确定的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揭示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从而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的审计监督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作用:
2.2.1预防作用
审计是从宏观方面对经济运行进行监督的,过去的审计是一种单一的事后审计,而现在逐渐转变成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审计可以较全面和客观地反映真实的情况,如一定时期内经济生活和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能对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披露和反映,引起各级领导和部门单位的重视,提前发现和制止各种管理上的问题,防止其发生和扩大,使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得到较好的控制,防止国家资金和人民血汗的流失,从而使得少数腐败份子进行商业贿赂的源头得以切断,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社会经济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普遍性和倾向的问题,这些问题所带有的缺陷性,在社会经济中难以被解决,只有通过审计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到商业贿赂问题的产生背景和产生根源,才能得以解决。只有在对体制进行改善、制度进行完善、加强监督管理、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促使这些问题能够在源头上被各级政府以及决策机关所解决,并及时采取措施。
2.2.2发现和威慑作用
我国现今大多数商业贿赂现象都是在经济范围内产生的。据有关部门统计,经济案件占所有案件总数的 70%以上,而且大案要案多,违法犯罪手法越来越成熟且案件的发生不易被察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潜伏时间长。但是,一般经济领域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仍能在资金往来的账目上有所反映,因此,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对商业性企业的资金往来的审计和工程项目上的审计,以及对财政、金融、行政收费等其他行业的审计,便可及时查出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并能及时发现商业贿赂的线索和信息,打击各种经济犯罪行为。仅 2002 年 1 至 11 月,就有1429件类似违法犯罪案件线索被发现,并移送至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因为审计具有的这种功能使得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能够及时被发现,对各种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具有相当的威慑力量,使商业贿赂行为得到很好的治理,也终止了腐败份子的违法、违纪、违规活动[16]。 打击违法违纪的商业贿赂行为,可以通过建立审计监督这种制约机制来监督审查,将审计监督经常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腐败份子的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得到很好的压制,为国家预防腐败行为和犯罪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使腐败分子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降低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
2.2.3查处、惩戒作用
审计可以发现和揭发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商业贿赂行为和一些违法、违纪、违规活动,从而为揭露一些腐败份子的商业贿赂行为提供可靠的资料,使这些贪污腐败人员曝光于大众面前。对于发现和揭发商业贿赂行为的处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在审计机关处理权限内的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应直接下达审计决定进行通报批评、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理。二是对于在审计机关处理权限外的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应交给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进行查证行为。近年来告破的一些大案要案充分证明,审计机关先对贪污腐败行为进行查处,对案件的突破、定性及对违法行为的发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仅 1998 年国务院授权审计署进行的全国粮食清查审计,就查出违法违纪案件 2200 件,1300 多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70 人被判负有刑事责任[17]。 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审计而言,惩前毖后和治病救人同样重要。可以通过合法的审计行为,将查证到的一些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作为反面案例,教育其他同志,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深关于预防贪污腐败行为的认识,补牢于亡羊之前[1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862.html